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生態區:生態商務化的中國實踐

從杭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生態區:生態商務化的中國實踐

文丨餘婷婷(方塘智庫文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蘆錐幾頃界為田,一曲溪流一曲煙”,西安灞河之濱的溼地公園裡,目之所及,與杭州的西溪溼地頗有幾分相似。

滻灞生態區在西安城廓之外的東邊,八水繞長安中的滻河、灞河交匯的三角洲上。2004年,滻灞生態區因生態治理而成立,與杭州保護開發西溪溼地的時間大致相同。滻灞的生態公園與西溪溼地,在生態保護的理念、自身資源稟賦、文旅價值,以及與其所處主城區之間的互動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他們的演化發展的歷史,是中國城市生態資源存在方式的縮影或標本。

在生態文明成為全社會共識的今天,一個區域的自然環境,甚至日益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競爭力之一。放到更長的歷史時空去審視,杭州經歷了“美麗的西湖,破爛的城市”到“中國最具商業競爭力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的鉅變,2003年前後,伴隨西溪溼地開發的城市西拓與以錢江新城建設為標誌的跨錢塘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兩步棋。

當前,西安旅遊產業深刻調整、滻灞尋求自身發展以及西安城市空間拓展與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將生態保護與文旅開發相結合,並將生態優勢轉變成招商優勢的“西溪模式”,作為“他山之石”,在許多方面可供借鑑。

1、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城市生態之變

“我試一試蘆笛的新聲,在月下的秋雪庵前”。許多年前,詩人徐志摩在遠赴西伯利亞的路上突然有所感,他想起了秋日西溪溼地蘆葦蕭瑟曼舞的影子,那些一起泛舟盪漾的友不知身在何方,提筆寫下了《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蘆色作歌》。在杭州,有別於西湖的鐘靈毓秀與精雕細琢,西溪溼地在人們的認知中,一直有如曠野清新的風。

從杭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生態區:生態商務化的中國實踐

杭州西溪溼地

留下古鎮在西溪溼地的西邊,如今還有一條臨河的老街保存完好,幾孔古橋橫跨河上。這條河流與西溪溼地相連,兩岸商鋪雲集,原名“西溪市”。千年之前,康王趙構在北宋徽、欽二帝被虜之後,建南宋,在金兵的威脅下逃至杭州時,途經西溪,見此地開闊,風光優美,希望將皇宮建於此,受制於政府財政,趙構被迫放棄這一想法,他行到"西溪市",入酒肆,醉意朦朧之下,感慨道:“西溪且留下。”後來,“西溪市”更名為“留下”。這個故事在2008年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非誠勿擾》中被演繹出來。

歷史上人類在解決自身與西溪溼地的關係上採取了不同的態度決定了西溪溼地的歷史命運。而西溪溼地的歷史命運一定程度上也印證著杭州的城市發展水平。西溪溼地可以追溯至良渚文明時期,東晉之後,開始有人居住,繁榮於唐宋,盛極於明清,民國之後開始衰落,至建國之後的數十年間破壞嚴峻面積縮小至原來的1/6,僅剩11平方公里。

西溪溼地作為城市溼地的典型,從一開始便與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活發生著互動。水域幾經變遷之後,西溪溼地形成了河港縱橫,水陸共生的地貌。相較於西湖更具有野趣,為文人隱士所偏愛,西溪溼地形成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梅樹成林,泉井清澈,在明清時期,與靈峰、孤山齊名為杭州三大賞梅勝地;香火鼎盛,寺院眾多,東晉咸和年間有古夕照庵、唐貞觀年間有永興寺、五代年間有永樂庵等。及至民國時期,郁達夫和俞平伯等人在杭州時,常常於煙波浩渺中相偕泛舟西溪……

在世界所有的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中,環境都會隨著工業發展,劃出一條“微笑曲線”,我們在閱讀十九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時,即可見當年倫敦的汙染之重。包括杭州、西安在內的中國城市大多如此。杭州的工業化、城市化造成西溪溼地、西湖、京杭大運河、錢塘江等水系的汙染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難以避免。這與西安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涇河、渭河、滻河、灞河等河流的命運類似。

