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戰鬥機到底隱身不隱身?

育兒奶爸

殲-20自裝備以來,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真實的段子就有不少,今年某鄰國在2000公里之外用蘇-30的雷達發現了殲-20,呵呵,神了。現在國內多有圖片顯示,殲-20的機腹下方有一個名為龍勃透鏡的小玩意,不是拜它所賜,空戰演習沒有辦法繼續,由是可以見之,其隱身能力不俗。有關它的鴨翼,此前越傳越神,現在不值一辨,美軍下一代戰機都裝上了鴨翼了兄逮們,以後再說話,請注意這樣的報道,以免被掌嘴。也要的傳說,今年繞島巡航了呢,深情擁抱了之類,總之關於殲-20,隨著部署的展開,像這樣的傳說只能越來越多。剛開始裝備,現在戰機的性能並不能為外人道哉,討論其隱身如何,只能隔皮猜瓜,透過這些林林總總的消息,也許我們能發現點什麼,殲-20,看好了,它已然來臨。要講述精彩的故事,要將中國空軍的精彩繼續,小夥伴們,加油了。

具有科幻色彩的四代戰機。那邊廂,一度開黃腔,升級後的F-16足以匹敵殲-20,是嗎?話說四代機,見之未見,聞所未聞,如盲牛瞎馬夜半臨池,危險得很,居然說沒事,且不論技術上多麼無知,二者根本不在一條水平線上,豈非掩耳盜鈴嗎?所以之於此類說法,聽聽就好,不聽也罷,墮落得簡直有點滑稽,沒意思。有人卻聰明,猛可裡發現,殲-20的進氣道的DSI鼓包如何不見了?是以使勁從技術上劃拉發現,美國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了一項名為“柔性蒙皮”的科技研發,像人穿上了彈力緊身衣,形狀可以實現自動調節,並得出結論道,真是一架具有科幻色彩的四代戰機呀。如果這樣,隱形性能超過F-22自無問題。喲,這還了得,都超過F-22了呀。

相當於F-117A。殲-20,RCS的值大約為0.025,美方專業機構的評定,大約相當於F-117A,而其F-35則為0.001,根據是建立了殲-20的電磁模型,只根據外表,猜測的材料數據,就說人家不如你,這樣不好,明顯有打壓的性質。無非為了配合F-35熱銷,我們知道,現在的F-35技術狀態還很稚嫩,其國內專家說它笨得像條狗,費電嘛,唯一所可說嘴者,不過隱身一條,以之大賣狂甩,為了多找點銷售理由,殲-20被盯上實屬正常,吾矛之利,無不陷者,對待賣瓜王婆之吹,只有一者能破,是中吃中看還是牛皮,只有試了才知道,世上的怪事情從來這樣,往往不能如自吹自擂者之意,本來身為下賤的四代機,猶來弄嘴,以為絕非好事情。現在世上裝備國家這麼多,說不清哪一天就會現世人前。

引領在這頭。戰機隱身水平,一般四項,氣動外形佔九成,結構優化、複合材料佔一成,殲-20翼身融合鋼鋼的沒毛病,避免了角反射,有限的幾個窄波束都做了蒙皮處理,優化的無附面層隔板進氣道,有效減小了反射源,唯一所可詬議者尾部紅外輻射處理,F-22採用二元矩形截面矢量噴管,做得好。對此,軍迷們注意到,04年西北工大的張立同院士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其貢獻是開發出有助於減小雷達反射的陶瓷基材料,用之尾部,可以抑制紅外輻射,以之打造尾噴管,自可減少尾噴管的紅外特徵。用沒有不知道,研製出來就是要用的嘛。更何況現在的殲-20使用的俄製三姨夫,未來是要換髮的,換髮以後當有考慮。把這兩個消息加在一起,再咂摸一下自知道,殲-20設計團隊的努力,這麼明顯的問題,不會視若無睹,軍迷都發現了嘛。


魂舞大漠

每日點兵為您回答:

殲20是目前全球公認的三種隱身戰機之一,其隱身性能已經被國外很多大學、科研機構專門研究過了,下圖就是國外某機構做的殲20隱身性能測試的數據。包括了在不同波段、不同角度下,殲20雷達反射的熱力圖,其隱身性到底如何還是一目瞭然的。

而下圖是北京航天大學某公開論文中,引用的他們對俄羅斯蘇57(T50)做的隱身測試的數據,其隱身性能不比法國陣風等專門進行過隱身優化的三代半好。尤其是他們號稱不影響隱身能力的進氣道設計!

