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公元前697年3月11日,周桓王去世,兒子周莊王姬佗繼位。

周桓王在世期間,對王室的沒落極為不甘。在忍受了鄭莊公多年欺壓之後,周桓王聯合衛國、蔡國、陳國,於公元前706年去攻打鄭國。但沒想到,王室聯軍這次反而被鄭國擊敗,讓周王室跌入了更深的深淵。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如今周桓王已去世,東遷以來,周王寶座已傳了三代,周莊王又會如何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呢?


周莊王剛繼位,就要排除父親給他埋下的“雷”。

周桓王在世時,十分喜歡另一個兒子姬克。為此,他生前特地把姬克託付給大臣周公黑肩照顧。公元前702年,王室執政卿虢公林父誣陷下屬詹父,結果詹父氣得帶著王室軍隊就去攻打虢國,虢公被迫逃往虞國。從此,王室執政卿就只剩下了周公黑肩。作為唯一的執政卿,周公黑肩在周王室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周桓王把庶子託付給位高權重的執政卿,到底是何用心?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在周公黑肩接受周桓王囑託之時,大夫辛伯就勸他:“並後、匹嫡、兩政、藕國,是國家禍亂之根源。”

所謂“並後”,就是把妾當作皇后;“匹嫡”,就是將庶子同於嫡子;“二政”,就是朝中立兩位執政卿,權力卻相同大;“藕國”,就是在國內另有大城足以與國都相抗衡。這四種情況,在春秋時代都是國家禍亂之源:“並後”之亂,如周幽王寵褒姒;“匹嫡”之亂,如衛莊公寵州籲;“二政”之亂,如後世晉國卿室內亂;“藕國”之亂,如鄭莊公克段於鄢。因此,辛伯勸周公黑肩不要輔佐姬克。但是,周公黑肩不聽。

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覺得在莊王手下幹得不如在桓王順心,就起了異心,想殺掉莊王而立王子姬克。關鍵時刻,辛伯向周莊王告發了周公黑肩。周莊王快刀斬亂麻,與辛伯一起把周公黑肩給殺了,王子姬克則逃往南燕國。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此次王室內亂,要不是辛伯及時告發,周莊王就差點死無葬身之地了。如果沒法籠絡到對自己忠心的下屬,這個王位還真不好坐!


王室內部的矛盾,再怎麼兇猛,都還是小事,關鍵還在於外部諸侯的支持。如今所謂的周王畿,關中土地已喪失殆盡,只剩下成周洛邑周邊,周王室實力大大削弱。周王室想要憑武力來征服天下諸侯國,已是妄想,只能是依託於外部諸侯的支持。有了強大諸侯國的支持,不要說像周公黑肩這樣的野心家不敢發動叛亂,就是像鄭國這樣的桀驁不馴分子,也不敢再隨意坐在王室頭上拉屎拉尿了。

但是該如何做呢?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周莊王想到了亙古不變的辦法:與諸侯聯姻。雖然是聯姻,但是聯姻對象的選擇也是個麻煩事。此時,東周江湖上的強國有齊國、楚國、衛國、鄭國、宋國、秦國、晉國等等。衛國、鄭國、晉國都是姬姓國,同姓不能聯姻,當然首先就被排除在外;楚國自立為王,秦國遠水解不了近渴,宋國實力稍差,所以想來想去,就只剩下齊國了。

齊僖公時期,齊國就已逐漸強大起來,號稱小霸。周王室想與齊國聯姻,壯大自身實力也屬正常。

然而,此時周王室跑上門去與齊國聯姻,卻顯得有些委屈。

齊僖公死後,是齊襄公繼承了齊國君位。公元前694年,齊襄公一連作出了兩件令天下人側目之事:其一,是與親妹妹文姜私通,被發現後又悍然殺死了妹夫魯桓公;其二,是將鄭國國君子亹殺死在首止之會上。這兩件事情一出,齊襄公“第一惡人”的名號頓時家喻戶曉。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這次下嫁齊國的王室女子,應該為周平王孫女,是周莊王姑姑。《詩經•召南•何彼穠(音農)矣》中,就有“平王之孫,齊侯之子”之句,足以為證。堂堂周王孫女,居然要嫁給齊襄公這樣道德敗壞的大惡人,周王室威嚴何在?作為天下共主,周莊王不為魯國和鄭國出頭、討還公道,還要變著法去討好齊國、與臭名遠揚的“大惡人”聯姻,豈不是太委屈了?


周時禮節,天子嫁女於諸侯,依禮必須讓同姓諸侯主婚。這次王室下嫁王姬於齊國,所請主婚人不是別人,恰恰就是魯莊公!父親去年剛被齊襄公殺死,今年就讓魯莊公主持殺父仇人的結婚大典,這事要說有多彆扭就有多彆扭。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魯國上上下下都對此極度不滿,卻又不敢拒絕,所以只能在接待王姬時禮數上作文章了。公元前693年秋,當王姬到達魯國時,魯國人把王姬臨時住宿的館舍建到了國都之外——這是不符合禮法的。《穀梁傳》指出,為王姬修築館舍合乎禮節,但修在國都之外卻與禮不合。

為什麼?