除了生態環境的破壞,水域面積的大幅減小之外,在2003年西溪溼地開發之前,原有的文化景觀幾乎已完全不可見。秋雪庵、曲水庵、慈覺庵、交蘆庵等的佛像被砸,文物散失,秋雪庵被夷為平地,曲水庵、交蘆庵、慈覺庵等改建為廠房或民宅。法華寺、東嶽廟等被毀。寺廟庵祠、文人物業、輦道牌樓等譭棄已盡,橋亭臺閣、墓葬等則毀去大半,僅殘剩少量橋亭、河埠、墓葬等遺址。

2002年前後,杭州市政府四處考察了國內外的溼地保護案例,為西溪問路,日本、香港的溼地公園模式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不同於自然保護區(通常會成為財政的負擔)的方式,通過有限的開發,建溼地公園獲取旅遊收益,實現整塊溼地的可持續發展。受此啟發,西溪溼地保護、開發工程啟動,分三期,預計十年內完成。

從杭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生態區:生態商務化的中國實踐

環境治理的重要性成為眾多城市的共識

如果將其置於中國生態文明演進的歷程中來看,二十一世紀初,經歷了近二十年經濟狂飆之後,環境治理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成為眾多城市的共識。2004年,也就是西溪動工之後的一年,為治理滻河、灞河,西安滻灞生態區成立。在其他地方,生態治理仍止於模糊的認知階段,西溪溼地與滻灞已經先後進入實際探索。從某種意義上,因為杭州與西安存在南北方的差異,西安屬於半乾旱地區,河流、溼地的生態修復所面臨的困難比杭州要大得多。作為西北地區第一個生態修復示範區而言,滻灞具備更重要的價值,也更具有標誌意義。

動工之初,杭州市便充分考慮了西溪溼地的產業價值,專家配置上包括溼地生態、動植物、水文地理、歷史文化、生態設計、環境保護、園林規劃、風景旅遊等。但是整體上,西溪溼地仍強調生態保護為主,僅保留和修建了少量生態遊覽設施,建築面積建築面積的17.1%。

2005年5月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城市溼地公園試點對公眾開放,當年入園觀眾達200多萬人次。隨後幾年,西溪二期、三期相繼開園。據統計,十年之內,西溪溼地累計接待遊客1億多人次,旅遊經濟營收每年都超過1億元。西溪溼地不只是一張旅遊名片,更是杭州的城市品牌,圍繞西溪溼地,如今文創、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產業集群漸成規模。

滻灞生態區也歷經蝶變,成為西安的“綠色招牌”。從地圖上看,滻灞就像一隻飛鳥,以滻河、灞河三角洲為核心。與西安古城截然不同,經過十餘年的生態治理,桃花潭公園、世博園遺址、國家溼地公園、滋水公園等五大生態公園居區域核心位置,總面積超過1.6萬畝。

2、滻灞生態的文旅開發之路

我去過很多次西安,十三朝古都,遺韻猶存,我對這座城市的印象是凝重而古樸的,乾燥缺水,綠化稀缺。某種程度上,滻灞改變了我對西安的認知。我們從地鐵站出來,遠眺灞河與長安塔,水面遼闊,波光粼粼,垂柳葉子落盡,但依然能想見它們春天時隨風搖曳的景緻。時值冬天,溼地公園、世博園裡,隨處可見蘆葦搖曳,候鳥翔集,頗有幾分詩經裡“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意境。

梳理滻灞的發展脈絡,與杭州的西溪溼地有諸多相似之處。他們都位於古都的城廓之外,且都興於生態治理,滻灞世博園遺址、國家溼地公園之於西安的文旅價值,也與西溪溼地之於杭州類似。

歷史上的西安,自然風貌與今天大為不同。“八水繞長安”,也就是說曾經有8條河流流經此地,包括“涇渭分明”的“涇河”、“渭河”,也包括灞橋折柳的“灞河”等。然而,和杭州等城市一樣,古都西安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同樣面臨環境破壞的問題。長安八水甚至一度出現斷流、乾涸,垃圾淤塞,汙水橫流的境況。

陝西師大的李令福老師曾告訴筆者,水利文明的發展通常會歷經防洪水利、資源水利、環境水利、景觀水利,最後才是生態水利,是人類文明發展到“生態文明”時代的水資源利用的一種途徑和方式。有別於傳統的水利資源開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生態水利所追求的目標。

