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李四福,巴蜀蓉城人氏,喜食麻味,故号要麻。幼贫寒,携弟妹三人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喜闻街老讲《三国》故事,追慕刘关张。及长,颇精明能干,幽默诙谐,拜入袍哥香堂,为十排跑腿老么。

逢军阀混战,乃入川军孙震部效命。未几,抗战爆发,九州志士一致对外,巴蜀人民义愤填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送儿郎出川打东洋。临行,父老箪食壶浆,夹道欢送,携壮行酒,赠死字旗,款款吩咐,惜惜离别。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川军北上太原,南下徐州,大小数百战,九死余生。要麻所部长官阵亡,编制不齐,遂随国军一部进湖南,入云贵,亡命滇西小镇禅达。途中,与河北豆饼,湖南不辣义结金兰,结为生死兄弟,要麻居长。

尝有东北老卒迷龙,流痞成性,称霸禅达乱兵营,以寻衅众人为乐,众皆臣服。要麻以长兄之名,保护义弟,常与迷龙争执,以计屡斗之,虽败不从。颓废情绪,常弥漫军营,要麻诙谐之风,常春风化雨,解流兵结郁,乐众人之心。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民国三十二年秋,虞啸卿整编禅达溃兵,欲空降缅甸敌后,奇袭日军,救援英国盟军,不料抵达后,英军节节投降,远征军步步败退,溃兵于野人山中与龙文章所部汇合,要麻与义弟不辣豆饼重逢。

俄而,龙文章命迷龙为先锋,豆饼为辅,搜索前进。要麻为保护义弟,请同为先锋,得准。途中,遭遇日斥候伏击,要麻被一枪狙首,当场牺牲,英魂撒人寰,义骨埋他乡。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吾观要麻生平,所载无多,殉国较早。唯其精神常在,风范常存,弟兄战友每每忆起,总不免掩面悲戚,聚土祭祀,则知其人虽死犹生,在天有灵。川军团抗战凛凛之威,辉耀中华;李四福开路烈烈之胆,彪炳史册。


PS:要麻出场不多,甚至没有赶到在炮灰团成立之前,就牺牲了。但我依旧认为,他也是炮灰团的一员,炮灰团中间一直有他的魂,有他的胆,还有他的诙谐和幽默。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要麻和迷龙,是炮灰团最好战的两个人。但他们好战的原因不一样,迷龙唱着松花江上,想着有一天能够打回东北老家。而要麻牢记着巴蜀父老的重托,不把日寇打出中国死不旋踵。

很明显,虽然同为流兵,但要麻比其他的人觉悟一直都高,没有逃避之心,一开始就想着要和鬼子拼命。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所以,他也是最早战死的一个,迎头中弹,而不像李乌拉一样被折磨而死。

我相信每一个团迷,都不会忘记要麻在中弹之后,那一张悲愤的脸,没把打死他的日本狙击手亲手掐死,大约是他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遗憾吧。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要麻的扮演者王讯,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在《红色》里,我以为他是上海人,后来看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和《风筝》,我才知道他是地道的四川人,演起四川老乡要麻,也就特别的有生活。真正的好演员,不一定非得做主角,能在一部部优秀的电视作品中,靠配角获得观众认可,比主角演好主要角色还要难度大。

致敬要麻,致敬好演员王讯。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13:禅达英烈志之要麻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