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鄉村振興戰略路線圖出爐!

6月14日,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威海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下文簡稱《規劃》)在全省率先印發,我市明確提出打造城鄉融合的城郊鄉村、美麗宜居的品質鄉村、產業興旺的活力鄉村、宜養宜遊的休閒鄉村、傳承創新的文明鄉村等“五個鄉村”的發展定位,計劃到2022年,我市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40%左右的村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圍繞推進《規劃》落地實施,未來3年,我市將重點實施8大行動154個重大事項,並初步篩選了總投資1609億元的176個重點項目作為支撐,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威海篇。

威海鄉村振興戰略路線圖出爐!

鄉村振興戰略定位“五個鄉村”

《規劃》遵循了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重要指示精神,在客觀分析我市發展實際的基礎上,確定了我市鄉村振興戰略的路線圖,謀劃提出了城鄉融合的城郊鄉村、美麗宜居的品質鄉村、產業興旺的活力鄉村、宜養宜遊的休閒鄉村、傳承創新的文明鄉村等“五個鄉村”的定位。

《規劃》圍繞我市鄉村振興“五個鄉村”的目標定位,對我市鄉村振興戰略藍圖進行了描繪,從“三個層次”、分“四種類型”推進鄉村發展,把廣大農村建設成鑲嵌在組合型都市區之間的新型社區、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

“‘三個層次’,即城市化集中居住新型社區、‘三線一環'美麗鄉村示範帶、全域標準化美麗鄉村。其中,城市化集中居住新型社區,對城市規劃區、重點發展區域核心區、重點鎮駐地村莊,實施遷村並居,推進傳統農村向新型集中居住美麗社區轉變。”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重點辦副主任連偉亮表示,到2022年,東部濱海新城、雙島灣科技城、南海新區、乳山濱海新區、好運角旅遊度假區核心區域所有村全部實現撤村設居,常住人口超過10萬人,發展成為Ⅱ型小城市。重點打造張村、溫泉、蔄山、俚島、成山、虎山、宋村、海陽所八個國家級重點鎮、特色鎮,到2022年,鎮駐地區域集聚人口5萬人左右。

此外,根據《規劃》,“三線一環”美麗鄉村示範帶將圍繞海景線、山景線、紅色旅遊線和環城帶“三線一環”村莊,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城市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連片打造美麗鄉村示範帶。全域標準化美麗鄉村將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提升”工程,全域提升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水平。

連偉亮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本著梯次推進、分類發展的原則,到2020年,我市鄉村振興將取得重要進展,全市創建省級美麗鄉村連片示範區15個、示範村100個,其中精品示範村20個;創建市級美麗鄉村連片示範區30個、示範村200個,全域美麗鄉村標準化覆蓋率達到75%以上,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領域、人口、區域全覆蓋。到2022年,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40%左右的村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威海鄉村振興戰略路線圖出爐!

六大領域發力推動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規劃》提出,圍繞打造國內知名的以安全、優質為特色的品質農業基地,加快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漁業、特色精緻農業、鄉村旅遊三大特色優勢產業,提高糧食、蔬菜、畜禽產品等保障能力。

“我市圍繞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堅持質量興農、品牌興農,立足資源優勢、區域特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重點從農村產業轉型升級、農業‘新六產’發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農業發展能力提升、農業對外開放等六個方面,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市委農工辦副主任鍾臣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在加快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我市將大力發展現代漁業、特色精緻農業、鄉村旅遊等三大特色優勢產業,提高糧食、蔬菜、畜禽產品等保障能力,提升農業供給體系的整體質量和效益。

推進農業“新六產”發展方面,將延伸整合產業鏈、加速提升價值鏈、優化融合供應鏈,推動終端型、體驗型、智慧型、循環型新產業新業態“四型發展”,重點推動榮成市、張家產鎮、福德莊村、榮成高新海洋經濟等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範縣、鎮、村、園區建設,培育一批產業融合先導區。

根據《規劃》,我市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此外,我市將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促進農業發展標準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提升農業發展能力水平,加強“智慧農業”建設,提高農業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威海特色,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

威海鄉村振興戰略路線圖出爐!

初定176個重點項目作為支撐

除了產業振興以外,《規劃》還提出實施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共同富裕、制度創新、實施保障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共同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終的落腳點,也是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民生問題。

“我們始終把維護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規劃和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農村民生短板,重點做好四方面文章。”連偉亮介紹說,通過提升農民創業就業質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圍繞提升農民創業就業質量,我市將堅持以創業就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創業就業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拓展農民創業就業增收空間,推動農民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

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市將改善農村交通物流條件,全力打造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區。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骨幹水網體系。加快推進鄉村能源變革,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工程,依託石島灣核電站餘熱,輻射推動周邊村莊集中供暖,打造省級鄉村能源革命示範區。

進一步優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開展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達標創建活動。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深入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同時將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整合各類扶貧開發資源,增強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強化特殊貧困群體脫貧解困。

據瞭解,圍繞推進規劃的落地實施,還配套制定了《威海市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未來3年,重點實施8大行動154個重大事項,並初步篩選了總投資1609億元的176個重點項目作為支撐。下一步將動態調整項目庫,對一些大項目好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