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挺福:精準高考志願填報,爲讀理想大學提高成功率

在真正填報高考志願之前,我們很有必要進行模擬志願填報,就像模擬考試,具有巨大的實戰價值,能夠幫助志願填報提高精確度,能夠實實在在幫助到高考志願的填報。

志願填報諮詢,有沒有價值?這取決於想"以怎樣的總分、省排名"讀什麼樣的高校、專業,以及能否通過科學、客觀的規劃,爭取到"踩線"被錄取的機會,這就是每一份志願諮詢的真正的價值。能不能為考生和家長把"總分,省排名"的價值挖掘出來?能挖掘出多大價值來?

近日,全國各地高考成績基本放榜完畢。

梁挺福:精準高考志願填報,為讀理想大學提高成功率

目前,高考志願諮詢已經進入"高峰期",拋開市面上雜亂、唬人的花色廣告不說,模擬填報、諮詢還是有價值的,畢竟大多數的家長對高校、專業、本科畢業後就業等系列問題摸不著頭腦,大多數家長和孩子依然對"大學、學院、院系、大類招生、專業"這些有血有肉的現實概念,很模糊、很朦朧。這也不怪家長們,畢竟從初中到高中,大家就一直是瘋狂考試、成績第一的"全國風俗",初高中的教育好理解,但專業就複雜了,在全國"以雙一流、985、211為核心的"近三千所高校中,各色專業多了去了,排名、實力千差萬別,所以,報考時,還是需要依賴數據、經驗分享的。

讀名校依然很重要——如何避開各種"坑"衝名校?

教育,本來是一個幸福話題,是一個自由成長的話題。

而今,教育成了一個"持續燒錢""惡性競爭"的話題,讓所有家庭深陷無奈和焦慮。

三年高中,就像是"為XXX高校讀的預科",一年又一年、一波又一波高考後註定分散的高中生們,為了各自的"高考升學率"而拼搏——為了各自心中的XXX高校的YYY專業讀高中。

近些年來,國家開始為高中爭奪"高考升學率"普遍降溫,但其熱度依然有增無減。在它們追逐高考升學率的背後,是家長們普遍的擇校焦慮症,從小學到大學,擇校焦慮成了家長們的心頭病。

梁挺福:精準高考志願填報,為讀理想大學提高成功率

當重點系列遇上名校

從孩子在中國呱呱墜地,家長們就為家庭氣氛打開了"擇校焦慮症"的按鈕——

上一所好的幼兒園,全家折騰的焦頭爛額!

上一所好的小學,全家折騰的焦頭爛額!

上一所好的初中,全家折騰的焦頭爛額!

上一所好的高中,全家折騰的焦頭爛額!

多年來,為了提前"預約"到較好的學位,搞得各大城市的"學區房"年年漲價。這幾年,北京又出現了新名詞,叫"佔坑班"。對此,大家似乎都只能理解再理解,像為了給孩子提分而對日常考試無比重視一樣。

一路走來,每個家庭都為自家孩子燒了無數的錢,現在,到了該填報志願了!

在975萬考生中,通過"平行志願"等高科技途徑爭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好專業——一邊是數目龐大的考生總量,一邊是為數不多的名校和好專業,填志願就成了"扎堆闖定量獨木橋"——每一個獨木橋都是定量的,但全國前來某座獨木橋過橋的考生數量卻是隨機的,這樣問題就來了,志願填報總是有坑的,這個坑就是"投檔失敗","被調劑"其實也算一個"坑"。

上一所名校,依然重要,這可不只是因為高中學歷幾乎都快淘汰了,沒多少家公司問求職者讀的是哪個重點高中,本科學習的學校特別重要——現在是,不僅企業都重視本科學歷,本科學歷也是加入公務員系統、央企、國企的最低要求。

對於成功報考名校來說,總分、省排名解決了一半左右的學生的志願填報問題,剩下的就是可以通過志願填報來爭搶的"幸運的機會",就全部的"雙一流"、985、211的所有專業來說,可以爭搶的"幸運的機會"還是有很多很多的,考生和家長們真正需要的就是"能夠幫助自己發現這些機會的工具"。

梁挺福:精準高考志願填報,為讀理想大學提高成功率

通過模擬志願填報,乾貨尋找方略

高考成績公佈後,大家都開始忙碌著模擬填報志願了,各省的"一分一段表"都公佈了,如何利用"比估分低了一些的分數"為自己成功填報一所好大學、一個好專業,這裡面是有學問的。

現行,最科學、有效的方法是,可以通過模擬志願填報為自己尋找乾貨。

模擬志願填報的幾個好處,

第一個,通過模擬填報,可以擴大對可選大學、可選專業的認知範圍,提前把所有看得上的大學、專業全都掃描一遍,然後,將近三年來以自己的分數可以成功投檔、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專業整理成一張表格,將這張表格上面的學校,按今年的"落榜風險"進行排序,然後,志願填報時,用這張表格來填報真實的志願。

第二個,通過模擬填報,可以提前將高考現象排除在外,把不切實際的大學、專業從目標誌願中剔除出去。在真實的志願填報中,最常見的就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導致前面所填的志願白填了,為了規避高估自己帶來的"額外的、不必要的風險",少填、不填很可能考不上的大學、專業,可以通過模擬填報來計算自己在今年的一分一段表成功投檔的概率。

