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从衰落王族侯爷到逼皇帝退位,他凭什么叛国造反?

琅琊榜:从衰落王族侯爷到逼皇帝退位,他凭什么叛国造反?

从琅琊榜穿越到风起长林,先帝萧景琰一直扶持长林军,其实他的用意很深:外患未平、嫡系子孙不旺——景琰很可能没看到嫡孙出世,两个嫡皇子一个莱阳王获罪而死,另一个梁帝萧歆心地纯正但体弱多病。

这种情况下,加强宗室的力量,尤其巩固皇室在军队的势力是必须的。萧庭生毕竟是萧氏家族,是景琰崇拜信任的兄长、祁王萧景禹的遗孤。

而当年同样从掖幽庭走出来的路原,长大后跟随萧庭生军功赫赫,丝毫不逊色于萧庭生,身为长林军左营大将军,钦封三品侯,掌管甘冕两道十一州军务,几乎是长林军的核心地区。

琅琊榜:从衰落王族侯爷到逼皇帝退位,他凭什么叛国造反?

可是却没有萧庭生那样的武靖爷养子的身份,地位反而尴尬,终于和莱阳王搞在一起,打得火热,却身败名裂,惨淡收场。

一个是身份显赫的嫡皇子,一个是手握重兵的长林军名将,莱阳王和路原搞在一起,说白了就是为了夺嫡,而不是军队贪腐那么小儿科。

路原是萧平章的亲生父亲,莱阳王是萧元启的父王,萧平章为国捐躯,而萧元启却在东海墨淄侯的教唆下一步步叛国通敌,最后身败名裂。

琅琊榜:从衰落王族侯爷到逼皇帝退位,他凭什么叛国造反?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疑惑:莱阳王和根基深厚的路原造反都失败了,50年后的萧元启怎么那么短时间就崛起了?手握那么点人马怎么敢造反?

从一位名不见传的京城衰落王族侯爷,到叱咤风云的建功将军,萧元启其实也是有自己的优势资本:

在军中,萧元启在北境跟着平旌打了不世之功,随后在东海又收复了七洲;

朝中,萧元启积极笼络大臣,和荀白水暗通款曲,因为荀安如的婚姻又和荀氏家族达成了一种交易。

萧元启的叛军也是师出有名的,他带领何东、狄明造反的理由,是皇太后瘟疫祭天,新皇帝打压长林府,这些都够让人心寒了。

琅琊榜:从衰落王族侯爷到逼皇帝退位,他凭什么叛国造反?

其实造反有很多种方式,一种就是掌握绝对实力,实力碾压,还有就是掌控朝臣,利用舆论逼你就范,还有一种是取巧,就是把控都城,把握了皇帝,然后用点手段。

所以都城的防备和宫城防备自古都是核心,萧元启就是用了这个,利用巡防营,掌控了都城,禁军虽然没有彻底拿下,但战斗力也被削弱,然后利用皇家羽林来逼宫。

但是自古造反都要有理由,皇权是天命所归,不是谁都可以的,即使绝对实力也要向天下展示,我是合法的。

萧元启是不具备造反的绝对实力的,但形势所迫,只能提前动手了。

琅琊榜:从衰落王族侯爷到逼皇帝退位,他凭什么叛国造反?

萧元启的做法就是利用太后的错误逼迫皇帝退位,禅让给自己,从血统来说,他是有资格的,只是名望和功绩,实力还是差点。

一旦木已成舟,昭告天下,即使别人不服,也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现实了。

一旦皇帝不退位就很麻烦,消息传出,他就是篡权谋反,肯定会有人起兵勤王,就是杀了皇帝,也不好对外交代。

风起长林的剧情,京城外面勤王太快,而且先把口号喊出来了,所以萧元启在舆论上失势必败无疑,最后只是垂死挣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