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发掘传统村落旅游 快乘粤桂黔高铁来玩吧,还有更多半价优惠~

“所有景区门票、高速5折优惠”

为继续打造“避暑胜地·度假天堂”的品牌形象

贵州再度给高温城市的小伙伴

送来清凉大礼包~

黔东南发掘传统村落旅游 快乘粤桂黔高铁来玩吧,还有更多半价优惠~

近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8避暑度假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贵州为全国10个夏季高温城市所在省(区、市)居民送上清凉之旅的优惠大礼包。

黔东南发掘传统村落旅游 快乘粤桂黔高铁来玩吧,还有更多半价优惠~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8避暑度假主题宣传推广活动现场

其中,在我们泛珠三角区域内就有多个省区可以享受优惠~

↓↓↓

《去贵州旅行门票、高速全都5折?泛珠这些省区可享优惠!》

除了各大优美景点,贵州还以民族文化为抓手,发掘传统村落旅游价值,更是带动了乡村振兴!

黔东南发掘传统村落旅游 快乘粤桂黔高铁来玩吧,还有更多半价优惠~

兴义·万峰林(中国新闻网)

黔东南 侗乡大歌飞 唱响新生活

发掘传统村落旅游价值,以民族文化为抓手带动乡村振兴


早上9点,黔东南肇兴侗寨景区门口,侗族姑娘们一字排开,一场拦门酒开启了一天的表演。清亮优美的侗族大歌,配上叮当作响的银饰以及侗族盛装,赢得游客的阵阵掌声。“随着侗族大歌这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的擦亮,现在来肇兴侗寨旅游的人不少是奔着听大歌来的。”肇兴侗寨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初,作为春晚分会场的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彻底“火了一把”,一场流光溢彩的歌舞表演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春节期间,肇兴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超12万人次,同比增长85%。

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缩影。在迎接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游客同时,黔东南正加大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充分挖掘其经济、社会、文明价值,使其成为贵州山地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是贵州省首个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近年来,黔东南州依托自身的特色民族文化、民族村寨、乡村田园、生态环境等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资源,走出一条以民族文化为抓手带动乡村振兴之路。


侗乡新变 村民以房入股成“景区合作人”

清晨下了一场小雨,溪流中的水渐渐急了起来。沿着山溪往下,是5座鼓楼、5座风雨桥。肇兴是侗族鼓楼文化之乡,与鼓楼相对应的花桥、戏楼、寨门、凉亭等建筑物同样保存完好,行走在寨子里,古老的建筑不时让游客有穿越之感。这一切离不开肇兴侗寨景区近年来对古村落的保护。

肇兴侗寨始建于南宋,距今有850多年历史,被称为“侗乡第一寨”。黔东南州,则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民族自治州。

漫步在寨子当中,依然可以看见当地人穿着民族服饰在田间劳作,鼓楼下,三五村民或闲聊或下棋,与来往的游客融合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得益于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措施,这里的古建筑群和民族文化被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下来。

“肇兴侗寨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生活习惯都沿袭了历史,现在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老人穿着自己民族的衣服在那里锤布、织布、刺绣。”黎平县新农办副主任钟宇常说。

以肇兴景区提升打造和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为契机,近年来,黎平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57亿元,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完成道路硬底化、街道铺装等45个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设,交通、通讯等基础功能逐步完善。

得益于“景区合作人”的管理方式,村民可以以房子入股等方式,参与景区管理工作,并与景区收益挂钩。

村民陆秀引在肇兴侗寨侗文化展示表演团里上班,除了日常上班的工资,每年她还可以获得一笔景区门票的分红。“以前分红只有几百元,现在已经达到几千元了。”她说。

随着春晚分会场和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等活动在肇兴的相继举办,黎平县加大对肇兴及民族文化的宣传,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群众可以通过开民宿、出租房屋与门面、门票分成、参与民族文化表演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接下来,黎平县还将打造肇兴大景区,即以肇兴侗寨为首的“八寨一山”,将散落在周边的古村落串珠成线,发展全域旅游,使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在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脱贫致富 绣娘业余爱好演变成生产力

不仅是古村落文化,传统的民族手工文化同样在黔东南州成为新的生产力。在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主干道旁的贵州苗妹银饰工艺品公司(以下简称“苗妹公司”)内,绣娘们手捻绣花针,在绣布上挥洒自如,山光水色、花鸟虫鱼跃然其上。这些灵动的刺绣作品不久后将被游客买走,并跟随他们的脚步走向全国。

