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農村建房卻遇上厚軟土,光用樁基礎是不夠的,還要加上這些!

農村自建房施工最重要的步驟是什麼,當然是地基基礎,如果本身土質就很差,剛決定做了打樁,居然還發現,遇上了很厚的軟木層,那該如何應對呢?今天,我們就著重介紹一下樁基礎最常見的五種形式,而他們的又分別應對什麼樣的情形呢?我們一起看看吧!

回農村建房卻遇上厚軟土,光用樁基礎是不夠的,還要加上這些!

一、樁柱基礎

這種柱下獨立承臺基礎屬於離散式基礎,它為了加強基礎結構整體性,特別是提前各獨立承臺之間通過拉梁相互連接而產生的荷載能力!其實就是樁基礎加獨立基礎。比較常見於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中的短肢剪力牆部分也少量使用,因為它抗震性差,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建議採用!

二、樁梁基礎

這種基礎通過承臺梁均勻的傳給各個樁,通常採用剛度很大的承臺梁相連,承臺梁下方佈置一排或多排樁,屬於整體式基礎!它是樁基礎加梁板式筏板基礎,跟樁柱基礎相比,有較高的整體性和穩定性,而且有一定的調整不均勻沉降的能力!

回農村建房卻遇上厚軟土,光用樁基礎是不夠的,還要加上這些!

三、樁牆基礎

這種基礎主要是在剪力牆下佈置。它是樁基礎加條形基礎。剪力牆是特殊的深梁,所以不用再佈置基礎梁,但剪力牆厚度較薄,樁徑較大,為了保證樁頂牆體間的連接,就在牆下佈置承臺梁。這種基礎能抵抗水平剪力,抗震性也好!

四、樁筏基礎

它是樁基礎加平板式筏板基礎,適用於軟土地基上的簡體結構,框剪結構,需要藉助於高層結構的巨大剛度來彌補基礎剛度不足,雖然能調整不均勻沉降,但造價相對較高!

回農村建房卻遇上厚軟土,光用樁基礎是不夠的,還要加上這些!

五、樁箱基礎

這種基礎剛度巨大,是樁基礎加箱形基礎,對於各樁受力和沉降的問題,都能很好調節,也可以適應任何結構形式和地質,這個厚的軟土層,分分鐘不在話下,但造價是真心高,用的人是很少很少的!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樁基礎!而對於軟土層,從一到五,依次往下,五最好!

每日推薦:

回農村建房卻遇上厚軟土,光用樁基礎是不夠的,還要加上這些!

回農村建房卻遇上厚軟土,光用樁基礎是不夠的,還要加上這些!

回農村建房卻遇上厚軟土,光用樁基礎是不夠的,還要加上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