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在貧困殲滅戰的最前線

新華社成都7月1日電題:黨旗,飄揚在貧困殲滅戰的最前線

7月盛夏,清晨的朝陽照亮了大涼山的谷克德溼地,青草上的露珠還未散去,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馬天又開始走村入戶了。

從四川大涼山到雲南怒江大峽谷,再到新疆和田,雖然驕陽似火,但脫貧攻堅的一線處處可見像馬天這樣忙碌的身影。自精準扶貧以來,一名名共產黨員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一個個黨支部扛起鮮紅旗幟,組成戰鬥堡壘,為打贏貧困殲滅戰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小標題)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有黨組織

“滿山花兒在等待,美酒飄香在等待,要是不走不行了,明年今日早早來……”夏日的火普村,熟悉的《留客歌》又迴盪在山間。

說起今年2月11日群眾依依不捨送別習近平總書記的情景,火普村村民吉地爾子依然激動不已。“為什麼我們這麼感恩共產黨、依戀總書記?那是因為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彝族老百姓今天的生活。”他說。

在他的記憶中,過去家裡的房子“不僅從裡面可以看到外面,從外面也可以看到裡面。”除了住房條件差,不少村民家人畜不分居,衛生條件很差。

當脫貧攻堅的號角在昭覺縣吹響的時候,吉地爾子發現村子裡熱鬧起來,縣裡領導來了,幫扶單位來了,農技員來了,“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全部住在了村上。

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有黨組織。

在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鄉普那克村,自實施脫貧攻堅戰略以來,村黨支部每天雷打不動地召開研判會。“貧困戶麥麥提艾力家土地有多少?勞動力有幾個?家裡有沒有患重大疾病的?有什麼致富門路?”在這樣的討論中,支部黨員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村黨支部還積極整合駐村工作隊力量,開展常態化入戶走訪,在每一戶貧困戶家裡,都做到了住一晚、吃頓飯、嘮家常、幫學習。通過彙總研判群眾點滴心聲,村黨支部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深挖致貧根源,因戶因人制定“一戶多策、一人一策”,瞄準靶心,對症下藥,帶領群眾共同脫貧。

(小標題)身先士卒,黨員是決戰貧困的“排頭兵”

基礎設施差、氣候地理條件惡劣、群眾觀念保守落後……幾乎每個深度貧困地區,都有這樣的“頑疾”。要取得貧困殲滅戰的全面勝利,這些地區的基層黨支部都有哪些“絕招”?

在這支黨員突擊隊的帶動下,當年11月,全村村民從1公里多外的老村搬到了現在的新村。如今,村裡家家戶戶住著白牆灰瓦的新房,瀝青公路、光纖寬帶也進村入戶。

坐落在雲南怒江大峽谷深處的鹿馬登鄉鹿馬登村,25度以上的坡地佔到全村土地的70%,戶均耕地面積不足半畝。從2015年起,結合當地氣候土壤、發展前景等因素,村黨總支確立了連片種植草果的發展模式。

在普那克村,村黨支部探索實施投入“零風險”、就業“零距離”產業精準脫貧模式,在村子裡指導開辦起紅柳籤加工廠。

貧困戶蘇來曼·奧布力艾散家有7口人,家中4名勞動力都沒讀過高中,也沒有什麼手藝。自從紅柳籤加工廠開辦起來後,家人在家門口就掙到了錢。

(小標題)示範引領,戰鬥堡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房子建好了,路修好了,產業發展起來了,但長期的貧窮落後導致許多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如何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讓他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成為村黨支部抓好精神脫貧的關鍵。”馬天說。

目前,火普村黨支部正利用“三會一課”、黨建月會、農民夜校等平臺,鼓勵引導黨員在發展產業、勤勞致富、參加合作社、整治房前屋後環境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

為了改變當地彝族群眾紅白事大操大辦、高額聘禮等陳規陋習,火普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通過修訂村規民約等形式,推進厚養薄葬,治理高價彩禮。

在鹿馬登村,由於大部分群眾受教育水平低,對現代的生產生活理念接受較慢,村黨總支就利用講習所、黨群活動場所,組織開展文明素質和專業技能培訓,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提升脫貧致富技能。為了提升鄉村環境衛生,村黨總支還在小組之間開展環境衛生大比拼,家庭婦女們也積極參與到“扮靚我家我最行”的活動中。

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每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每個支部都是一個戰鬥堡壘。他們的衝鋒陷陣讓一個個凋敝的村莊改換了容顏,讓曾經貧窮的人們張開雙臂,迎接美好生活的到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