或者我們直接看下圖,對比俄羅斯的蘇57和咱們的殲20在同等情況下,雷達反射的情況,一樣可以看出。

簡單來說,殲20能否隱身,這是一個全世界都信了,就中國網迷會懷疑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妄自尊大,但起碼的自信還是要有的!


每日點兵

隱形戰機當然隱形,只不過對雷達隱形程度的區別而已。從總體而言,殲20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最小,腹部次之,尾部最弱。
圖:殲20正面具有不錯的隱形能力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使是當前公認隱形能力最先進的F-22“猛禽”戰機,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雷達完全隱形。

據悉,F-22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數值大約為0.1㎡,而其餘的幾款的新型戰機,F-35為0.2㎡,蘇57大約為0.4㎡左右,這個數值應該大體上符合現有資料的推測結果。至於殲20的RCS數值,普遍認為應該在F-22和蘇57之間,即0.1~0.4㎡之間,算是具備比較優秀的雷達隱形能力。
圖:F-22擁有現役戰機中最優秀的雷達隱形能力

目前,外界之所以對殲20的雷達隱形能力產生質疑,最大的原因是除了殲20機腹上的龍勃透鏡外,沒有其他方式能夠證明殲20的隱形能力。由於官方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外界對殲20的具體數據資料所知不多,現有的網絡上對殲20的眾多的所謂獨家解析,大多是網民或者某些軍事專家個人的看法。


圖:網傳的殲20和蘇57雷達反射面積對比圖

一般而言,外界對殲20隱形能力不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殲20採用的鴨翼+全動尾翼佈局,並不是最理想的戰機隱形設計方案。位於機頭的兩扇鴨翼,破壞了殲20機體的完整性,增大了機頭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其二,殲20的機腹過於方正,缺少像F-22和F-35的圓潤過渡,對機腹的隱形效果有所折扣;其三,殲20缺少矢力發動機,其發動機噴口不是像F-22一樣的二元矢力噴口,不具備隱形能力,裸露的尾部極大得破壞了整體的隱形性。這一點除了美製戰機,連俄羅斯的蘇57也無法避免。



圖:殲20和F-22發動機尾噴口對比圖。可見殲20發動機

噴口呈裸露狀態

只能說這是發動機技術落後帶來的硬傷,短期內還無法克服。期待國產WS-15矢力發動機的研製成功能夠改善這種局面。

【你覺得殲20和蘇57哪款戰機隱形性能更加優異?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首先,殲20必然是隱身戰鬥機!

都說解放軍是最大的美粉,本意是指解放軍一直在跟蹤美軍軍事科技發展,參照其武器裝備研發脈絡推進自身現代化進程。也就是說美軍是探路者,解放軍長期跟隨美軍步伐,以美軍為標杆推進軍備發展。由於在過去幾十年裡中美雙方軍事科技的巨大差距,採取這種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也算的上是一種捷徑。這種策略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中美雙方十幾年來的軍力對比演化、中方軍事科技取得快速發展,都是客觀事實。

說了這麼多,想表達的就是:中國殲20是在參考F22設計思路、技術標準、作戰規劃前提下,經過中國軍工精心打造的面向未來戰場的新一代主戰裝備,很多技術指標是向F22看齊的。最保守的說,這些設計指標就算無法超過F22,也能夠儘可能接近。更何況得益於中國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各個領域逐步向最前沿水平突破,殲20某些性能指標完全有可能有所超越。因此,作為四代戰機基本要求的隱身能力,殲20肯定不會令軍隊失望,也不會令飛行員失望。這一點,從軍隊和飛行員的反映來看,都是最好的佐證。關於中美隱身戰機純技術的對比判斷,由於缺乏權威數據支撐,都只能是猜測,儘管很多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

其次,隱身戰機能否實現隱身,還要看作戰環境!戰場中的矛、盾之爭是無解的永恆主題。無論矛堅還是盾固,亦或是大體平衡,都處在動態的演化之中。研發始於上世紀80年代的F22,作戰目標是蘇/俄等大國的對空防禦網,雖然對面作戰不是主業,但本質上是進攻性武器。曾幾何時,F22的出現顛覆了空空、面空對抗遊戲規則,給目標國家帶來極大壓力。中國作為美國的戰略對手,越來越多的承受美國來自海陸空天電磁等等的壓力,消弭非對稱優勢也成為軍方尋求突破的重點目標。除了精心打造殲20戰機作為空中禦敵的主力之外,更是傾力開展預設戰場建設,沿東北、華東、東南等地建設了綿密的對空監視網,佈設了覆蓋不同空域、波段,採用不同機制的隱身探測雷達,太空則佈置各類導航衛星、監視衛星、預警衛星、通訊中繼衛星等,形成了一體化聯合空情預警體系。通過體系間高速高效的信息協同,努力抵消F-22、F-35的隱身優勢。