第三個,模擬填報能讓考生更加客觀、科學地評估自己的專業匹配度,能讓考生更加客觀地選擇大學組合。由於每個人都有跳一跳的本能,"跳一跳"能夠到的學校,大家一起都"跳一跳"的時候,可能就夠不到了。無論是跳一跳,還是衝一衝,客觀總是隨著實際的報考人數浮動的,這也是為何每個專業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有起伏。為了能更加客觀、科學地認識自己,模擬填報可以讓考生更明白、清晰地看到自己填報哪些大學、專業是可取的,填報哪些大學、專業是不可取的,用歷史數據將考生的自負心理、過高期望剋制住,好以真正客觀、科學、期望靠譜的[高校,專業]組合填報最為成功的志願。

梁挺福:精準高考志願填報,為讀理想大學提高成功率

乾貨尋找方略——

方略一,尋找每一所高校近三年來分數偏低的好專業,暫時忽略自己的興趣和志向,這並不是說興趣和志向不重要,而是讓你聚焦近三年來容易低分考上的專業有哪些,把它們從中整理出來。

方略二,尋找近三年來招生人數上升較多的專業,把這些專業整理出來,從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專業,根據這些專業近三年來的最低錄取分數、平均分,對這些專業進行排序,整理出一個報考表格。

方略三,尋找目標高校近三年來新增的專業,專業轉大類招生的專業,從中找出自己可以考上的專業,這些就是乾貨,將這些專業梳理出來。

將以上三個可以報考的[高校,專業]組合進行對比,從中篩選出最喜歡、最可能成功投檔的組合,然後,將它們直接拿來填報志願。

梁挺福:精準高考志願填報,為讀理想大學提高成功率

梯度重要?"門當戶對"重要?

現在,互聯網變得越來越發達,很多有遠見的家長,早就為孩子進行了志願規劃,對想要報考的系列【高校,專業】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

一般而言,"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排名較好的院校的招生計劃往往與去年、前年持平,但是在各院系、專業上的招生人數會有參差不齊的變化,這些變化是非常值得廣大家長們關注的。

談到填志願,N多人、N多機構都會告訴大家要注重"填報的梯度",為何梯度重要?因為並不是填報的每一個志願都能真正投檔成功,但必須儘可能多地確保從上至下的每一個志願都能投檔成功,因為它們就像考生們的願望清單,當然是都能實現就最好了。

往往,大家填在最前面的【高校,專業】是最想實現的願望。為了確保實現儘可能多的願望,大家填報時都特別注重梯度,然後,各自根據自己的預期、興趣、志向、掌握的數據、經驗等信息,為自己的志願填報設置"梯度",從這個角度看的話,"梯度"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它取決於考生敢於冒險的程度、對大學排名(專業喜愛程度)差距的接受程度等,所以,實際上,每個考生所設置的"梯度"都是不一樣的,拿來對比的話,反而不科學。

例如,有的考生將"南開(15名),東南(23名),山大(21名),同濟大學(24)"拿來填報,這幾所大學之間的梯度就很"微妙"——很有可能就很懸。有的考生的梯度設置可能就是"南京大學(8名)、中山大學(10名)、華中科技大學(12名)、天津大學(14名)",兩者相比,前者很隨意,後者兩所高校之間僅差兩名。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發現將考生填志願時所設置的"梯度"進行對比,價值和意義都不大,但是如果它們的總分都是一樣的話,我們就能發現,兩個考生一個填的科學、合理,一個填得就太隨意、太主觀了。

不要被"高校的預估分數線"澆滅希望之火

現在,為了增強考生們志願填報的精準度。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在結合招生省份高考整體情況和往年招生情況,預估了各自的錄取分數線——美其名曰"為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提供參考"。高校都是爭搶優質生源的,所以,它們會競相自提身價,預估分數線拿來參考可以,但不要被預估分數線直接澆滅了希望,因為實際錄取分數線必然有變化,可能比預估分數線高一點,也可能比預估分數線低很多,所以,考生志願填報仍需慎重、理性、有數據支持。

但要視重"門當戶對"的雙向平衡

在選擇高校、競爭專業時,考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分數情況、所處的分數段,在本省大致排名情況,然後,看看自己更加看重高校所在城市環境?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力量?專業平臺?師資力量?還是未來的就業去向?讀研和留學機會?——這些都是門當戶對的細節性因素,不怕麻煩、為未來悉心籌劃的考生和家長都會提前考量的。

在考慮門當戶對的時候,可以參考自己高三一年的模擬成績、目標院校近三年的招生水平,以及高效今年發佈的預估線、招生計劃,然後評估自己與招生院校的專業是不是雙向匹配和平衡,如果是雙向平衡,那說明投檔成功的概率很大,被錄取的可能性也很大。門當戶對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高校對某些分數的考生是"制度性排除"的,就像600分的考生,很難考入北大、清華,這是在分數上門不當、戶不對,所以,再考慮相同分數的考生,如果是理工科專業,自己的數理化成績要是相對偏高的話,報考熱門的理工科專業就有較大的優勢。(聖達信梁挺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