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崔勇,中原人氏,沉稳寡言,尝以打铁为业,游走河南山东之间,薄有余财,遂成家立业。

民国二十七年五月,花园口决堤,豫中一片泽国,百姓尽为鱼鳖。崔勇携妻带子,南下逃难,途遇日寇空袭,与家人失散。一路乞讨,往两湖觅生,遇国军杜聿明部,充军就食。因体格健壮,作战英勇,擢上等兵,机枪副手。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未几,随部挺进广西,参加昆仑关战役,尝以一马克沁机枪,毙倭寇数十人。翌年编入远征军,参加入缅作战,先胜后溃,逃亡滇西小镇禅达,途遇龙文章,被踢入炮灰团。因常年征战,无暇除须,众皆呼曰大胡子。

大胡子守则执马克沁,攻则能使汤姆逊,赖之血战怒江,兵探和顺,战功累累。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南天门鏖兵,大胡子与众并肩十四日,弹尽粮绝,饥累交迫。盟军飞机空投,大胡子身先士卒,于日军弹雨中,虎口夺食,腿部中枪,犹射击不止,不幸以身殉国。龙文章闻之,大悲。

吾观崔勇生平,少言,寡语,不知其所思,不知其所想,唯团长命是从,擂鼓而战,鸣金而息,无犹豫无怀疑,虽舍身赴死,无有怨言。其生无所恋,籍籍近无名,死无所寻,寂然留南山,其真炮灰也。吾为崔勇立传,惜其战功赫赫而未显也。然炮灰能留一名,可立简传,则其虽为炮灰,比无名之炮灰已属幸运。呜呼!抗日十四载,三百八十万英灵,留名者能有几人?七七又近,宜专备薄酒,上敬战死之万千无名英魂,诚不负先烈也。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大概连许多资深团迷,也只知道有大胡子这个人,而不知其名。

大胡子的言语不多,特别像《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俨然就是书中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呔,外面的厮,见虞师座没有?来,小日本,老子给你上盘花生米。草莽英雄,连台词都是梁山风格。

后来得知,扮演崔勇的张衡平,曾经在1998版《水浒传》中扮演短命二郎阮小五,这就对了。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和其他个性突出的人比起来,其实大胡子是最像兵的一个人。像大胡子这样没有什么台词,镜头不多的龙套,在剧中还有不少,他们是炮灰团的炮灰,他们的死甚至让我对这部剧的主旨产生了小小的怀疑:不是说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很重要吗?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真相很残酷。即使是号称炮灰的那班渣子,也是以牺牲其他炮灰做代价,得以保全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用曾经被和谐过的一段文字,来结束这篇传记:

越往高层,就越不在乎士兵的生命。越是大人物,就越是冷酷无情。那些被踢进队伍的散兵和世航大师的游击队,是孟烦了他们的炮灰,孟烦了是龙文章的炮灰,川军团是虞啸卿的炮灰,虞啸卿是战区的炮灰,战区是重庆的炮灰,中国是英美的炮灰,这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炮灰的真正含义。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20:禅达英烈志之崔勇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