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嫣罗晋《归去来》:新时代下的“少年中国说”

由刘江执导,编剧高璇、任宝茹执笔的电视剧《归去来》正式收官。

在故事结尾中,权商勾结的父辈锒铛入狱,罗晋饰演的书澈选择隐居东南亚的丛林做公益来修补精神创伤。唐嫣饰演的萧清不远万里寻觅,最终书澈走出心理阴影,出现在萧清在国内的律所面试中。

在《归去来》中,书澈这个人物一直笼罩着一层阴郁色彩。用剧中的话讲,“他的两段感情,一次毁于利益,一次毁于正义”,并且每次都会和自己的父亲产生激烈的冲撞。尤其是在后10集中,剧情急转直下,有谋杀、有遇刺、有入狱、有家破、有创伤……但是戏剧层面的“消极”,带给观众的更多的却是希望。

唐嫣罗晋《归去来》:新时代下的“少年中国说”

不破不立,《归去来》通过对于父辈的市侩成功学、江湖潜规则的否定,对年轻一代积极进取、独立自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表达了认同。“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归去来》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荧屏上书写了一篇新时代的“少年中国说”。

父子大作战:逃离“精致的利己主义”

《归去来》的类型比较难以界定,它杂糅了很多类型元素。尽管大部分故事发生在校园,但是它不是一部典型的青春剧。该剧讲述了六位青年男女的情感纠葛,但用爱情剧也不足以概括它的核心表达。父辈的权商勾结、权力寻租是故事重要的推动力,但它也不是一部反腐剧。在剧中,律所实习、校园创业也占据重要篇幅,《归去来》和职场剧也相去甚远。

这种难以界定,也充分说明了《归去来》在题材上的创新以及故事内容的丰富性。可以确定的是,《归去来》是一部关注当下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现实主义作品。

故事的开篇给人一种青春片的即视感,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暗恋。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主创把自己的核心理念通过校长的演讲开宗明义说了出来。

唐嫣罗晋《归去来》:新时代下的“少年中国说”

“希望你们能够始终拒绝和远离甘地定义的‘七样毁灭人类的东西’:没有道德的政治,没有责任的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牺牲的信仰,不劳而获的财富,和不道德的交易。” 事实上,剧中这位清华大学校长还谈到北大教授钱理群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说法来自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有一段时期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归去来》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回应。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般多是源于模仿,不管是家庭的耳濡目染,还是社会不良习气的浸染。而在剧中,有着人格高光的书澈一直活在与父亲的控制和反控制之中。

唐嫣罗晋《归去来》:新时代下的“少年中国说”

两代人的矛盾冲突,在影视作品中一般表现为对父权的反抗。《归去来》中的书澈、书望父子,则更多表现为不同价值观的冲撞。他不止一次向父母抗议,“不要再用为我好的名义,让我接受我不认可的价值观和人生。”

书澈和父亲的冲突,不是所谓青春期的叛逆,他反抗的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以,在他兼职做地接的时候,依然会对带着“粗鄙价值观”来美国的游客“说教”。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贯穿始终,激浊扬清成为《归去来》这部剧的核心表达。

留学“六人行”:有理想人格也有软肋

和当下流行的“大男主”“大女主”不同,《归去来》是一部群戏。故事从男二、女二的情缘开始,男一、女一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没有发展成为恋人,这“反套路”让《归去来》和一般都市言情剧做出了区分。

故事中的六位留学生来自不同的阶层。书澈的父亲是燕州市副市长,他是一个“官二代”,萧清则来自生活相对清苦的普通公务员家庭。缪盈、成然姐弟的父亲是上市公司老总,二人都是“富二代”。绿卡的父母属于暴富阶层,虽然和缪盈家庭有差距,但也是土豪。而宁鸣则是普通工薪阶层出身。

萧清受父亲影响,立志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她独立自强、乐于助人的品质感染了身边很多人。书澈一直反感父亲用自己的官场哲学灌输的家庭教育,但物质不独立一直让其很难实现自己的精神独立。在萧清的影响下,他终于下定决心去打工。

唐嫣罗晋《归去来》:新时代下的“少年中国说”

在商人父亲成伟的世界观里,“逐利是资本的意志,商人,欲求先予,谁不这样做?”缪盈虽然也不认同父亲,但她为了顾及亲情,一定程度上对于父亲的暗中操作进行了配合。成然和绿卡则是典型的“啃老族”,不学无术,活在当下。宁鸣则因为家庭原因,一直活在自卑中,爱在心口难开。