由此,如果以中國東部海空作為殲20的主戰場,在完備體系支撐下的殲20,將能夠把自身隱身性能發揮到極致。體系帶來的作用,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提高殲20靜默抵近、攻擊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F22、F35隱身優勢,此消彼長之間,使得戰場態勢向有利於殲20方面傾斜!也就是說,在特定的戰場環境下,高隱身性能的F22、F35也會變得不那麼隱身,這相當於殲20的隱身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得到加持和強化!

當然,對於東北亞地區的預設戰場,美國一刻也沒閒著,比如薩德,不僅是彈道導彈戰略防禦的一部分,也完全可以作為區域監控的重要組成。儘管如此,對於佔盡地主便利的中國而言,通過統籌運作和精心佈置,掌控區域空、天、電磁的能力正逐步向中方傾斜,這種轉化微妙而又迅速,並且仍在持續演化之中。由此個人認為,美國在東亞地區屬於進攻型防守,而中國則是防守型進攻。

這裡,絲毫沒有貶低美製F22、F35的意思,相反,我們必須正視美製隱身戰機的強大實力,毫不放鬆的推動作戰體系的改進升級,包括殲20本身的進一步提升,以技戰術硬實力提升大國角逐的軟實力


軍備解碼

但是,這些美國軍方人士並未給出如何評估殲20的RCS。按照正常推理,要評估一款別國戰機的RCS,要蒐集各種信息來構建電磁模型,然後進行測試和評估。然而隱身技術屬於四代機最關鍵的技術,也是各個發展四代機的國家嚴格保密的,殲20至今沒有讓任何外國軍方人士近距離接觸過,美國軍方人士僅憑網上的照片和一些視頻資料就想構建精準的測試模型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況且隱身除了主要與外形有關之外,機體外表面塗覆的隱身塗層材料也很重要,而隱身塗層顯然看照片和視頻是根本無法瞭解到多少有用信息的。同樣由於隱身技術的敏感性,美國軍方也不會公佈F-22和F-35的實際RCS。現在所說的都是推測,存在較大誤差,而且不乏美國人故意誇大。

有關四代機的RCS,即使是專業人士,分析推測得出的數據相差都很大。例如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所雷達專家陳淑娥博士撰寫的《大型陣列天線之發展與應用》技術簡報,就有對大陸殲20戰機RCS仿真實驗分析,實驗結果表明殲20戰機前向RCS平均值為0.01平方米。國外物理學家則根據仿真實驗分析得出美國F-22前向RCS也是0.01平方米,F-35的前向RCS為0.1平方米。如果按照這個對比,殲20的前向隱身能力和F-22相當,比F-35高出一個數量級。


聯合防務

對於現在的五代機是不是隱身這個問題本來就是偽命題!

可以直接的說殲-20 是不隱身的!

“隱身戰鬥機”本來就是一個民間傳的神乎其神的概念。有點類似於腦殘的中醫“以形補形”的意思。從詞義上講五代機的4S標準中Stealth被翻譯成“隱形”是翻譯過程中過於解讀詞義的結果。Stealth的更準確涵義是 不聲張的 悄悄的 隱秘的意思。更直白的應用在軍事領域是“低可探測性”的意思。我們說“隱形戰鬥機”實際上是學英語的不關心軍事,關心軍事的又沒學好英語造成的民間說法。如果真低是隱形的話——應該是 Invisible(不可見的)請軍事愛好者級專家好好過下英語六級再傳播所謂的概念,以免造成民間恐慌。

至於流傳的很廣泛的RCS圖,目前網絡上的都不可信就更不能拿來座任何參考了。再引出一個話題,之前有問題《f117戰鬥機為什麼報廢是暴力拆解而不是封存?》。這裡也作一個簡單回答:最直接的原因是F-117是複合平面機體結構。


每一個平面的大小、角度都是通過各種雷達照射圖案最優化的計算結果屬於高度的軍事機密。如果F-117採取封存處理的話那麼由於封存場的安全級別過低難以保證機體數據不會洩露。