從杭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生態區:生態商務化的中國實踐

西安滻灞生態區是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生態區

滻灞治水並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修復河堤,而是綜合性的生態整治,這在當時是極具前瞻性的。因此滻灞生態區也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生態區,西部首個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區。在世博園遺址、國家溼地公園,都能看到許多巧妙的設計,包括用蘆葦來淨化水質,大量使用屋頂綠化、雨水花園、湖泊蓄水、植草溝及植被緩衝帶等技術措施,建設 “海綿城市”的肌理。

2011年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滻灞舉行,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博覽會,共計吸引了1800多萬人次參觀。據考據,世園會的場址是歷史上的廣運潭,古代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的港口。盛唐天寶年間,唐玄宗曾在此舉辦了大規模水運博覽和商品交易會,展示了唐代商貿的發達和水運的暢通,創世界博覽會之發端。世博園有一座標誌建築,現在已經成為西安地標建築,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設計仿唐建築長安塔,以唐代古塔為原型,用現代鋼結構建造的。免費開放的世博園現在是西安的“中央公園”。

從杭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生態區:生態商務化的中國實踐

西安世博園現是西安的“中央公園”

2014年,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同年,西安桃花潭公園對外開放,成為西安金融商務區、西安領事館區的核心生態公園。2015年,滻灞滋水公園建成。2016年,雁鳴湖休閒公園開放,四湖聯通、水域廣闊,常有大雁、野鴨在此覓食築巢。同時,廣運潭公園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經過十餘年的經營,滻灞生態修復逐步實現全域化,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已經得到很好的體現。隨著歐亞經濟論壇永久落戶灞河之濱,絲路會展中心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滻灞在會展業方面持續發力,經濟效應初現。如今,滻灞進入生態商務化的新時期,不論是文旅產業的發展,還是生態轉化為營商競爭力方面,都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3、西溪模式的價值

坐擁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西安素來為旅遊名城,然而長期囿於景點經濟,也制約了西安文旅產業的發展。2016年西安市實現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5億人次,旅遊總收入1200億元。如果對比發現,在旅遊人數高於杭州的前提下,西安旅遊的收入為杭州的1/2不到。隨著整個旅遊市場向智慧化、全域化、休閒度假方向發展的背景之下,西安的文旅產業,也將進入變革期。而在當下西安面臨城市空間拓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滻灞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因為資源上具備相似性,且所依靠的城市在旅遊產業體量、旅遊特色上,也有諸多可類比的地方,西溪溼地的文旅開發模式,在品牌定位、精準營銷以及文創產業聚集等方面,諸多經驗可以為滻灞所借鑑。

在建設初期,西溪溼地便將“文旅開發”提到了幾乎同等重要的位置。西溪溼地的開發在杭州市的“旅遊西進”與旅遊全域化背景下展開的。杭州市政府算了一筆賬——“每個遊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時,杭州的年旅遊綜合收入便會增加100億元。”2002年,西湖成為第一免門票的5A 級景區。與西溪溼地開發同一事件,杭甬高速、杭新景高速等交通路網進入緊鑼密鼓的建設。杭州旅遊產品的發展不再侷限於某些景區、景點的孤立開發,從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變。2016年,杭州發佈旅遊大數據,各大景區搜索熱度中,第一名千島湖,西湖排名第二,西溪溼地第三。

首先,文化、品牌定位差異化,用旅遊產品講文化故事。杭州西湖文化底蘊深厚,蘇堤春曉、斷橋殘雪等景點上,無不強調其悠久、獨特的人文景觀。儘管西溪溼地同樣歷史悠久,名人典故不勝枚舉,但在品牌定位上,西溪溼地採取了差異化的策略,尊重古典文化的同時,強調發展現代文化。將浪漫、野趣與詩意棲居作為西溪溼地旅遊文化。

與此同時,西溪溼地將生態與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賦予生態景觀、旅遊產品更多文化元素,讓景觀講述故事、展示文化。和其他的景區遊覽不同,觀光西溪溼地需要乘坐著遊船觀賞景色,遊客不時地下船和上船,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移步換景,每一個景點的打磨都極盡匠心。以西溪水閣為例,這是一組別業式建築,為文人隱居深澤、藏書讀書之地。水閣由兩組建築組成,東為“擁書樓”,西為“藍溪書屋”。東西各有一處埠頭,岸邊各設一座小亭,以方便遊人上下與休歇。一座石板橋將東西岸相接通。西溪水閣就水而疊,因水而活,盡顯閣、水交融的無限情趣。將“詩意棲居”的品牌內涵詮釋得淋漓盡致;從遊客進入溼地開始,便於城市喧囂隔絕了。水道迂迴,菖蒲、水茭白、水蔥、浮萍、野芹菜等自然生長,親水棧道在塘邊環繞,野趣盎然。

