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偏爱理财,是“不务正业”还是想“捞钱”?

上市公司偏爱理财,是“不务正业”还是想“捞钱”?

上市一个月,连续16个涨停的药明康德,宣布70%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理财。伴随着上市公司大规模购买理财产品,质疑声也越来越多:是不务正业呢?还是想捞钱?

作为“医药界华为”,药明康德自50天闪电过会之后,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在上市一个月里,连续16个涨停的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总额为14.999亿元。根据药明康德于5月15日披露的募集资金基本情况显示,其募集资金净额为21.3亿元。也就是说,本次药明康德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所使用的募资资金已经达到总额70.41%。事实上,对于药明康德而言,大笔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上并不是新鲜事,不仅如此,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的家数和认购总金额近几年一直在不断攀升。

根据招股书,药明康德于2014年至2017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分别约为13.83亿元、7.79亿元、10.06亿元、2.98亿元,总金额约为34.66亿元。同一时期,药明康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银行理财产品分红收益分别约为1.22亿元、1.02亿元、0.29亿元、0.56亿元,总金额约为3.09亿元。同一时期,药明康德的净利润分别约为8.08亿元、6.84亿元、11.21亿元、12.97亿元,总金额约为39.1亿元。由此可知,在上市前的四年,以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为主的投资收益总额占药明康德四年净利润总额的7.9%。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或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已成常态,从2011年开始,参与“理财”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资金规模就在急速增长。根据choice金融终端的统计,

从2018年1月1日到6月4日,共有1805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累计理财总额约为9280.49亿元,其中到期实现收益总额约为31.11亿元。截至2018年6月5日,有273只股票上市不满一年,其中107只股票购买了理财产品,累计理财总额达178.1478亿元。

根据视频内容所述,和药明康德一样利用大占比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大有人在。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已经成了一种“时尚”。随着上市公司理财的规模不断创出新高,对此现象的争议也越来越激烈。有人会觉得,上市公司不好好搞主业,是不务正业;但也有人觉得,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只要不违法,无可厚非。那么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判断企业购买理财产品是否合理,先要看钱是企业自己的还是募集而来。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自有资金在某段时间内闲置,利用这些资金买理财产品是一种现金管理方式。只要不损害股东的利益,企业采用何种方式管理现金,是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有周期性的,企业的经营自然也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如果一家企业当前的市场需求已经饱和,产品净利润很低,盲目扩大生产,企业只会越做越亏,将部分利润购买理财产品,等经济转暖再投入,更符合投资者的利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企业只顾融资,却没有好的盈利办法,小股东的权益确实很可能受损。这不仅因为企业买理财可能会赔,还因为在所有股东中,小股东既缺乏对企业的控制权,又缺乏足够的信息。比如上市公司电连技术此前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合肥电连使用闲置募资购买理财产品超出了公司股东大会审批的额度。显示公司在对于购买理财产品上的买买买上有点热衷过头了。电连技术主营微型电连接器及互连系统相关产品的技术研究、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号称是全球微型电连接器及互连系统重要供应商,在2017年的7月31日正式IPO登陆A股创业板,实现融资上市。当时以高达67.72 元/股高价发行,募集资金21.57亿元,募资的资金相对而言已经不少,不过该企业也并没有把这些钱马上投入募资的项目中,如今还投入12亿昔日募资的“闲置”资金去买理财产品,

企图为公司业绩创收,并且还买上瘾了,超额违规了。重点是就业绩而言,电连技术业绩由上市前营业收入增长迈入到上市后的低增长。

诚然,我们需要换一种眼光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购买理财产品,这是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理财收益并不是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标,其占公司利润总额比重不能高。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药明康德,与之大手笔买理财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上,不及同行多家可比公司。对此,我想说的是上市公司如过于依赖理财产品暗藏风险,因为这样做可能会疏远主业,不但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而且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更与当前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相悖。因此,致力于将最新和最好的医药和健康产品带给全球病患,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梦想的药明康德,作为一家独角兽企业,理性人的企业,是时候,应该重新权衡购买理财产品的利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