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爲何屢次敗給華爲雲

日前,阿里雲和華為雲在黨政市場競標和宣稱營銷上多次短兵相接,先是阿里雲副總裁李津表示,阿里雲是自主可控雲,華為雲是拿來主義的雲,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隨後,華為公司副總裁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親自反駁。之後阿里雲在政府採購中連敗於華為雲等友商,以至於阿里向相關部門投訴:華為軟件涉嫌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

其實,阿里關於“自主可控雲”、“拿來主義雲”的定義,目的是為了在黨政市場防禦華為雲、天翼雲等有商的衝擊,阿里雲接連在黨政市場競標失利,更多的是因為與商業和技術無關的因素。

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為何屢次敗給華為雲

阿里投訴華為涉嫌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

根據中國政府採購網發佈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網絡學院培訓平臺轉型升級公有云租用項目”於2017年12月11日開標,最終,華為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中標。

根據中國政府採購網2018年5月22日的公告:投訴人(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因對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國採中心)就本項目作出的質疑答覆不滿,向本機關提起投訴。投訴事項為:華為軟件涉嫌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

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為何屢次敗給華為雲

相關部門的處理結果是:

關於投訴事項,經審查,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華為軟件存在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的行為。投訴事項缺乏事實依據。綜上,本機關作出處理決定是:根據《政府採購供應商投訴處理辦法》(財政部令第20號)第十七條第(二)項的規定,投訴缺乏事實依據,駁回投訴。

華為軟件投標文件中提供的部分認證證書不符合招標文件有關要求,扣除相應得分後,華為軟件仍排名第一,不影響中標結果。

5月29日中央政府採購網發佈《中央國家機關2018年雲計算服務產品(已通過網絡安全審查)採購項目競爭性談判公告》,阿里再度落榜,中國電信、華為軟件、浪潮軟件上榜。

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為何屢次敗給華為雲

阿里“自主可控雲”、“拿來主義雲”是為了發力黨政市場

中國的政府採購一向以“土豪”、“不差錢”、“低性價比”、“高利潤”著稱,像聯想就以比較低的硬件配置,向黨政機關高價出售個人電腦,並從中獲取了高額利潤。加上中國具有全球最臃腫的黨政機關單位和最龐大的公務員隊伍,使中國黨政市場的規模異常龐大,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有鑑於此,阿里雲副總裁李津提出了,“自主可控雲”和“拿來主義雲”的論斷,並把騰訊雲、華為雲歸入到拿來主義的雲中。

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為何屢次敗給華為雲

直以來,國內商業公司對於所謂自主可控是不屑一顧的,這一次阿里提出“自主可控雲”和“拿來主義雲”的論斷,本質上是為了爭取黨政採購的訂單。

畢竟,領導非常喜歡“自主可控”,一旦阿里的這一論斷被廣泛接受,那麼,在黨政市場阿里雲將具備極大的先天優勢。

然而,問題就在於,阿里雲也是受益於基於開源軟件的,並非“每一行代碼全部自己寫”,本質上說,大家都是拿來主義,這也是阿里雲副總裁李津“自主可控雲”和“拿來主義雲”的論斷被行業廣泛吐槽的原因。

華為公司副總裁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親自反駁:如果這麼強調“自主可控”,就應該勇敢宣佈不支持OpenStack接口,不使用開源代碼,包括(不)用my sql改呀……

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為何屢次敗給華為雲

黨政市場是行業追趕者崛起的跳板和平臺

由於中國黨政市場的規模很大,在個人電腦、服務器、雲計算等諸多方面,黨政市場已然成為行業追趕者崛起的跳板和平臺,原因就在於黨政市場的特殊性。

首先,黨政市場不像商業市場那樣,對於價格非常敏感。即便是價高質次,只要關係夠硬,依然能夠在黨政市場生存。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個人電腦,聯想賣給黨政機關的價格非常坑,是在以“文檔處理機”的硬件配置,賣出“高性能遊戲機”的價格,不過,這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徹底杜絕了公務員用公家的電腦“吃雞”。

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為何屢次敗給華為雲

其次,黨政市場對性能的要求不高。黨政市場對於產品的性能只要夠用就行。目前,阿里雲是還是龍頭老大,無論在性能還是是功能上,都要比國內其他廠商有一定優勢。因而在商業市場,華為雲很難與阿里雲競爭,而在黨政市場,性能高一些,或低一些意義不大,只要能用就行,而且功能多一點、少一點也無所謂,畢竟黨政辦公需要的功能相對有限。這就使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相對於華為雲、天翼雲、騰訊雲沒有多少優勢。

最後,黨政市場中技術、性價比等因素都不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黨政市場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是產品好就一定會被採購,並非物美價廉就一定能拿到訂單。相對於技術和性價比,一些看不見的因素才是黨政採購的關鍵。這就解釋了,為何在個人電腦上拿到黨政採購大單的往往是聯想,而不是神舟。

綜上所述,由於黨政市場的這些特點,非常適合作為行業的追趕者首先發力的市場,像華為雲這類後發追趕者,肯定是優先發力黨政市場。

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為何屢次敗給華為雲

阿里雲將會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之前介紹了,黨政市場因其特殊性,不能用商業市場的邏輯去考量。而在黨政市場,阿里還有一項先天劣勢,那就是境外股權。

相對於華為、中國電信、浪潮的“苗正根紅”,阿里的境外股權則顯得非常刺眼。畢竟黨政市場對安全的要求非常高,而境外股權,則使阿里在一些方面會受到限制。

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那麼,在黨政市場,阿里將會越來越被動,而華為、中國電信這些行業的追趕者可以藉助黨政市場茁壯成長,最終在商業市場和行業的老大哥一決雌雄。

阿里雲在黨政市場為何屢次敗給華為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