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收購恩智浦仍未明朗 或提前鎖定未來壟斷?

高通收购恩智浦仍未明朗 或提前锁定未来垄断?

高通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一事仍未明朗。根據相關要求,因合併存在壟斷嫌疑,這筆交易須經過美、中、歐盟、日、韓、俄等9個國家的批准。目前,這項交易仍未最終獲批。

高通收购恩智浦仍未明朗 或提前锁定未来垄断?

顯然,高通收購恩智浦給中國半導體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決策者不得不考慮的事情。業內人士認為,若收購成功,高通除了在芯片領域,還將在汽車電子領域增強壟斷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業門檻,更提高了我國企業與之競爭的難度。

手機芯片壟斷者

近年來,搭載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的手機充斥國內手機市場,除了高通作為全球移動芯片巨頭有自身技術優勢外,還跟國內合作手機廠商大力宣傳密不可分。高通處理器在用戶心中樹立起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在國內市場幾乎一家獨大。

但是,核心關鍵器件掌握在別人手裡,無異於隨時被卡住脖子。在當前形勢下,難說不會再次上演“斷糧”事件。另一方面,高通在手機產業領域“壟斷式”的商業模式一直被人詬病。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部單價2000元的手機,高通要從中獲利100元;每售出一部蘋果手機,高通平均從中獲利220元,蘋果每年支付高通的專利費用高達20億美金。為此,蘋果公司在全世界各地和高通展開訴訟。

近日“聯想5G投票門”曝光了高通5G專利收費標準:如果單獨使用移動網絡核心專利,單模5G手機2.275%,多模5G手機3.25%;如果同時使用移動網絡標準核心專利、非核心專利,單模5G手機4%,多模5G手機5%。

如此一來,在5G時代,國內手機廠商將繼續支付高通天價專利費用。

或複製壟斷模式?

據瞭解,恩智浦半導體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之一,其在收購飛思卡爾之後,成為全球最大的MCU與汽車芯片供應商。隨著高通手機芯片業務觸頂,收購恩智浦是解決其營收過於集中的途徑之一。

若完成收購,高通業務將擴展到汽車電子、身份識別、射頻以及其它領域,覆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這種近乎壟斷式的局面,對市場而言絕非一件好事。

業內芯片專家指出,這筆併購案將加速高通進入車用電子系統市場,除了在移動芯片領域,在汽車電子領域也將成為巨頭,增強壟斷地位。與恩智浦技術相互借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門檻,提高了國內企業與之競爭的難度。

可以想象,若收購成功,高通在手機產業慣用的商業模式很可能會複製到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在專利壁壘下,不僅會扼殺國內汽車半導體自主創新能力,還可能讓科技初創公司無生存之地。

歐盟的擔憂

在對這項交易進行審查時,歐盟就曾擔心高通會利用專利技術捆綁銷售、排擠競爭對手、影響車用半導體市場競爭,尤其是新興的車用通訊技術領域。

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歐盟對高通的審查不斷地暫停與推遲。直到2018年1月18日,高通作出一系列承諾之後,歐盟委員會才批准了這項交易。

業內人士表示,若收購失敗,高通按照協議將賠償20億美金給恩智浦,高通在汽車電子領域的佈局將受挫,但對主營業務影響不大。

另一方面,有分析認為,若高通收購成功,同樣難以避免多個國家的壟斷審查。2015年,高通支付近10億美元以結束中國對其長達14個月的反壟斷調查。2016年12月份,經過3年的調查後,韓國宣佈對高通罰款8.5億美元。

淨利潤大幅下滑

在收購恩智浦的同時,在過去半年時間裡,高通還遭遇了博通的惡意收購風波,最後由美國政府出面阻止。同時,在進軍服務器芯片領域,高通的野心也遭遇到許多挫折。

目前,高通仍難以撼動英特爾在服務器芯片市場的領導地位。因此,近日有消息稱高通計劃放棄開發數據中心服務器芯片。4月份,高通開始實施裁員計劃,大約1500名員工被裁減,知情人士稱,總裁員人數佔了服務器芯片部門總員工數量的1/3到1/2。

而裁員也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後果。據媒體報道,高通華裔工程師因十年內被公司解僱兩次,從高通大樓一躍而下,當場身亡。有網友表示,在2011到2014年之間,高通有兩名印度員工跳樓自殺,“高通現在這種高壓管理方式,有員工跳樓很正常,也很可悲。”

據高通發佈的截至3月25日的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高通第二財季淨利潤為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億美元下滑52%;營收為5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億美元增長5%。

高通收购恩智浦仍未明朗 或提前锁定未来垄断?
高通收购恩智浦仍未明朗 或提前锁定未来垄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