近几年,苗妹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农村作为基地,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实行订单生产。引导农户集中发展文化旅游工艺品产业,向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和资金支持,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对临时技术人员和从事民族刺绣文化旅游商品的妇女进行培训。产品经过深加工并依托黔东南州苗妹非遗博物馆进行销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50岁的唐顺梅是苗妹公司里的一名绣娘,从来没有上过学。“以前像我们这样没有上过学的妇女只能在家务农带孩子,现在能依靠自己的手艺出来赚钱,日子过得好多了。”她说。

农忙时节种庄稼,农闲时节来绣花。这样的例子在黔东南州并不少。绣娘们过去打发时间的业余爱好正在演变成一种生产力,显示出巨大的潜力。2013年,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2015年,“实施锦绣计划,培养绣娘1万人”被列入贵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保障,为贫困妇女创业就业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遇,而苗妹公司正是锦绣计划的实践基地之一。

如今,苗妹公司已与州内1200余户农户进行合作,带动解决3000人的就业。同时,免费为贫困群众培训民间刺绣、蜡染手艺等,至今已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贫困群众500余人次,发放误工费、奖金及务工补贴30余万元,与农户签订产业合作协议订单额近200万元。


面向未来 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黔东南州境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是贵州省首个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在用好古村落与刺绣这两个抓手的同时,对于有效推动乡村振兴,黔东南州有关负责人表示,黔东南将突出用好用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

时值6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好时节,从江县四联村的千亩荷塘花开正好。荷花、自然风光、侗家民居、鼓楼、长廊形成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吸引周边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过去,四联村是典型的贫困村,虽然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但是这里山多田少,资源匮乏,靠种植传统农业增收致富难度很大。据四联村村支书陆建雍介绍,这几年,四联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村寨自然风光种植荷花发展乡村旅游,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扩大和延伸文化产业链,带动了整个寨子脱贫致富。

近年来,黔东南对民族文化建立起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出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落实“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理念。

除此之外,黔东南还培育民族文化传承人,扶持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发展民族文化队伍和民间文艺社团。黔东南州旅发委副主任石虎介绍,整个黔东南州共有农村绣娘20余万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90%的演员都是来自村寨和中小学校的群众演员。

据黔东南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黔东南州以服饰、刺绣、银饰、蜡染等传统手工技艺为主的工艺美术品生产服务单位共有4798个,个体工商户4106户,直接催生了100余家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品生产企业,解决了2.5万当地人就业,间接带动就业人员10余万人,实现收入174496万元。

另一方面,丰富的民族文化不断吸引游客前来黔东南。2017年,黔东南州接待游客9351万人次,同比增长39.5%,旅游总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40.5%。今年一季度游客超过3180万人,全年有望突破1亿人。“旅游业已经成为黔东南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石虎说。


■关注

布局未来 大健康产业迎风起舞

驱车从黔东南州府凯里市区出发,大约40分钟可以到达炉碧工业经济开发区。这里是位于凯里市西北部的一个经济开发区,也是珠三角企业来凯投资落户的主要园区,来自佛山南海的广顺集团(以下简称“广顺”)即落户于此。

与广顺相距200多公里,在黔东南州最东南端的从江县,坐落于此的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是贵州唯一以“大健康”命名的省级示范区。目前,黔东南州正全力构建黔东南大健康全产业链,努力把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支撑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黔东南州这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欠发达、欠开发城市,正在发挥高铁带来的交通优势,深化与珠三角地区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转型升级 “每月都来珠三角招商引资”

从黔东南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出发到佛山禅城,从最开始的18小时火车车程到现在4个小时高铁飞速抵达,何有添对这段路程早已熟悉。“最初坐火车时间很漫长,现在有了高铁之后,从厂里出发一般4—5个小时就可以到家。”何有添是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在凯里上班,但家在900公里外的佛山禅城。

此前,何有添已在广顺工作多年。2012年,作为目前国内最大、世界第二大产销规模的专业生产医疗压缩机及制氧机的高新技术企业,广顺看中黔东南的商机,总投资6.5亿元的广顺集团子公司——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世通”)正式入驻炉碧经济开发区。产品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医疗器械制造等领域。

在何有添的记忆里,以前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原因,极少有人愿意过来常驻,现在则大不相同。“自从高铁开通之后,除了显著增长的游客,这几年过来参观指导交流的团队也渐渐多了起来。”何有添介绍,全世通现已引进两名博士、8名硕士,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在整个公司里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炉碧经济开发区与珠三角的沟通正在不断深化。“我们园区每个月都会前往珠三角地区进行招商引资,珠三角的企业是我们的重点引进对象。”炉碧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龙海涛介绍,目前已有8家来自珠三角的企业正准备在炉碧经济开发区落户。

