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仓促更新,张小龙的变现压力

核心提示:

  • 这次微信的变革,遵循的其实还是去中心化和用完即走。
  • 不止是内容创业者,小程序也会受影响。
  • 这轮改版还在“未完成”状态,仓促上马,说明张小龙背负着越来越重的商业变现压力。
  • 这只是变革的开始,内容创业者需做好迎接震荡期的准备。

谁将受影响?

这一颇有人情味的产品形态却并不符合当下的要求。订阅号不再是个体,而成了内容分发渠道和导流工具。而且,用户阅读内容和使用服务的场景并不一致,两种功能事实上已经开始分裂,同时,第三方服务不便管理,也不便收费。

订阅号负责内容,小程序负责服务,原有订阅号还有一个功能无人承担:情感互动。

这一功能会着落在作者身上。

而且,读者可以直接和作者互动而非和订阅号互动。原本的情感联系依然可以持续,并且比起订阅号,作者更可能是活生生的人,互动交流可能更加紧密。

在原初的定义里,信息按照几乎同样的样式按顺序排列便是信息流。不过因为头条崛起,信息流的定义里会加一些限定:智能分发、无限信息。

智能分发是头条立业之本,使得用户能根据兴趣看到千人千面的内容;而无限信息则是智能分发得以实现的前提,“无限”不是实指,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头条可以将整个互联网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这已经近乎无限。

仓促的变革?

“未完成”三个字,似乎也在暗示着这一功能上线时的仓促,而未来持续不断的更新,也会让内容行业再动荡一段时间。

不过,因为抖音的出现,这一时刻提前到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