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不是情商出问题了?


文/Juno

插图/网络

校对/仁菠菜

本文由仁菠菜在古不古发布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不是情商出问题了?

打开手机,翻看你的朋友圈,看看哪些人的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的状态,哪些人没有设置,也许你会发现一个现象:

那些情商较高的人往往都开放自己的朋友圈,你可以翻看他半年甚至更久以前的朋友圈;而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如果是刚加也没怎么接触的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被对方拒绝了,这种人际交往中的“被拒绝感”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每一个想点进朋友圈了解对方的人。

那些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也许不是想保护自己的隐私,而是情商出现问题了。

·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太在乎别人的评价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不是情商出问题了?

心理学上定义的社交焦虑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老梁在他的《老梁的四大著名情商课》中举了个例子,很多人怀疑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不是真实的季羡林。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不是情商出问题了?

高情商的人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不会因为别人的两三句话而怀疑贬低自己,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奉承巴结飘飘然。

·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不擅长进行印象管理

在翻朋友圈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越是喜欢社交的人,也越有可能发朋友圈,频率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更高。

看他们的朋友圈是一种享受,每一张图都是精心制作,每一句话都积极向上,朋友圈展示的内容可能是他们在健身房里大汗淋漓,或许是在香港街头的不经意回眸,是充满小资情调的咖啡馆。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不是情商出问题了?

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点进去,都会认为这个人生活精彩丰富,对他的好感度也会蹭蹭蹭地提升。

首因效应指的是,当人与人接触进行认知的时候,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于形成人的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会根据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评判这个人,如果对方衣着简单大方,说话得体,那么人们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在工作上有较强的能力。

因此高情商的人往往懂得管理自己的形象,用社会心理学的话来说就叫做印象管理,指的是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也就是说按照自己想在别人面前呈现的样子来管理自己的形象。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出去看画展,对于我朋友来说,与其说是看画展,不如说是在收集发朋友圈的素材,光是拍照片p照片就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

回家以后,看到她发了一个朋友圈,是画展上几幅让人惊艳的画,最中间的一张图是她背对着镜头站在一副画前认真观摩的模样,再配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果然,这个朋友圈收获了无数的赞。

有的人会觉得在别人面前塑造一个不真实的形象显得很刻意,然而,良好的印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张名片,每发一次朋友圈都是向别人免费推销自己的机会。

·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无法处理太复杂的关系

朋友圈里成分复杂,有家人、朋友,也有同事、上司,还有一大堆各种机缘巧合下加的半熟的陌生人。

有的人因为加的人多了,担心发的朋友圈会给一部分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往往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而高情商的人,往往具有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调查发现,高情商的人往往会在不同的圈子呈现不同的形象。

一个高情商的人会给不同人进行分组,管理不同组别的朋友圈。于是人们往往会在不同朋友圈看到不同的形象。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不是情商出问题了?

在同事、上司眼中,他发的朋友圈也许是一个人加班到深夜,并且觉得投入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义,他在工作的分组中塑造了一个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形象。

而在有潜在交往可能的异性眼中,他可能是一个喜欢旅行、摄影很棒、喜欢阅读有人文修养的形象,他在异性的分组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吸引力和魅力的形象。

低情商的人对于复杂关系的处理态度往往是一视同仁,或者干脆避而远之,而高情商的人往往懂得利用不同的圈子展现自己不同的形象。

在如今这个社交时代,不要再觉得朋友圈是自己的私人阵地,想发什么发什么,朋友圈需要用心经营,才能打造成为自己的名片。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不是情商出问题了?

古不古

合作联系:

经典,字字都是眼前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