据介绍,炉碧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为“一区两园”,即炉山工业园和碧波工业园,总规划面积超过130平方公里。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大健康产业等项目,现在入驻的企业已经达到116家。


因地制宜 大山里建起大健康产业园

在黔东南,由高铁开通带来积极影响的远不止炉碧经济开发区一处,300公里外的从江县也正发生巨大变化。

从高铁从江站走出来,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气势恢宏的侗族风格建筑,悬挂在房檐的12个红色大字——“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格外引人注目。2016年,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分别设在贵阳观山湖区(A区)、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B区)、黔东南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C区)。而从江正是C区所在地。

201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黔东南设立全省唯一一个以“大健康”命名的省级示范区——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如今,黔东南州正全力构建大健康全产业链,努力把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支撑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乘着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东风,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正蓬勃发展。示范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高铁的开通推动了园区的经济发展,2015年高铁开通前,园区内规上企业只有3家,现在已经达到了9家;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园区招商引资,“广东城乡规划设计院帮我们做了控制性长期规划,华南建筑设计院则帮我们建了物流园区主干道。”

来自广东惠州的怡家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示范区的先行探索者之一。2015年怡家人的总经理游秀仙被从江县有关负责人带去的一只瑶浴桶所打动,而前来投资设厂。经过两年的建设,贵州怡家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正式投产。据游秀仙介绍,产品主要通过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商超途径销售,其中30%被销往珠三角地区。

事实上,打动游秀仙的远不止一只瑶浴桶,还有示范区内便捷的交通优势。随着贵广高铁、厦蓉高速的开通,昔日地处贵州山区的从江县一跃成为“贵州出海第一站”。“瑶浴有对人体有益的东西,被子也是人身体最接近的东西,我们准备将两者结合起来研发一款促进睡眠健康的产品。”游秀仙说。

如今,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内的基础建设正稳步有序推进。“近3年我们园区已经投资了20多亿元,基础性路网骨架已经形成。”示范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聚财聚资 高铁打开发展新通道

高铁开通后,黔东南从贵州发展的末梢变成了开放的前沿,构建起与珠三角地区的4小时交通圈和经济圈。黔东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正以此发挥着“聚财聚资”的联动效应。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加速我州与珠三角、珠江—西江经济带、黔中经济区等区域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方面实现互连互通。”黔东南州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贵州提出要让“黔货出山、黔货出海”。2017年6月22日,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上,成立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农业产业合作联盟等7个跨区域合作联盟。事实上,在佛山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上亦时常能看到黔东南州的身影。沿着贵广高铁,黔东南正以农业产业链为纽带,与沿线地区合作发展,助推“黔货出山”。

同时,借助粤桂黔高铁经济带,黔东南正构筑高铁经济带大开放新格局,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加强与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海关、综合保税区、无水港建设,不断夯实开放发展平台。

数据显示,2017年,黔东南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0亿元。而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52.2亿元,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超过50%。这一数据与贵广高铁的客流增长紧密相关。黔东南州轨道交通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底贵广高铁开通以来,黔东南州境内高铁站到发总人数约为790万人,全州旅游人数年增长30%以上。


309个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黔东南州共四批309个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总数的7.44%,占贵州省的56.70%,入选数量居全国地州市第一

接待旅游总人数超9000万人次

2017年,黔东南州接待旅游总人数9351.53万人次,同比增长39.49%,旅游总收入777.75亿元,同比增长40.47%。带动1.5万余个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均增加收入1750元,助推1.99万户59800人实现脱贫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大关

2017年,黔东南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0亿元,增长7%。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0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2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完成4600万美元,增长75.8%

境内车站到发总人数近800万人

贵广高铁在黔东南州境内榕江和从江两县各设一座车站,两座高铁站覆盖区域人口约200万人。自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以来,到发总人数约790万人,其中榕江站约280万人,从江站约510万人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05万人

2017年,黔东南州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0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8.08%下降到13.57%。全州270个贫困村按国标脱贫摘帽工作稳步推进

长按关注

泛珠发布

黔东南发掘传统村落旅游 快乘粤桂黔高铁来玩吧,还有更多半价优惠~
黔东南发掘传统村落旅游 快乘粤桂黔高铁来玩吧,还有更多半价优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