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果敢的北府兵之兴衰荣辱

文|大祭司

骁勇果敢的北府兵之兴衰荣辱

北府兵是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由谢玄组建训练的一只骁勇善战的军队。

太元二年东晋朝廷因前秦的强大征求良将来镇守北方,谢玄被朝廷封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镇守广陵并统领广陵及监江北军事。

谢玄招募士兵,使得原本富于战斗经验的劲悍北来流民纷纷应募入伍,其中彭城的刘牢之﹑东海的何谦﹑琅琊的诸葛侃﹑乐安的高衡﹑东平的刘轨等皆以骁勇应选,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带领精锐作为前锋战无不捷。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东晋时期称京口有叫做北府,所以他这只精锐部队又被称为北府兵。

骁勇果敢的北府兵之兴衰荣辱

这支军队建立之初抗秦屡建战功,太元三年秦将彭超进攻彭城,次年出谢玄率高衡﹑何谦解彭城之围。

后彭超与俱难﹑毛当等将领汇合率六万秦军一起南下,将晋朝的幽州刺史田洛围困于三阿,晋朝廷大震。与由谢玄率何谦﹑刘牢之等解田洛之围,接下来有大举进攻秦军,彭超﹑俱难兵败北逃。

在决定东晋政权命运的淝水之战中,北府兵还创下了击败前秦入侵的不世之功,但随后朝廷命谢玄为会稽内史、朱序为青﹑兖二州刺史,代玄镇守广陵。自此北府兵的领导权不在是谢玄,谯王司马怡,外戚王恭相继任青﹑兖二州刺史继而统领北府兵。

王恭与安帝隆安元年自北府起兵叛乱,北府兵便开始成为东晋统治集团内部战争的工具,次年王恭二次举兵反晋,刘牢之投降朝廷并击败王恭。朝廷便封刘牢之代恭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晋陵诸军事。刘牢之率北府兵镇守京口并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不久三吴地区爆发了孙恩起义,朝廷遣卫将军﹑徐州刺史谢琰与刘牢之前往镇压,然而谢琰兵败被杀,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成为了这次起义主要的镇压力量。

骁勇果敢的北府兵之兴衰荣辱

东晋政府成立北府兵不仅是为了固守都城更是为了充实长江下游的军事力量。元兴元年正月,朝廷以宗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率领北府兵征讨荆州军阀桓玄,两个月之后刘牢之投降桓玄并被桓玄夺取兵权,无奈之下自杀身亡,北府兵也被桓玄兼并。

之后刘裕复起,带领北府诸军南征北战、建功立业,但也是明日黄花、回光返照。与刘裕共同起兵反对桓玄叛乱的北府西府诸将,要么在事成之后被刘裕诛杀,要么在平乱中横死,到刘裕篡晋建宋后,已凋零殆尽。刘裕亲信将领,如王镇恶、沈田子,由于刘裕意欲使其相互制衡而处置失当,也在内讧中两败俱伤、纷纷殒命。

最后,登上皇帝宝座的刘裕事实上成了孤家寡人,已经没有多少能干的助手帮他巩固政权、开疆拓土了。硕果仅存的北府兵集团中既有战争经验又有智谋的大将檀道济到后来,又因功劳太大被宋文帝刘义隆自毁长城、借故诛杀了。

骁勇果敢的北府兵之兴衰荣辱

北府兵集团上层后继无人,人才凋零。北府兵下层兵员,在此前的历次内部纷争和对外作战中也损失甚多,南迁流民逐渐减少,再难以补充兵员。到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派王玄谟北伐时,已是普遍征发或招募的江南白丁了。

至此,辉煌一时的北府兵消失在了历史舞台,空留一声余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