因為王姬嫁禮一定要在國君朝堂的大門之外舉行,所以王姬館舍應該修築在朝堂大門之內。可是,魯國卻偏偏把館舍修在城外,這明顯就是缺了禮數。堂堂“天王”親孫女,出嫁時還遭遇諸侯如此無禮對待,雖然不是針對她,但也是夠委屈的了。

周莊王也知道魯國人內心的不滿,這年冬特地讓人賜命魯桓公。所謂“賜命”,就是“追命桓公,褒稱其德”。魯桓公弒兄篡位,又被老婆戴了綠帽子,有沒有德不好說,但如周王室真想為他討回公道,就應該治齊襄公的殺人之罪!

可惜,周莊王沒這個膽!


周莊王將王姬如此委屈地下嫁“惡人”齊襄公,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挽回王室尊嚴。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公元前704年,魯桓公為幫紀國對抗齊國,拉了一次皮條,把紀季姜介紹給周桓王作王后。從此,紀國成為周王室親家,讓齊僖公吞併紀國陡然增加了額外的難度。公元前699年,憤怒的齊僖公聯合宋國、衛國、南燕國一起攻入紀國。結果,紀國和魯國軍隊在鄭國率領下,大敗齊國聯軍。這讓齊僖公又氣又怒,第二年冬就鬱鬱而終。

齊襄公繼位以後,發揚“一不怕死,二不要臉”的惡人作風,在東周江湖上橫行霸道,不但殺死了魯、鄭兩國國君,還加速了對紀國的壓迫。為吞併紀國,齊襄公公開宣揚:“寡人死之(為滅紀而死),不為不吉也!”(《公羊傳·莊公四年》)

紀季姜嫁入王室已十年,如今她可是王太后。太后母家都被諸侯滅國,周王室的威風可就淡然無存了。以武力來阻止齊襄公吞併紀國,周王室就是有這個心,也沒這個膽。所以,周莊王才變通了一下,以聯姻的方式來討好齊襄公,希望齊襄公能看在老婆份上手下留情,放過紀國。

可惜,然並卵。

公元前693年10月王姬嫁入齊國,轉眼間齊國軍隊就攻入紀國,強佔了紀國郱、鄑、郚三座城邑!“大惡人”齊襄公誰的面子都不給,哪怕是老婆、哪怕是周王!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齊襄公如此,王姬婚後的生活當然難言幸福。公元前692年7月,嫁到齊國不到一年的王姬就在鬱鬱寡歡中去世。可是,這年12月,剛死老婆的齊襄公又若無其事地跟妹妹文姜幽會去了!

把王姬嫁入齊國,卻無法阻止太后孃家被滅;王姬剛死,齊襄公又公然與人偷情——周莊王聯姻的政治企圖徹底破產,還讓齊襄公打了兩記響亮的耳光!


齊襄公的無恥與無禮,徹底激怒了周莊王,決心要找機會報復。

機會很快就來了。

公元前689年,齊襄公準備送衛惠公姬朔回國。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衛惠公是齊襄公姐姐宣姜的次子,在“二子乘舟”的悲劇中,衛國原太子姬急和宣姜大兒子姬壽都死於非命,姬朔漁翁得利當上了太子。雖然這次悲劇姬朔可以說是毫不知情,但從此衛國人對宣姜和姬朔都心懷怨恨。

公元前696年,憤恨的衛國人趕走了姬朔,而立公子黔牟為君。

衛國人趕走了姬朔,也就意味著衛國將擺脫齊國控制,齊襄公當然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公元前689年夏,在與文姜商量之後,齊襄公決心要送姬朔回國。文姜還拿出母親架子,命令魯莊公也共同出兵。這年冬,齊襄公聯合到了宋國、陳國、蔡國,又加上不情不願的魯國,一起攻入了衛國。

周莊王本來可以置身事外的,但齊襄公打了周王室這麼多次耳光,讓他對齊襄公充滿了怨氣。衛國所立的公子黔牟,比起姬朔,當然更受衛國人擁戴。衛國國土橫跨黃河兩岸,實力大大超越一般諸侯國。憑藉衛國實力,又有王室助力,再加上衛國上下齊心,阻止齊襄公作惡就大有希望!

所以在公元前688年1月周莊王毅然派出王室軍隊,支援衛國!

證明王室存在的最後周王:委屈與人聯姻,卻眼睜睜看他滅王室威風

可惜的是,衛國這麼多年被齊國折騰來折騰去,早已不復當年之勇。6月,以齊國為首的大軍攻入衛國,殺死衛國左、右公子,並把姬黔牟放逐到成周。

周莊王的主持正義之戰,不到半年就宣告失敗,可見周王室已徹底虎落平陽了!這是“惡人”齊襄公橫行的世道,根本就沒有絲毫正義可言!


周莊王放出聯姻大招,試圖阻止齊襄公吞併太后母國,最終不但政治圖謀破產,還被齊襄公連番羞辱;在衛國內亂中,周莊王又試圖主持公道,阻止齊襄公送姬朔回國,卻又一次被齊襄公打敗——受盡屈辱與人聯姻,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人家滅王室威風,周莊王內心的委屈又有誰能知曉?

不過,受盡屈辱的周莊王已經是最後一位試圖證明周王室存在的周王了。周莊王駕崩後,兒子周僖王執政只有短短五年,他的孫子周惠王就完全是破罐子破摔,連維護周王室尊嚴的念頭都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