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一刻体验到了真正的贫富差距?

秋雨是场流泪的诗

贫富差距也被称为贫富不均等,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拥有财富的差距。也可以通俗称为“我与土豪大佬的差距”、“吃土与舔酸奶盖子的差距”或者是“随便氪与打死都不氪的差距”。而当我开启游戏世界大门的那一刻,便切身体验到了真正的贫富差距。比如当我打开手机里面的这些手游……


1.《旅行青蛙(旅かえる)》


刚打开《旅行青蛙》时候感觉玩法非常简单,也明白为啥最近在朋友圈等社交圈里都称它为“佛系”放置游戏——通过收割庭院的三叶草(游戏货币)来为自家的青蛙崽儿作旅行准备,然后静待崽儿带着明信片和特产归来……需要准备的东西在商店里就可以用三叶草买到。但同时我也能发现商店里还会有需要消费较多三叶草才能获得的便当/护身符/道具等。于是怀抱着好奇心到网上一查:原来这些道具伴随着不同的价格也有各自不同的加成,会影响青蛙崽儿的目的地/明信片上的动物出现的概率/以及明信片上的装扮等等……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下一个瞬间,我看到了别人贴出来,别人家崽儿带回来的明信片是这样的:



旅途景色多姿多彩,四海之内皆兄弟,多么美妙!


而自己的崽儿寄回来的明信片则是这样的:



知晓贫富差距的这一个瞬间我的内心是拒绝的。为什么!难道我家崽儿是一个在外没人爱的单身呱咩??


很快我又发现,如果仅靠收集庭院自然生长的三叶草的话过程会非常缓慢,三叶草每隔3小时才会长满一次,很难迅速凑足想要购买“昂贵”道具所需量。甚至听说不在桌子上放东西这只呱它!就!不!回!家!了!(养不起则即将永远失去你的呱儿子.JPG)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明明标榜着“佛系”的游戏对吃土不愿氪金玩家的潜在恶意。


这“贫富差距”,真是闻者落泪。



2.《恋与制作人》


最近朋友圈里大多只有两种人,有人在养青蛙,还有人在养总裁和野男人。青蛙自然就是上面的《旅行青蛙》,而总裁和野男人当然就是《恋与制作人》了。


《恋与制作人》,又称《钱与纸片人》或《氪与非洲人》。大概从名字就能知道这游戏对非酋和吃土玩家多不友好,然而不信邪的非洲部落人民依然选择入坑(谁让李泽言/许墨/白起/周棋洛长得那么好看呢!这果然是个看脸的世界.JPG),然后在入坑后不久我就后悔了。这不但是个看脸的游戏,还是个看钱看钱看钱的游戏……


首先,作为一款卡牌恋爱模拟经营游戏,一切都离不开“抽卡”二字;该游戏主要是通过“召唤羁绊”,也就是通过组合卡牌来达到所需要的分数以通过关卡。换言之,就是如果卡牌数值不达标,则会一直卡关;而卡关就意味着,不能推进剧情;最终意味着,你和你的白起/许墨/李泽言/周棋洛男神的恋爱进度约等于一筹莫展,电话短信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于是我勇敢地翻出了我的卡组,尝试过关:



然后不出所料,卡关了。男神再也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甚至都还不会对我笑不会怼我了QAQ(?等等你难道是传说中的抖M吗?)


正在此时,旁边走过一位“家财万贯”的大佬,她看了看我的手机屏幕,边摇头叹息边拍拍我的肩膀。随后拿起她的手机,解锁屏幕,递到我面前说:“看,你要用这张《缱绻乐光》、这张《深陷》和这张《他的温度》就能过这一关了。”


我抬头一看她手中的卡组:



好吧,通关什么的,都由氪金拿限定卡的dalao说了算。


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欧气不足氪金来补吗?!难道要从非洲偷渡到欧洲唯一可能性就是用金子铺路吗!!难道系统送的SR真的不可以通关吗!这就是真!正!的!贫!富!差!距!了!吗!放开我让我过去跟男神约会!!!


吃土非洲部落制作人向你发出诚挚的问候。


心灰意冷的制作人打开手机里(压轴的)最后一个游戏——《奇迹MU:觉醒》;毕竟这个游戏的口号里有“万般华丽,始于奇迹,奇迹华丽,始于羽翼”,作为一大翅膀控(自己号称),肯定要进到传说中的奇迹MU大陆里瞧瞧的!


