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高潮,伪主角……《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咖位很大的科幻文艺片

在某平台上买《银翼杀手2049》票的时候,我顺势看了一眼评分,7.7,而这个平台上《羞羞的铁拳》的分数高达9,甚至连《缝纫机乐队》都拿到了9.1。此时此刻,我忍不住露出了一个老司机式的笑容。

是的,这个评分非常能够反映那些,看了一眼阵容就买票去了影院的观众的心情——什么鬼!

是的,对不起,《银翼杀手2049》虽然有着奥斯卡鲜肉高司令、老牌戏骨哈里森·福特以及史上最帅小丑莱兔这样的阵容,却并不是一个非常动次打次的商业动作大片。正如豆瓣很多条短评所说的,它是一部科幻文艺片。

反高潮,伪主角……《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咖位很大的科幻文艺片

既然是文艺片,那么最高优先级就不再属于节奏感和剧情起伏,而要让位给文和艺,即意义的表达和视觉的艺术。

而论及意义的表达和视觉的艺术,《银翼杀手2049》都堪称优秀。


首先,我非常理解普通观众,因为影片节奏的确是太慢。同样作为被商业大片养成了审美的人,即使知道手机没有信号,我都还是没忍住看了它几眼。

《银翼杀手2049》(后面简称《银2》)需要人整个地沉进去,从影片的一开始,就有大段的文字部分,如果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前传《银翼杀手(1982)》(后面简称《银1》),那么第一段文字就是让人迅速理解世界观的唯一一个路径。

在《银2》为我们描摹的未来世界里,人类创造出了人造人,来为我们充当奴隶,承担一切人类不愿做的事情。而在《银1》里,人造人叛变了,最后人类只好在此次危机后开发出了更听话的人造人,而其中之一就是就是瑞恩·高斯林饰演的代号为K的人造人警探。

《银2》是围绕着这个K展开的,虽然故事的线索是一个扑所迷离的案件,但是影片却丝毫不打算把这个悬疑的层层解开当个重点,在我看来,导演的重点其实是压在了对K的生活和感受描述上了。

为了达到对K生活和感受的一种全面的诠释,影片甚至安排了一些非常影响节奏剧情,比如在K从警局说了谎准备回家收拾行李逃走的时候,竟然“不合时宜”地来了一段情欲之旅。

反高潮,伪主角……《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咖位很大的科幻文艺片

△Joi实在是太符合男人的恋爱幻想了

只有整部电影看完,才会明白,这一段对整部影片的表意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绝不是胡乱打乱节奏或者是像一般的商业打打暧昧擦边球娱乐观众。

因为对于K来说,这次逃亡以及跟虚拟女友的鱼水之情,看似毫不相关,其实内在却是统一的,都是K的“我存在的意义”的巅峰时刻。

而从这个节点开始,他的“我存在的意义”就开始逐步崩塌了。

由此可以看出,导演的耐心是十足的,前一个小时用来“建立”,后一个小时用来“拆毁”,这一套对悲剧结构的控制算是非常厉害了,但是对观众的要求也很高,如果没有耐心,可能刚看完“建立”就已经进入梦乡了。


反高潮,伪主角……《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咖位很大的科幻文艺片

反高潮,伪主角……《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咖位很大的科幻文艺片

△这一幕咋一看还以为是《攻壳机动队》

《银2》虽然拥有着非常宏大而迷幻的废土+蒸汽朋克风格的场景,但是其实是个格局非常小的电影。

但格局小不代表不好,越是哲学的命题,用单个人来探讨反而会越深刻。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理解,这部电影探讨的主要是“个体存在的意义”。这在人造人电影中其实也是个很少被认真挖掘的主题,大多数时候人造人电影思考的都是“人的本质”,但《银2》只是借用了“人的本质”这个话题。

K的整个经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是一个对个体独特性的认知从“建立”到“摧毁”的过程。

本来他的自我定位是个人造人,天生低“人”一等,全部价值就是为人类服务,他虽然日子过得挺苦逼,但也没觉得有什么所谓。但随着他对手上这个案件的深挖,慢慢发现自己并不是人造人,而是一个特别的被自然生产下来的人,他的灵魂一下子苏醒,发现自己如此与众不同,注定不该过平淡的一生,然后却在继续深入这件事之后,得知了自己不过是个幌子的真相,虽然人性已然觉醒,却不得不面对自己依然是芸芸众生这样一个事实。

反高潮,伪主角……《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咖位很大的科幻文艺片

△跟身份真相非常对称的“拆毁”情节,很是扎心

虽然这完全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一个虚构的人生,但是(看进去的)观众却很难不对K产生一种共情,简单来说,以为幸福触手可及却失去这种痛苦谁都能理解,往深了说,其实一个人的成熟就是一个“我很普通——我很特别——我还是很普通”的过程。

最后的最后,非常痛苦的K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接受了“我很普通”的这件事,但他依然选择,像他在大树下面发现的那朵小花一样,绽放了平凡的生命。

我想,K的选择也许也是导演在故事中留下的一点点,有点悲伤,却又很美丽的乐观吧。

反高潮,伪主角……《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咖位很大的科幻文艺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