书澈和萧清无疑是《归去来》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剧中为两人从相遇到最终走到一起设置了种种障碍。和不少国产剧“一见钟情”的爱恋不同,两人能够相爱源于价值观的吸引。作为对抗父辈“庸俗成功学”的先锋,书澈和萧清的新青年的形象会让人联想起网上关于90后的讨论。

有人曾经撰文,认为90后将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最有希望的一代”。“他们或许轻浮,或许没吃过什么苦,但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不像60或70后挨过饿,也不像80后受到过最多的社会扭曲和污染。”说得似乎很有道理,但这不代表年轻一代没有自己的缺点和软肋。

唐嫣罗晋《归去来》:新时代下的“少年中国说”

“富二代”成然在剧中看到积极向上的萧清,对着身边的朋友反省:“你们赞美独立自强,现实中花的都是父母的钱;你们歌颂自力更生,现实中谁不羡慕无所事事?”新旧交加之下,或许能够诞生一套新的价值观,也也有可能两边落空,精神迷失。

正如台湾作家刘墉曾经写道,“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自主独立精神及创新精神,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然而这批孩子进入社会后,既要美国式的公司福利,又要中国式的铁饭碗,却没有美国员工的自律和中国传统的忠诚。”

在剧中,宁鸣没有因为家庭原因自怨自艾、望洋兴叹,他抓住机会完成了留学梦,抱得美人归。成然经历了一系列荒唐之后,终于浪子回头。为了阻止萧清出庭作证铤而走险,很明显这是违法,但是也能看出他从一个“啃老族”背负起家庭的责任。绿卡也开始自己开店,认真经营自己事业和爱情。所有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都实现了成长。

清醒的迷茫:父母之爱子

对于留学生群体而言,隔着太平洋,最大的羁绊还是自己的父母。《归去来》尽管主要关注点在年轻一代,但是还是对于中国式父母进行了不少描绘。剧中,既有萧清、宁鸣家这样不愿拖儿女后腿的父母,也有书澈、缪莹家这种强势干预子女生活的父母。

普通家庭,对于子女发展更多是默默支持,虽然奋斗之路艰辛,但是他们有选择自己未来道路的自由。而“富二代”“官二代”看似风光,其实多活在父辈的阴影之下,他们迫切希望自己已有的人际关系网络、人生智慧、生活哲学都在后代身上得到继承,经常会为子女设计未来的道路。《归去来》更多呈现了“富二代”“官二代”的烦恼。

唐嫣罗晋《归去来》:新时代下的“少年中国说”

成伟行事一直是商人思维,连女儿也一度是自己完成交易的棋子,当缪莹发现了成、书两家之间的特殊关系之后,他又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卖给女儿。他相信没有钱摆平不了的事,对于儿子他主要通过信用卡限额这个“紧箍咒”来进行控制,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相比之下,书望这位高官父亲形象更为复杂。在大部分情况之下,他总是通过电话指挥统领一切,即便是微服到机场送儿子出国,也有主动逢迎的官威。在跟成伟的危险关系中,他是面子,成伟是里子。他杀伐果断,为了保全自己,不惜指使成伟牺牲自己的私生子和情妇。

但在书澈面前,他一直是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尽管多次尝试放低姿态缓解父子关系,但每次都会被书澈决绝的态度所激怒。作为一名父亲,书望有着一种“清醒的迷茫”,他对儿子说道“有一种冷,叫爹妈觉着你冷;有一种需要,叫父母认为你要。明明孩子拼命地摆脱自己,是为了追求自由,他会觉得孩子无依无靠,流离失所。”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中国式父母却很难做到,这和时代发展有关。当下的中国人很多都是第一代富人,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很容易让他们因为竞争激烈而对子女产生共情。

用剧中的台词讲就是,“每个经过奋斗受过挫折,吃过苦挨过累的父亲,都会天真地希望他的孩子能够免于生活的困苦,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不为斗米折腰,不为金钱媚骨。”

唐嫣罗晋《归去来》:新时代下的“少年中国说”

铁窗相隔,成伟对缪盈告诫:“在我们那个世界,不遵循规则就会一事无成;一定要改变这个游戏规则,改变这个世界”;书望对书澈说,“以后我再也不能给你任何庇护和扶持了,以后只能靠自己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归去来》——这个源自陶渊明诗文的剧名,在剧中既是老一辈对于自身的反省,也是新一辈对于精神家园的守望。

—The End—

主编 | 韩英楠

校对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