看到官网的卖家秀是这样的



弓箭手小姐姐的翅膀不得不说真的很赞!随着翅膀强化进阶连带着画风的华丽程度都不一样。低阶时候翠绿晶莹仿佛丛林里东躲西藏的活泼精灵,中阶时候仿佛娇羞的少女蒙着一层淡淡的雾纱,淡蓝之中涂抹着丝丝粉紫;高阶仿佛一生中最光芒璀璨的那一刻,华丽的流光蝶翅仿佛应该是奇幻美妙的梦境里翩翩起舞的仙女裙摆……


好了我编不下去了,因为进入游戏以后,我发现自己是这样的:



而站在城市中央,街道旁边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是这样的:



看到这里我只想说:



PS:这里是“腾讯奇迹觉醒”的官方号,欢迎勇士们关注我哦~更多游戏相关资讯老板娘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奇迹MU觉醒

老家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几个大厂子,那几年经济形势大好,他们家趁着机会发了大财,眼看着家里唯一的儿子长大成人,家里也给找了一个貌美的姑娘,可没想到结婚前却查出来很严重的肾病,当时医生就说最好换肾,透析也可以维持,但是换肾是最好的。

一般人如果没钱基本上都会选择透析,因为换肾就算有肾源,前前后后得花一百来万,不过他的父母马上就同意了换肾,也是运气好,很快就有了肾源,再加上资金到位,他很快就做了手术,术后也有钱应对排异反应,再加上充足的营养、休息,小伙子两年后又生龙活虎了。

当初的未婚妻也没有吹,在他生病时还床前床后地伺候着,毕竟那女孩子家小门小户,后来结了婚,现在孩子都有了,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因为孩子得的是肾病,不能吃盐,很多好吃的都不能吃,孩子馋啊,看到家里的鸭子抓住就往嘴里塞,他妈妈就用白水煮了鸭子给他吃,白水不加盐,不加调料的鸭子能有多好吃,可孩子馋啊,看他吃的津津有味,他妈妈眼里泪水就流个不停,流到嘴里又咸又苦。

后来她终于忍受不了看着孩子病情越来越重,再加上家里也越来越需要钱,他们夫妻两个人又出门打工了,把病重的孩子留给奶奶照看。

再后来,孩子就去世了。

同样的人,同样的病,就因为贫富的差距,一个一家人其乐融融,一个却跟父母阴阳相隔,谁说生死面前人人平等?


陈兰香老师

曾经,我姐带着我逛商场,当她买了一条裙子,599的时候,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我内心里,那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那晚我没睡好觉,一直觉得,怎么会有人买那么贵的裙子,姐姐说我,逛商场就找凳子坐着,也不看看衣服,我心里就想说,劳资买不起啊,逛都不想逛,后来,慢慢工作,融入城市,就好了,能接收那么贵的价格,但骨子里还是觉得贵,很少买那些。


虞姬大小姐

一次在学生时代的兼职真正让我体会到了贫富差距:那时我在一个处在富人圈的大型生活超市里面做促销,就是那种一天100块钱,需要站8个小时的兼职。那是在5.1小长假的时候,别的有钱人都趁着小长假出去旅游了,而我却为了生活费需要在外面做兼职来赚取生活费。刚好那天超市酸奶打折,所以我就在那里挑,挑性价比最好的。而一个25岁左右的已婚妇女和她老公走过来,那女的直接拿了最贵的那种用玻璃瓶装起来的老酸奶,还在旁边问我这个是什么日期产的,我回答是昨天,还顺便介绍了一下这个有多么好,结果那女的来一句:哦,没关系,不用很好,反正我是拿来敷面膜的。EXM?我都舍不得买来吃的,她居然拿来敷面膜,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贫富差距,真是伤透了,更是坚定了我要努力挣钱的想法。


羞涩果果

我说一个我一个非常糗的经历,也是在那个时候才感受到的贫富差距。

记得那会儿我才刚入职场,作为一个从山村里长大的人,刚毕业工作的那段时间是最穷,也是最落魄的时候。

那时候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招商专员。从事的是建材行业,虽然不用拿着各种产品到处跑,但也会经常出差。而建材行业的招商工作,其实就是招经销商来做产品的专卖店或者代理。所以,会经常去见一些大老板。但是一般都会有一个经理带着我去,所以即便会紧张,但不至于丢人。

有一次到广州去见一个VIP级别的大客户,经理临时接了一个紧急任务,就让我一个人去。那次是第一次到广州,人生地不熟的,跟客户打电话联系,约好在XX酒店一楼大厅碰面,我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介绍我们的公司和产品。为了能够早点到,我打了个出租车,在去的路上我不断在内心演练着如何介绍公司和产品。

等到了那个酒店的时候,用“金碧辉煌”来描述真的一点不为过。这个地方一看就是高端人士来往的(在当时是这么觉得的),当时还是个职场小白的我,光是看到这样的一个“豪华”酒店,我就已经非常紧张了。一时间我竟然忘记了我之前的所有演练,脑袋里一片空白。

