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麼生孩子?

愛吃巧克力的女神

當你生孩子時想著要順產還是剖腹產的時候,是不是很糾結?有沒有想過,在古代的婦人們都是怎麼生孩子的?


難道就和古裝劇裡演的一樣,蓋著厚厚的被子,然後躺著披頭散髮的使勁叫嗎:

其實據古籍記載,古人生孩子的姿勢也是有很多“花樣”的,姿勢也絕對不止一種呢。

豎式分娩最受歡迎

豎式分娩顧名思義就是身體是豎著的,比如站著、坐著、跪著、蹲著等。《諸病源候論·婦人將產病諸候》中就有記載“婦人產,有坐有臥”。但是一般的人都是採用豎式分娩。


為什麼要“豎著”生孩子?

因為古代衛生環境不好呀,生孩子躺著當然受感染的風險較大。而且豎著生孩子,不會把自己弄得一身髒汙,清理的時候也方便些(其實就和拉臭臭的原理一樣)。重點是,躺著生不是很利於產婦用力,反而豎式分娩,能利用重力作用,讓孩子自行“掉落”,能大大減少難產的概率。


豎式分娩在古代,可是全世界通用的

重慶的大足石刻中,就有副“分娩圖”(南宋),很明顯能看出產婦是站著生孩子的,同時還有兩人助產,一個在後面抱著產婦,一個人在前面接生:


古代埃及的法老宮裡,也有一幅浮雕也是描述產婦生孩子的,很明顯是豎式分娩中的桂姿(據說這描繪的是埃及豔后):


古時候也是有剖腹產的,司馬遷寫的《史記·楚世家》中就有“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的記載,而最後一句“坼剖而產”說的就是剖腹產了。這段記載的可是公元前2400年的史料。可見當時的醫療水平還是蠻高的。


大眼媽媽

這個問題很有趣。電視劇裡面是接生婆在那邊燒開水,然後拿了剪刀,然後是生孩子的人大喊大叫,最後孩子出來了

。事實上,編劇也根本沒有去研究過,所以也不知道第一個誰這麼弄的,結果所有的生孩子都是這個樣子。

隋人撰寫的《諸病源侯論》中記載,婦女生產的時候,有些坐的,也有些是站著,還有一些些蹲著,跪著,我怎麼忽然有一種邪惡的想法?😂😂😂😂



我很好奇,坐著怎麼生。

坐產者須正坐,傍人扶抱肋腰

這句話很直白我相信,不需要解釋。

幫忙的人也是很有講究的。不然你要幫倒忙的。

持捉之勿使傾斜,使兒得順其理

當然古代也有剖腹產,這個剖腹產還是記載在史記裡面。史記《史記,楚世家》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

了不要認為古代生產的方式那麼多,但是產婦的死亡率很高,因為古代的衛生沒有辦法保障,生孩子可能會因為胎兒身子太大,產道太窄,身體虛弱等等。這對現代醫學來說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古代來說是致命的,生孩子特別是第一胎的孩子的時候,往往就是鬼門關走了一回。

有句話說的,好兒奔生娘奔死,所以為什麼要孝敬母親?為什麼不要過生日?因為那一天是母親受難的日子,你還在那天慶祝,你不是不孝嗎?但很多人都忘記這個。


知常容

在家生,找接生婆,燒上一大鍋水。準備好高粱杆,把高粱杆的外皮削下,外皮很鋒利,用來割斷臍帶。不用剪刀的原因,是因為消毒條件不好,容易得破傷風。另外,家人在一邊燒香求佛,祈求母子平安。古時,生孩子是婦女的一個大坎,因為沒B超,無法得知胎位,全憑接生婆的經驗。有時,孩子是橫胎,往往大人孩子都保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