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贞节牌坊”是什么牌坊?后人又是怎么看待的?

牌坊文化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而“贞节牌坊”又是牌坊文化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种,“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正如:辛弃疾《破阵子》里所说“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古代的“贞节牌坊”是什么牌坊?后人又是怎么看待的?

拥有贞节牌坊,对古代的女子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也许,在他们看来,女子守节或殉夫能够让整个家族出名、得益,就算是牺牲也是有价值的。而千百年来,多少女子的含辛茹苦,在寂寞中耗尽青春,争来的不过是一座冷冰冰的石牌坊而已。所以有人说:“每一座贞节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条活泼泼的生命,就是埋葬了一个女人数十年的青春。”

古代的“贞节牌坊”是什么牌坊?后人又是怎么看待的?

从道德上说,贞节,是对爱情的最终升华,长相斯守,不与他人。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不责众,自宋代开始,宋律已经有条件地允许妇女"休夫",如:夫外出三年不归者,妻可出……如同今天我们的婚姻法,分居两年,宣告失踪,死亡都可以到法院起诉离婚一般……对于已婚妇女,我们从古到今都不会没有限制地保护。

古代的“贞节牌坊”是什么牌坊?后人又是怎么看待的?

可见,我们的先祖对于妇女是否保守自己的贞节并没有强加于其身,贞节牌坊只是从物质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爱情的更高境界给予推崇,这是人类社会有别于兽类社会的表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