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兒子一起填高考志願,差點掉入這4個誤區?填報經驗無私分享!

高考系列

今天開始正式填志願,考生家長從最初獲取高考成績的激動,到選擇志願的茫然,就像一位家長留言說的“為了填志願,已經好幾個晚上沒有睡好了,就怕孩子考了高分卻沒有進入好的學校,或者怕孩子選錯專業,後悔終生。這件事真的太難了!”

確實,按照現在的國內大學的制度,高中孩子選擇專業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國外的大學,例如耶魯、哈佛等都會給大一的孩子一個選擇期,一學期或者一年時間,讓孩子在充分融入大學,和大學教授的交流對話之後慢慢明確自己的專業方向,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每一個孩子基本上都有適當的專業方向,而不是像抓鬮似的選一個就行了。

當然現在面對這個現實,短時間無法改變,家長也只能接受,接下來,我這裡要介紹幾個填志願的誤區,給考生父母和孩子做一個提醒,看看自己是不是正在這樣的誤區裡,那就應該及時警醒,參考給出的建議。

和兒子一起填高考志願,差點掉入這4個誤區?填報經驗無私分享!

​誤區一:志願之間沒有拉開梯度

對策:院校志願和專業志願都要拉開梯度

解析:志願梯度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院校志願梯度,二是專業志願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願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國來講基本分兩種情況:

1.實行平行志願的地區:平行志願的實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但也不是不考慮,在考慮梯度問題時,建議考生對照往年的分數,平行志願的中後位置,尤其最後一個學校要填一個保險係數高的。在上一篇文章裡我介紹了平行志願的一種情況,就是一個孩子如果填的全部是C9系列的學校,而他的實際的成績達不到最基本的那個學校,那就會所有志願一個都不錄取,直接進入徵平階段。

2.實行非平行志願地區:把握兩個方面:首先,第一志願最關鍵;其次,後續志願基本上應該考慮往年一般報考人數不滿並且曾經招過非第一志願考生的學校,而那些熱點學校往往在你等待第一志願裁決時可能已經招滿了,那就會非常糟糕。

總之,要記得保持梯度,相鄰兩個院校之間至少在往年有5-8分的分差。現在的大數據分析應該會給你提供一個比較可靠的參考,根據往年或者連續幾年的某個學校的錄取情況大致可以判斷它今年的取值範圍,一般不會偏差太大。去年我給兒子填志願的時候,結果衝一衝的第一志願錄取線恰好比兒子的高考分數少一分,如願以償,又不浪費太多。

和兒子一起填高考志願,差點掉入這4個誤區?填報經驗無私分享!

誤區二:全部填報熱門專業

對策:“冷熱”專業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解析:在填報志願時,建議考生和家長客觀對待冷門和熱門專業,科學、理性選擇專業志願,千萬不要跟風選擇、隨波逐流。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並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即使僥倖被院校錄取,由於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後的工作中也很難佔得優勢,搶得先機。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我兒子去年選擇的學校的熱門專業,因為他有物化加分項對這個專業是有利的,另外通過六小時的天賦測試,完全的符合這個專業的錄取標準,所以也就算是學校和專業都是比較中意的。

和兒子一起填高考志願,差點掉入這4個誤區?填報經驗無私分享!

誤區三:不服從專業調劑

對策: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應該統籌考慮

解析:這是許多家長糾結的,有一個家長諮詢時聊到,“我很中意其中一個學校,估計丫頭的分數也可以進,但卻因為看到裡面的專業分數非常高,估計很懸,如果填服從專業調劑,會不會被調到很偏門的專業,那就一生痛苦了。”這種想法的父母應該不少,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佔優勢(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填寫“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意味著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專業志願沒有拉開梯度,沒有掌握好專業級差,或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思想準備。你被調劑到的專業極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一般是比較冷門的專業。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雖然你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時,則會失去了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後續志願的機會,因為當你被學校提檔的時候,那種志願“車票”已經作廢了。

這裡的建議是你必須慎重地對待專業選擇,如果你注重學校的名號,例如清華大學,那麼哪怕其中的某個考古專業也是掛著清華的名號,那就填服從調劑;如果你不注重學校名號,但注重專業,例如確實喜歡機械,那就挑機械最強的專業的學校,但這個學校不一定非常有名,而你的分數進入學校大門有是綽綽有餘的。所以這裡的選擇是因人而異的,不能一概而論。

和兒子一起填高考志願,差點掉入這4個誤區?填報經驗無私分享!

誤區四:照搬往年的錄取分來報志願

對策: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解析:在一些諮詢會上,不少高校會粘貼出該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以供考生和家長查閱參考。本是一個參考系數,不少家長卻誤把它當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數“對號進座”。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道,這應該不難理解,某個學校去年在某個臨界位,那麼許多家長都傾向於它保底,結果一些高分孩子會被裹挾進來,大大提升了它今年的起分線。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往往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也就是一年高,一年低。作為考生父母一定要幫孩子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畫成表圖,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多個指標綜合考慮,會更保險一點。

和兒子一起填高考志願,差點掉入這4個誤區?填報經驗無私分享!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高考志願分析軟件,他們會根據歷年來的一些大數據,做出一個模型,只要考生填入自己的分數,他們會提供一些院校和專業供你參考,大大方便了家長的檢索。

好了,這幾個誤區避免之後,相信孩子會有一個合適的志願選擇,爭取進入理想中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