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向的科幻题材,能否成为下一个市场新贵?

文|石榴

从去年《颤抖吧,阿布!》、《天泪传奇》的小试牛刀,到今年《天意》、《端脑》、《同学两亿岁》等剧的持续发力,批量袭来的科幻题材作品,是近两年网剧市场较为显著的特征。

直男向的科幻题材,能否成为下一个市场新贵?

从往年的市场来看,将某种类型做到极致,即使是小众亦能引发全民追剧的爆款风潮,如今中国电视市场体量不断扩大,悬疑、奇幻、体育等各类新鲜题材作品层出不穷,这无疑也给了影视从业者新的启示。国内观众长期受国外同类题材的侵染,科幻题材已然成为有影视创作的下一个风口的资本。

软科幻曲线救国

事实上,科幻题材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影视市场,却一直有一个难以打破的魔咒——中国无科幻

不同于国外同类题材肥沃的成长土壤,不论是总体的成长环境亦或是一直走在最前沿的影视市场,都没能形成整体的科幻文化氛围,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的科幻文学,缺乏科学素养的创作环境,中国科幻题材一直有着难以避免的“先天不足”。

另一方面,在欧美已然成熟的工业体系的影响下,中国观众对于科幻电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固化思想,然而大场面所带来的强悍的视觉冲击所需要的特效技术,却恰恰是中国影视创作中的最大难题,

难逃吐槽的五毛特效下,被淘汰的吃螃蟹者,不敢居上的后来者,都让国产科幻题材处在一个十足尴尬的位置。

由此,两厢影响之下,“软科幻”成为了如今国产科幻题材“曲线救国”的突破口。2017年,一部《颤抖吧,阿布!》横空而出,以25亿的播放量、豆瓣7.3分的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暑期黑马,与此同时,也正式打开了“软科幻”的大门。

直男向的科幻题材,能否成为下一个市场新贵?

与硬科幻以追求科学的细节或准确为核心特征不同,“软科幻”则更多将重心放在科幻的外壳与更加丰富的内在当中,从将科幻悬疑相结合的《端脑》,披着科幻的外衣讲述古装传奇的《天泪传奇》、主打青春色彩的《同学两亿岁》等等,皆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

事实上,作为有“门槛”的消费品,文化壁垒导致了思维差异,本土资源优势造成了终端产品相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相比于“硬科幻”对先进技术、人员素质、操作经验、产业配套环境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没有宏大的世界观与沉重的使命感,在科幻外壳下展现出中国人群独特的生态关系的确不失为符合中国本土科幻的一条出路。

女性向的直男题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就科幻这一题材本身而言,以往作品大多以男性向内容为主,男性观众比例占绝对优势。新传智库《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如今的影视市场中,科幻题材的男性观众以57.66%的比例呈现出绝对的压倒性趋势。

直男向的科幻题材,能否成为下一个市场新贵?

(数据来自《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

但在互联网环境中,随着女性的话语权和购买力的增强,她们对文娱内容的影响力逐渐凸显。资深媒体人罗振宇曾经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男性别是点,女性是线。线可以把点连起来,愿意去分享、愿意去串接一些东西,线的价值显然远远大于点。

纵观近两年诞生的科幻题材作品,从《超能少年团》选择以TFboys作为主角,到《天泪传奇》披着科幻外衣的玛丽苏宫斗,再到如今《同学两亿岁》所融入的青春色彩。在内容方面,女性向科幻题材的最大特点,便是除却视觉特效所带来的冲击,更为感性的色彩被融入到影视作品当中,更为丰富的女性角色取代男性成为剧集的主角。

基于这一普遍规律,主要受众群体在性别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以《同学两亿岁》为例,在内容更加强调青春话色彩的趋势下,通过爱奇艺指数所显示的用户画像比对可以看到,其中女性观众占比达到了67%,且年龄也多集中于18-24岁。

直男向的科幻题材,能否成为下一个市场新贵?

(数据来自爱奇艺)

无疑,互联网时代,得年轻观众与女性观众者得天下,回顾近年来女性观众的取向转变,可以发现已然出现的新的审美拐点。从一众大女主戏的收视走低,到以《三国机密》、《军师联盟》等一系列男性向题材过半的女性观众,方方面面都在证明着,在当下内容为王的时代,随着市场开始逐渐走向冷静与理性,不论是制作方还是观众观众都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女性观众已然成为搅动舆论、解救小众困境的不二法器。

而如今科幻题材受众群体的改变,也从侧面反映了,即使是“直男向”的小众题材,依然有着足够的潜力转化为全民向的市场新贵。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不管是无意识的个人情结,还是有意识的市场战略,多部科幻作品对于本土科幻题材的发展的确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但就目前科幻类题材的表现来看,软科幻盛行的模式下,即使为市场解了一点渴,但其背后仍有不小的隐患。

从2017年至今,中国网剧市场正朝着一个更加多元化、分众化的方向发展,由猎奇性所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步趋于平缓,内容供给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过往不少的“冷门题材”开始发光发热,都取得远好于过往的成绩。对于大众市场来说,如今的科幻题材依然是一个小众概念,一方面,它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科幻题材与日俱增的热度背后,如果仅靠着一个“猎奇”,显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直男向的科幻题材,能否成为下一个市场新贵?

(数据来自网络)

如何从猎奇剧转为良心剧?显然并非能够通过学一个架子就能轻而易举的实现。纵观欧美不少人让人耳目一新的科幻作品,在平行世界拯救自己的《致幻旅行》、讲述八个友人一场救赎的《超感猎杀》、再到犯罪题材的软科幻作品《疑犯追踪》,突破单一的科幻表象之外,内容为王的时代,依旧有着数不尽的宝藏等待着挖掘。

直男向的科幻题材,能否成为下一个市场新贵?

如今软科幻的盛行,引爆的却并非是类型题材的狂潮,除却一部《颤抖吧,阿布!》,至今堪称现象级的爆款仍然屈指可数。即使有着“老徐”首次加盟网剧的称号,上线十五天的《同学两亿岁》仍没能突破两亿的播放量。囿于体量与投入,这些作品的空间仍旧是有限的,真正能够撬动市场的,还得靠现象级的超级大剧。

纵观当年同样沾染着魔幻新奇色彩的“玄幻剧”在IP与流量的加持下,拥有的是广泛的受众群体和高居不下的话题度,但不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还是未能逃过“泯为众人矣”的命运,除了市场风向的因素外,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审美疲劳。

换言之,即观众逐渐变得理性而自制,不再单纯的满足于眼花缭乱的特效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或许能为接下来多部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中国的推广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毕竟内容为王的时代,除了披着的这一层科幻的外衣,其自身质量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一环。

从这一方面来说,显然科幻题材还处于最初探索阶段,不论是数量上、制作上还是质量上,都未能形成系统的创作方式,大片市场空白等待开发,无限的潜力亟待开发。

—The End—

主编 | 韩英楠

校对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