這裡有有朋友會問F-117各大模型廠商都出了模型了,直接測量類似於田宮、長谷川等模型廠商的模型產品就可以得知F-117外形結構數據了。只能說這樣的想法過於天真。

武器系統的外觀幾何數據在任何國家都是軍事機密,第三方是完全無法獲得的。我們看似說的遠了點,那麼說回RCS,這些前面有個回答說是澳大利亞的專家制作各型飛機的RCS圖表。那麼冷靜下來想想是不是被假專家忽悠了?機體幾何數據都沒有精確拿到的情況下澳大利亞的專家是怎麼做成RCS圖表的?如果這種正確的RCS圖表都流露到民間那麼就沒有飛機可以隱形了。

簡單說下原因。



借用了“專家”的圖,加了條藍線。這條藍線是戰機和雷達探測方向的切線,在已知各型戰機的RCS圖的條件下飛機飛越極窄束的雷達探測波的時候就會留下一個類似於條碼的特定頻譜,見藍線和“RCS”圖的交界。這樣識別“隱身”飛機就是太容易的事情了,基本上任何相控陣雷達都能做到。除非飛機延著藍線飛行否則一定會被發現。

那麼我們現在知道了一個最顯而易見的事情就是我們所看到的RCS圖是不可能正確的,因為釋放出RCS圖就是使自己的飛機失去隱身優勢,那是洩密行為。而網上的RCS圖都是像我們的讀者一樣的軍事愛好者憑藉著自己的想象繪製的,不作數。

而且至少是我軍目前探測和識別出一架未知型號的軍事目標的雷達信號那是要記功的!

繼續深入的說“隱身”問題。敲黑板Stealth是什麼意思?“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就是要將低可探測性為一個設計目標,甚至說真沒有絕對的要求某個節點的RCS硬性的低於多少。五代機僅僅是做的優化。採取的方式是設計合適的氣動外形和鋪設特殊的吸波材料。

那麼優化的意義在於哪裡呢?就是低可探測性,使對方雷達的有效發現距離縮短,使對方雷達制導/紅外製導武器的命中率降低。

回到殲-20“隱身”效果到底好不好。負責一點說是不太好說,但一定是會比國內的前幾代戰機有所提高。詬病最多的鴨翼部分會大幅度增加RCS,你當設計師傻啊,換成複合材料或者雷達波透射材料還會增加RCS嗎?

對於一件事情的判斷,我們不能從極少的而且大部分不能保證正確性的信息中揣測事情的全貌。那樣做過於主觀了,缺少客觀依據的事情如果聽到了就當個笑話一聽自己圖一樂就ok了。別太深究,傷神還沒多大意義。


高達模型製作技巧

那天晚上我們正在某雷達站值班,一直盯著屏幕觀看雷達空情,而我們處於高原地帶,一般少有人煙。

而突然之間,值班室的門響了,一個肩扛三星的將軍和另外一個一星將軍走了進來,向我們問好,並詢問值班情況。

我們如實的回答了值班記錄的空情,除了幾架民用飛機經過之外,並無其它類別的飛機經過我們的值班區域。但是將軍卻說我們沒把好關,他說他和另外的將軍都是開飛機過來的!

我們頓時一頓懵逼,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開小差,而我們的雷達在世界上也領先,不可能有飛機經過我們的值班範圍內而不知情的。

兩位將軍看到我們懵逼的表情,笑了笑說道:“你們繼續認真值班,我們等下開走的時候會讓你們看到的!”說完便走出了值班室。

看到領導走了,我們也不敢鬆懈,立馬死死的緊盯著雷達,果不其然,兩個白點出現在了雷達屏幕上,不過數秒又突然的消失在了屏幕之上,我們值班人員大眼瞪小眼,實在無法理解,於是立即上報。

後來才得知,兩位領導開的是國產新型隱身戰鬥機。咳咳……喝酒去咯……


書寫餘生

殲20是否是隱身戰機群裡有許多不同意見,大多是從技術方面進行分析,而且大多來自網上或其他媒體推測性的報道,統統不足為信。真實的技術指標屬國家機密,真正的航空專家也不會在這裡發表任何觀點,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哪有在技術問題上進行評論爭論的資格呢?沒有任何意義!想當初美國的F22計劃建造數量遠遠超過現在的180多架,為什麼呢?美國認為這180多架足以吊打當時所有服役的3、4代戰機,可見其巨大的優勢。由此,我們可以用一個辦法來判斷殲20是否是隱身戰機是否對F22形成威脅,那就是美國是否重新啟動F22的生產。貌似美國要重新啟動了,那問題的答案不就一目瞭然了?我是個技術盲,但可以用邏輯推理進行合理的判斷。


周濤142193531

感謝悟空賞識!

