有一种最牛的师承关系贯穿晚清,影响了近代史

文|陈卿美

中国自古就讲究师出名门,江湖上有拜师学艺,庙堂上也有名师领路。这种关系在江湖上叫“师徒”,庙堂上叫“师生”。其实意思都一样,都讲究一个师承关系。在学习中有继承,将老师的思想精髓传承下去。在晚清时期,就有一种这样的师承关系,几代师生传承贯穿了整个晚清,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史。几代师生的传承就犹如一条线,正是这条线穿起了近代中国。这条线上的人物个个不同凡响,他们分别是唐鉴、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

先说唐鉴与曾国藩。唐鉴是当时中国最牛的理学大师。他被认为是程朱理学清代最佳继承人,是义理学派的巨擘。62岁入太常寺卿后,开启京师讲学,时下众多知名大咖都曾问学于他,曾国藩就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后来,唐鉴推出了理学巨著《国朝学案小识》,他推崇的“道统论”轰动理学界。

有一种最牛的师承关系贯穿晚清,影响了近代史

唐鉴书法

唐鉴的道统思想认为,当下的国内危机均是道统的混乱,可谓“天下大患,礼义廉耻不遵”。唐鉴的时代,正是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危机已经大幅暴露。他做过地方官员,对当时的社会危机体察较深。唐鉴将这一切归为道统的不正。在唐鉴看来,要挽救中国,就要“正人心、熄邪说”。

唐鉴的学生很多,曾国藩只是其中之一。他们初识于1841年。当时的唐鉴63岁,曾国藩30岁。道光帝召见唐鉴,对其理学成就进行表彰。作为随侍的曾国藩就萌发了跟随唐鉴的决心。曾国藩后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深受唐鉴理学的影响。曾国藩在后来的日记中,说老师的启蒙是“听之昭然,如发蒙也”。当清廷统治危机日益深重,意识到道统的重要时,曾国藩便担起了大任,走上了历史舞台。

再说曾国藩与李鸿章。曾国藩比李鸿章大11岁,曾既是李鸿章的老师,也是李鸿章的领导。李鸿章的老师很多,但真正对他影响最大的非曾国藩莫属,而且,李鸿章一直死心塌地追随着曾国藩,常常以学生自居。李鸿章23岁就开始投入曾国藩的门下。

曾国藩对这个年轻后生颇为看重,两人“朝夕过从”,师生关系亲密。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李鸿章同样“讲求义理之学”。文如此,武也亦然。曾国藩编练湘军时,李鸿章是机要秘书,也是智囊。军内大小事情的商讨、决策,李鸿章都有参与,曾国藩也有意栽培、提携他。曾国藩一些重要经验也毫不保留地传给了李鸿章,这为后来李鸿章创建淮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思想学问、为人做官、甚至包括修身养性,李鸿章都深受曾国藩的真传。李鸿章曾说过,自己“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指南针,获益匪浅。”曾国藩对李鸿章影响最大的,也是李鸿章继承最显著的则是“经世致用”的人生哲学。这本是曾国藩提出来的一条治学标准,但被李鸿章发挥到了极致。

到了李鸿章成事的时候,年轻的袁世凯很崇拜李,但碍于自己两次乡试落榜,文化太低,没敢直接去投奔李鸿章,而是来了个“曲线救国”。他先去投靠了李鸿章的部下,淮军统领吴长庆。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叛乱。23岁的袁世凯被调往朝鲜。袁世凯手腕强硬,把朝鲜大院君直接押回中国受审。他打仗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治军有肃,深得吴长庆欣赏。袁世凯在朝鲜待了12年,他逐渐成了清军驻朝鲜“总司令”。这12年,除了平衡朝鲜与日本、西方国家的关系外,他还有一个重大任务,就是编练新军。这也为他日后受到朝廷重用,小站练兵打下了基础。

袁世凯小李鸿章36岁,袁世凯在朝鲜的优异表现自然也传到了李鸿章的耳朵里。1886年,李鸿章夸赞袁世凯是个勇敢的将才。但后来在甲午战争时,袁世凯向李鸿章建议,自己可编练新军,李鸿章也曾犹豫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袁世凯严格来说,可能还不算是李鸿章的人,毕竟不在自己身边,很难得到信任。后来,还是任用了胡燏棻为第一任练兵总负责。最后发现,没有袁世凯真不行,李鸿章等重臣这才向朝廷推荐袁。

据说袁世凯最欣赏李鸿章一句诗,就是那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袁世凯常常拿此诗激励自己。1901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接替他成为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写给李鸿章的挽联上,有一句这样写的,“我是再传弟子,感恩知己,愿宏志业继萧规。

最后再说袁世凯与蒋介石。有人说两人根本不认识,也没有交集。其实大错特错。1906年,袁世凯在保定创立通国陆军速成学堂。消息一出,不到20岁的蒋介石就非常兴奋,从老家浙江奉化一路赶到直隶保定。当时蒋介石刚年满19周岁,虚报了20岁的年龄。跟面试官一阵猛侃,什么好男儿报效国家,信誓旦旦要效忠朝廷云云。面试官被打动,蒋介石得以进入炮兵科学习。

一年后,学校要派人到日本留学。袁世凯高度重视,亲自把关。去日本留学有一个条件,必须是参加过学校日语班培训的才可以,蒋介石又不够格。但蒋介石去过日本,于是便写信给袁世凯,说自己在东京学过日语,希望获得此机会。袁世凯的心腹赵理泰亲自面试他,鼓励他一定要学有所成,效忠袁世凯。蒋介石跪在地上,千恩万谢。其实,袁世凯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利用这个留日的机会笼络、培养几个心腹。由此可见,蒋介石不仅是袁世凯的学生,还是关系非常近的私党。不过,可惜的是,蒋介石在日本后来加入了同盟会,算是背叛了袁世凯。

从唐鉴、曾国藩,到李鸿章、袁世凯、再到蒋介石,可以看作是五代人,个个都是闪耀的政治明星。除了唐鉴,其余均是风云人物,他们不仅影响了晚清的国家命运,还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曾国藩传承了唐鉴的理学思想,李鸿章传承了曾国藩的经世致用哲学,袁世凯传承了李鸿章淮军的治军策略,蒋介石则传承了袁世凯的清末新军文化。这条线,是从文到武,从封建到革命转换的一条线。我们不如给这条线命个名,就叫“唐蒋线”。

可以说,顺着这条“唐蒋线”,研究好这几个人,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明白了大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