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自从有了银行卡信用卡啥的

感觉花钱都不走心

只有查余额、还款时

心痛到无法呼吸

进阶版

自从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

更感觉像花别人的钱一样

自我放飞

过去输支付密码

还会冷静一下

现在把卡拿出来即支付完成

高阶版

你知道现在免密支付

每天最高额度已经是3000元了

嘀!钱没了

更恐怖的是很多消费者

不知道银行卡还有这个功能

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而据中国银联方面的数据,目前全国已发出约超10亿张带有“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的卡片。

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不放心不放心,真的不放心

赶紧来看

免密免签功能默认开启

为“卡主”做主的权力从何而来


  • 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柜台进行人工办卡,还是在自助发卡机上进行办卡操作,都没有得到包括口头或书面形式在内的任何主动提示。
嘀!钱没了

对此,银联方面认为,小额免密免签支付默认开启并不是不尊重客户知情权,而是因为这是银联标准下银行卡的一项基本功能,与银行卡的跨境消费、插卡取现等功能一样,无法把银行卡的每项功能都载入到合约中。

根据国际惯例,银联也无法在持卡人的每项功能开通时都要求用户签字确认。银联方面负责人认为,这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新功能”,所以默认开通不存在不尊重用户知情选择权的问题。

专家表示,这无疑是“诡辩”,默认开启不只是伤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实际上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权。

嘀!钱没了

银联、银行都想“甩锅”?


即使是“基本功能”,但对免密免签支付情境下的刷卡风险,中国银联是否负有对消费者的提醒告知义务?

对此,中国银联方面认为,小额免密免签业务虽然是银联标准下银行卡的基本功能,但银联在小额双免业务开展之初即重视持卡人权益的保护,并通过业务规则明确了发卡银行应向持卡人告知小额双免的业务,保护持卡人的选择权与知情权。以中国银行为例,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借记卡章程(2017版)》第十二条中有这样的表述:长城借记卡默认开通免密码免签名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实施限额管理。持卡人可根据风险偏好自行修改交易限额或关闭此项服务。

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联合组织,并不与用户直接接触,银联只能在业务处理流程中敦促银行尽到告知业务,但由于各银行操作流程不同,因此告知效果存在差异。

这项功能是银联芯片卡本身具备的,银行也只是按规定发卡。

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赔付设上限有时限

只是不想“说空话”?


据测算,目前约有10亿张银行卡因开启免密免签功能面临风险。而免密免签功能一旦遭遇盗刷,如何赔付?

中国银联表示,设置有专门的赔付机制,即银联可对银行卡挂失前72小时内被盗刷的资金损失,做出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赔付。

对此,银联方面给出这样的回应:

“我们更愿意踏实做事,而不是喊‘你敢付我敢赔’这样的口号就完事了。”

还有部分网友担心,银联卡的盗刷风险不仅来自卡片丢失或失窃,还来自非持卡人主观意志的冒名使用。“本来我想着银行卡是需要密码才能消费的,可孩子拿着我的卡直接刷卡消费了,去找商家却说让我自己报案,这种情况下难道银行没有责任吗?”

有支付行业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判断,银联之所以对赔付机制设置众多障碍,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双免”功能安全性的不自信。

免密支付的吐槽

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嘀!钱没了

呃,是不是都得给个说法啊

好恐怖啊


来源/综合新华社

监制/何永鹏 田珍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