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求外交工作要把握「四個大勢」

习近平要求外交工作要把握“四个大势”

习近平要求外交工作要把握“四个大势”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把握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的大勢,重視大國關係深入調整的態勢。國際格局快速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也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多極化格局使世界各種力量逐漸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約與制衡的關係,有利於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有利於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於實現各國人民對和平、穩定、繁榮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於廣大發展中國家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大國關係歷來是牽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冷戰結束以來,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大國關係經歷新一輪深刻調整。各主要大國應根據全球戰略環境深刻變化,著眼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紛紛推進對外戰略調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組、經濟上融合競爭、文化上交流交鋒,形成既競爭制約又合作協調的大國關係態勢。比如中美在相互適應、探索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美俄關係在曲折中重新走向較量……越來越多的新興大國在大國關係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把握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的大勢,重視大國關係深入調整的態勢是新時代對外工作的重要一環。

把握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大勢,重視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變的動向。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趨勢,也直接影響我國對外工作戰略的選擇。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它讓世界各國經濟聯繫加強,相互依賴的程度日益加深,任何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外部的資源、資本、技術和市場。國際經濟協調機制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增強。與此同時,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經濟大國以新興經濟體強勁增長的態勢深度融入全球化格局之中,改變了經濟全球化的整體面貌,並強有力地推動經濟全球化進入新時代。這不僅改變了全球經濟體系的基本結構,而且各國經濟尤其是產業體系高度絞合,國際分工合作衝破地理國界和政治國界。不僅經濟行為普遍跨越國界,而且經濟主體的組織形態跨越國籍,跨國公司以及跨國產業鏈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和實現形式。各國經濟特別是各大國經濟,包括對手國家經濟之間,都處於相互交織的關聯網中。我們必須把握這些大勢和規律,探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對外工作的政策和戰略。

习近平要求外交工作要把握“四个大势”

把握國際環境總體穩定的大勢,重視國際安全挑戰錯綜複雜的局面。目前全球安全形勢總體趨緩,國際環境總體穩定的基本態勢進一步發展,世界大戰和大國全面對抗在較長時期內可以避免,和平發展的時代主流不變。但國際安全形勢複雜多變,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領域危險交織,傳統衝突趨緩而衝突根源並未消除,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各種新危險新挑戰不斷出現。面對當前總體穩定的國際環境以及中國在國際安全環境中各種問題與挑戰,新時代的對外工作應當合理調整我國國際安全戰略策略,抓住主要矛盾,利用各種有利因素重點處理好與大國及主要鄰國的關係,鞏固地緣戰略依託,妥善處理我國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努力維護我國和平崛起戰略機遇期良好的國際安全環境。

把握各種文明交流互鑑的大勢,重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現實。在對外工作上,我們黨歷來主張用欣賞、包容、互鑑的態度來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主張各種文明間的交流對話。周恩來同志曾形象地把外交、外貿和對外文化交流比喻為一架飛機,外交是機身,外貿和對外文化交流是飛機的兩翼。習近平同志指出:“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當今世界,各種文明既迎來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廣闊空間,又面臨強化認同、凸顯特色的發展局面。特別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發展,各種文明交往互動空前廣泛深入的背景下,彼此是包容互鑑、共同進步、交相輝映,還是唯我獨尊、衝突對立、你輸我贏,這不僅影響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且決定人類文明的整體前景。新形勢下,黨的對外工作要進一步把握各種文明交流互鑑的大勢,重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現實,更加註重以文明交流互鑑為基礎的理念交友。習近平指出:“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 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