作為一個普通軍迷,我很難拿出殲20雷達中的顯示情況。但我可以非常明確的給出答案:殲20不僅隱身,而且她的隱身性能還是世界上現有幾款五代機中,數一數二的。

FC31,這位殲20的同門兄弟,目前為止,除沈飛、成飛、軍方高層之外,對於其隱身等各種性能指標,在我們這些普通軍迷朋友來說,還是個迷,與其師兄相比如何,誰也無法給出答案。

俄羅斯的蘇57(原代號為T50)的隱身性能與四代機相比,的確能夠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但其與F35相比,雷達反射截面積也相差了一個數量級。出現這種情況,大概與其隱身塗層材料不無關係。

我們再看F35,這東西由於先天營養過剩,雖個頭不大,卻十分粗壯。雖然美國人技術卓越優秀,怎耐F35是美國與其十幾家把兄弟湊份子研發而成。並且讓它還得一身多用,使其五臟六腑體積龐大,才不得不長出個臃腫的短粗胖的身材,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它的隱身性能。讓它和殲20比隱身,似乎有點強人所難,有失公允。確實還有差距。

世界公認的F22,它的隱身能力當然處於當今幾款五代機的最頂端。殲20與其相比,是否略有遜色,目前還沒有人給出確切答案,個人認為,殲20的鴨翼佈局,對其隱身性能的影響,可能成飛人對此進行了很好的技術處理,相對其它幾款五代機可以忽略不計,但與猛禽這種當世最高端的隱身性能相比,還是會有相當影響的。

所以單就隱身性能來講,殲20在沙場閱兵時,我們都關注到了現場解說詞描述的一個細節:殲20在通過檢閱臺時其機腹下特別安裝的,增強電磁波反射強度的一個小突出物。由此反向證明了殲20隱身能力卓越優異,——如果不是安裝了這個小小的突出物,殲20在接受檢閱的前後,在空中飛行時,連自家人都找不著她了。由此也間接地證明了她的隱身性能不會弱於猛禽!如果給其二者打分的話,由於殲20長出了一對小鴨翼(西方人曾經認為她不算五代機),那我就委屈她一下,給她個99.5分,猛禽100分。

說到此,有一個細節不得不交待一下:就是殲20平時的機庫,只不過就是普通四代三代機的普通兩端開放型的機庫。這說明了一個極其關鍵的問題——隱身塗層材料問題!

其明確無誤地說明,在西方極其嚴密的技術封鎖條件下。中國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了比西方更先進、更牢固(皮實、耐用、對環境要求更寬鬆)的隱身塗層材料。僅此,西方人要追趕多久不得而知。這不是個一般小問題,它關係到這架空戰之王的出勤率!

F22戰時升空一個架次,返場後就必須對其隱身塗層進行重新塗裝處理,而且停放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機庫要恆溫、恆溼,嚴密封閉,否則其隱身效果就大打折扣,自己就到四代機的隊伍裡找位置去了,當它再次遇到殲20……我不說了,大家都懂的。

返觀殲20,她可沒那麼嬌貴,她可以象普通四代機一樣,隨時起飛,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話說至此,孰優孰劣,微友們大家自會有個公允的評判!


鐵嶺鋒

殲-20戰機作為我國第五代隱形雙發重型戰鬥機,隱形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標準,目前根據公開的信息來看,其正面的雷達反射面積與F-22戰機大致相等,側面的隱身能力則因為首先採用的全動垂尾技術,而獲得了比之F-22更好的隱身能力。

目前要說隱身能力最吃力的恐怕就屬尾部了,因國產發動機渦扇-15仍在測試中,還未正式裝備,所以殲-20尾部還未有很好的隱形化處理,相對於F-22可以說不在一個水平上。

因此綜上殲-20絕對是隱身的,雖然目前因為尾部發動機的緣故,整體相對有所削弱,但隨著後續國產發動機的裝備,整機的隱身能力將得到一個很大的提高,擁有與美國F-22戰機一較高下的能力。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2014年美國紐約時報一篇《中國殲-20究竟有多隱形?》文章中就表示,首先“從一些對飛機後方拍攝的照片來看,(殲-20)看來具有傳統、固定的圓型發動機噴口。而F-22、B-2隱形轟炸機,以及現已退役的F-117隱形戰鬥機,都具有仔細設計的有稜角的噴口,為的是散射雷達波。而且F-22的噴口還可調整方向,利用引擎推力‘矢量’增強可操控性。T-50的圓型噴口也具有同樣的‘矢量’操控性。”

“殲-20看來缺少隱型噴口和矢量推進能力,這是殲-20避開後方雷達偵測能力上的硬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