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大師牛得草 經典傳承「四草一金」

牛派藝術的傳承

牛得草一生授徒眾多,堅持下來且有所成就的豫劇牛派藝術傳人,主要有“四草一金”,即葛草旺、小牛得草、牛小草、張仙草和金不換,他們都繼承發展著牛派藝術,使牛派藝術成為河南著名的文化品牌。

豫劇大師牛得草 經典傳承“四草一金”

葛草旺

本名葛圭璋,1942年出生。9歲學藝,專攻醜行,因拜豫劇丑角牛得草、高興旺為師,被老師贈藝名葛草旺。演出作品有《十五貫》《做文章》《李雙雙》《人歡馬叫》等。

豫劇大師牛得草 經典傳承“四草一金”

1983年起專職做戲曲導演,多次獲獎。曾先後任河南省豫劇一團、二團副團長,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導演學會會員。

小牛得草

本名牛亞非,1955年出生,系牛得草先生長子,師承乃父,深得真傳。1979年參演了《七品芝麻官》,1994年入選“全國豫劇十大名醜”。曾任鶴壁市豫劇一團名譽團長、河南省政協委員。

豫劇大師牛得草 經典傳承“四草一金”

牛小草

本名王藝紅,1956年出生於河南偃師。11歲從藝,1987年拜牛得草為師,獲贈藝名牛小草。主演劇目有《七品芝麻官》《四品綠豆官》《討飯國舅》《假婿乘龍》等,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1994年入選“全國豫劇十大名醜”,2001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偃師市文化旅遊局副局長、偃師市豫劇團團長。

豫劇大師牛得草 經典傳承“四草一金”

此外,牛小草於2011年和2016年兩次收徒20人。

張仙草

本名張喜民,1962年出生於河北大名,15歲從藝,主攻丑角。1986年拜牛得草為師,獲贈藝名張仙草。參演劇目有《七品芝麻官》《十八扯》《三願意》等,並參演了戲曲電影《雙喜臨門》《七品芝麻官進道觀》等。張仙草以牛派為主,博採眾長,表演神奇機敏、妙趣橫生,在國家及省市各級戲曲大賽中屢屢獲獎。1994年入選“全國豫劇十大名醜”。

豫劇大師牛得草 經典傳承“四草一金”

張仙草注重培養下一代戲曲演員,成立了鄭州仙草戲曲培訓中心,傳授畢生所學,使牛派藝術得以發揚光大。曾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金不換

本名金振秀,1968年生於河南封丘。9歲學藝,18歲入鶴壁市豫劇團,師從團長牛得草,獲贈藝名金不換。2000年,金不換當選為團長,以牛派藝術為立團之魂,以機制創新為帶團之基,抓管理、出精品、出人才、闖市場,帶活了劇團,使牛派藝術在創新發展中走向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豫劇大師牛得草 經典傳承“四草一金”

在牛派經典劇目《唐知縣審誥命》《三願意》《拾女婿》等基礎上,排出了《唐知縣審誥命》的續集《唐知縣斬誥命》以及《伙伕縣長》《石武舉別傳》《草根秀才》《徐九經還鄉記》等一批牛派新戲,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河南省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河南省“黃河杯”金獎等大獎。此外,他還拍攝了《法海禪師》《七品知縣進道觀》等多部戲曲電影。金不換特別注重牛派藝術的傳承,目前已收徒12人。

豫劇大師牛得草 經典傳承“四草一金”

金不換還曾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多屆河南省戲曲表演一等獎、香玉杯獎、2018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等。現任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負責人,系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鶴壁市人大常委會常委,河南省第十、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牛派藝術是豫劇表演藝術家牛得草丑角藝術的結晶,凝聚著牛得草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七品芝麻官》成了一個時代的象徵,它根植於鶴壁這片熱土,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它讓人們知道,丑角同樣可以正演、主演,撐起大戲;它讓人們知道,戲曲舞臺上的清官,除了包拯、海瑞這樣的青天大老爺,還有唐成這樣的芝麻官;它讓人們知道,黃河岸邊誕生的豫劇,和祖國戲劇大家庭其他劇種一樣,名家輩出、好戲連臺。

如今,我國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百花齊放成為新常態。有著良好基礎的牛派藝術,在牛派弟子們的努力下,一定會緊跟實現中國夢的步伐,迎來傳承發展、不斷光大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