從杭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生態區:生態商務化的中國實踐

觀光西溪溼地需要乘坐著遊船觀賞景色

其次,精準化、系統化的營銷,讓營銷與市場拓展充分互動。西溪溼地的植入營銷一直為人所稱道,最為典型的便是2008年的賀歲電影《非誠勿擾》。據媒體報道,這次合作純屬“偶然”。馮小剛將杭州選為《非誠勿擾》影片拍攝地之一後,本來想將情節安排為讓葛優去西湖邊買房,但一直感覺有些缺乏新意,後經杭州市委宣傳部的推薦並親自遊玩後,馮導認為西溪景色更符合影片情調,最後也就有了西溪在影片中的出鏡。植入營銷的成功之處在於,西溪溼地自身的品牌與電影的風格高度協調。

西溪溼地在植入營銷之後,趁著電影風靡全國的勁頭,深入江蘇等地市場與多家華東旅行社交換意見,並促使他們對常規華東遊線進行科學調整,將西溪納入遊程;同時,各區域銷售人員深度挖掘江、浙、滬三地主要城市客源,並向周邊縣市市場延伸。09年一季度,西溪溼地僅接待全國各地旅行社團體就達4300多批次,遊客突破9萬人次,同比增長323%。

與此同時,西溪溼地在活動營銷上,充分的呼應時節的變換,“花朝節”、“龍舟節”、“火柿節”、“聽蘆節”不一而足,同時開發“黃昏遊”,搖櫓船、遊船等豐富的旅遊產品,提升遊客對西溪溼地的粘性。

此外,最為值得一提的就是西溪溼地在生態商務化的探索上,打破房地產思維,讓生態變成產業基礎。在文旅方面,強化綜合回報業態支撐,將景區變成整個城市旅遊產業鏈中的一環,與景區周邊的旅遊關聯產業協調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杭州設想以“金鑲玉”這一概念來處理溼地保護與周邊城區發展的關係,以10平方公里溼地為“金地”,重點是修好道路、景觀等基礎設施,完善溼地公園休閒旅遊功能,滿足市民旅遊休閒需求;在10平方公里中選擇生態良好的區域劃為生態保護區和生態修復區,實行嚴格生態保護,做好“生態碧玉”。西溪溼地的周邊作為旅遊的配套區。打造包括西溪天堂商業街、西溪慢生活街區等在內的多個集旅遊服務、酒店住宿、康體養生、休閒娛樂、文化創意和科普展示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綜合體。以吸引花間堂、悅榕莊、喜來登等高星級酒店和精品度假酒店入駐。

另一方面,發揮文化+旅遊的優勢,在西溪溼地的北邊打造西溪創意產業園,發展影視文化、創意產業。西溪創意產業園區重點利用文化旅遊相結合的模式,創建國內一流的高端創意人才集聚地和影視生產基地。其成功之處在於因勢利導,利用西溪溼地優越的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將西溪溼地“詩意棲居”品牌效應轉化為對高端文化創意人才的吸引,簽下潘公凱、麥家、餘華、朱德庸、賴聲川等名人,形成聚合效應,烘托文化氛圍,同時拉長文化產業鏈,引入長城影視、華策影視等六家影視企業總部。經過幾年的耕耘,如今浙江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全國影視副中心。

時任杭州市委書記的王國平總結西溪溼地的經驗時指出,西溪將溼地保護與城鄉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環境綜合整治、交通路網改善結合起來,將溼地綜合保護工程視為非常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適度的利用才是實現保護的手段。”如果放到當下杭州城西由夢想小鎮、阿里巴巴為核心的科創大走廊呼之欲出的背景中審視,西溪溼地的佈局則更顯得高瞻遠矚。

從杭州西溪溼地到西安滻灞生態區:生態商務化的中國實踐

生態是西安滻灞的底色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在設計長安塔時曾說:“希望長安能沿著鮮花鋪就的道路,重回昔日的繁榮。”新時期的繁榮,並非固守歷史,而是具備現代與時代感的新繁榮。不止一個人向筆者強調,生態是滻灞的底色,也是發展的基石,從這個角度上審視,滻灞生態商務化的探索之路,則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