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在墳園壩上坐,不從空屋門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是一個更注重未雨綢繆的群體,他們早在幾百年之前就為後代總結了很多的人生經驗,流傳下來稱為了膾炙人口的俗語,這些俗語細細讀來都很有意思,當然其中有的說出了為人處世的大道理,有的俗語可能沒啥科學道理,但是卻讓人能產生深深的共鳴。

俗語“寧在墳園壩上坐,不從空屋門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下這兩句俗語,你們知道啥意思嗎?你們認為有道理嗎?

①寧在墳園壩上坐,不從空屋門前過

這句話在農村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很多農民也都聽說過,那麼這句話到底啥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農民認為寧願在墳園裡面逗留,也不要從空屋門前經過。為啥墳園都能坐,但是空屋門前卻連經過都不可以呢?
俗語“寧在墳園壩上坐,不從空屋門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很多農民想必都有這種感覺,如果農村的老房子長期無人居住的話,會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感覺沒有了“人氣”。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根據農村老人的話,空屋如果長時間沒有人居住,就會有其他“不乾淨”的東西住進去。根據很多農民朋友反映,也都普遍有這樣的感覺。另外人不願意從空屋門前經過呢?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空屋子裡,可能會藏著“賊人”,隻身一人從空屋經過,容易遇到賊人,輕則破財,重則殞命。
俗語“寧在墳園壩上坐,不從空屋門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但是墳園卻不會這樣,雖然聽起來挺害怕的,但是走夜路的時候還是寧願經過墳園,也不願意經過空屋,在農民的眼中,最害怕的是廟宇,其次是空屋,最後才是墳園。

②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里半

這句俗語不僅僅體現了農民的觀察入微,還十分的風趣,聽起來像是一句打趣的話,但是卻充滿了農人的智慧。
俗語“寧在墳園壩上坐,不從空屋門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貓、狗和母雞都是農村最常見的三種家養動物,農民對著三種動物的觀察也最細緻入微,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貓能記住離家千里的路,狗能記得離家萬里的路,但是母雞卻只能記得離家二里半的路程。

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都深有體會吧,以前很多農民想要扔掉狗,就把狗用車拉到幾十公里以外的地方,結果過幾天,狗又能自己回家了。

貓也是一樣,貓是夜行動物,白天睡覺,晚上就會出去抓老鼠,到第二天早上就又回到了家。
俗語“寧在墳園壩上坐,不從空屋門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貓的記性很好的,即使離家很遠,也不會丟。但是母雞卻不一樣了,母雞一般只在家周圍活動,一旦跑遠了就會忘記回家的路,記得小時候,家裡養了很多雞,每到傍晚都要跟著爺爺打著手電筒到處找,看來母雞的記性確實不好。

以上這兩句俗語你們聽說過嗎?你們知道這兩句俗語啥意思嗎?你們認為說的有道理嗎歡迎交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