我看还有十分钟到我跟客户约定的时间,我给客户打了个电话。客户说他已经在大厅了,让我直接到8号桌。我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就往酒店里面走去,然后“DUANG”的一声,我撞到了酒店的落地玻璃上。这一声巨响,引来了酒店里无数人的眼光,这时候我看到了很多“鄙夷”、“嘲讽”、“轻蔑”的眼光。

广州的天气很热,由于紧张的缘故,我额头上有很多汗水,这一撞,把干净的落地窗撞上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印渍。慌忙的我,干净拿出揣在兜里的纸巾来擦,可谁知道,我那个纸巾兴许是揣久了的缘故,刚拿出来就飞舞起很多白色的粉尘(应该有过这样经历的朋友吧),结果是越擦越脏……后来,酒店大堂经理过来检查了下玻璃,只是撞赃了而已,也没有多追究。

而这一切都被我的客户看到了,等我唯唯诺诺地来到客户身边,表明我的身份后,客户“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那一刻,我真想钻地缝啊。

当时,我除了感到很糗以外,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贫富的差距。可能差距的不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更大的差距来自眼界,见识和心态。

不过后来这个客户还是和我签了。很久以后,这个客户跟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有次他跟我说为什么跟我签合同。

这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他说:“我曾经和你一样,当时没有人帮我一把,所以我才自己创业,辛苦奋斗到现在这样。”

而这句话为什么然我记忆犹新,是因为:“我被他帮了一把,所以我现在才混成这样???????”

(其实,我是感动的,最后这句话纯属调侃。)

我是知阳,欢迎跟我一起交流职场。


衣柜诗人知阳

大概是在看完这部谈高考的《出路》纪录片之后吧


导演郑琼

郑琼,纪录片《出路》导演。从2009年开始跟拍3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记录下他们在此后六年里发生的故事:

马百娟,甘肃会宁的农村孩子,她喂猪、做饭、背谷子,笑嘻嘻地走十几里盘山路,去读只有5个学生的小学;

徐佳,湖北咸宁的小镇青年,天不亮就从出租屋起床,在被书本、试卷围起的课桌上,紧绷着脸备战第三次高考;

袁晗寒,出生在北京的都市少女,高中退学后,画画、写诗,一边准备申请留学,一边自己做家具开咖啡厅......

开 始

故事伊始,三个孩子的眼神中都闪着对光明未来的无尽向往和蓬勃朝气。

从左到右:马百娟,徐佳,袁晗寒

2009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头寨子镇野鹊沟村,11岁的马百娟坐在黄土包上,用唱歌般的调调念着自己的作文,背后是散落在土坡上的矮房子,和远处零星点点的苍茫大山。

她说,“长大后要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

可其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家庭原本并不打算让马百娟上学,“念书干啥,念完要是考不上还不是回来种田吗?”——村子里的老师劝说了很多次,年过60的父亲才勉强同意马百娟上学。

2007年,徐佳的父亲试开亲戚的大卡车,结果连人带车栽下山去,死前,他给老婆留下一句话,“爬也要供孩子上学”。所以,当年高考失败,徐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读,他立志要考上大学,把录取通知书拿到父亲的坟头。

可连续两次的高考失利,让徐佳对失败已经有了恐惧,面对镜头说起高考,他仍是条件反射地眨眼、冒冷汗、咽口水。

亲戚朋友用最朴素的话语安慰他,“你现在努力就行,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学校老师拿励志话语和往届复读生的成功案例刺激他;可高考这条路本来就没有什么完全的领路人,徐佳只有自己调整自己。

2009年6月7日、8日,徐佳第三次走进了高考考场。

而在徐佳高考的那个夏天,北京一幢带有泳池的小别墅里,17岁的袁晗寒坐在秋千上,一边晃荡一边与郑琼聊起了退学——留级一年之后,眼看着成绩又要不及格,出于“被开除不好听”,袁晗寒离开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我恐慌的不是没事干,而是会不会一直没事干。”

袁晗寒虽然年纪不大,但逻辑清晰。她很快打破了看碟,写诗,画画,让漫长的夏日白天无聊溜走的状态,在南锣鼓巷和后海之间租下一家店面,2万块钱一年,然后自己画墙壁、做桌椅、开咖啡店。

郑琼问,妈妈为什么要给2万块,让她去做这么一件打水漂的事情,“去学校也要钱,就当交学费了”。在妈妈眼中,袁晗寒的爱好大过一切。

后 来

时间一溜烟跑到了2014年。

16岁的马百娟挺着个大肚子,和身边的人谈论着孩子、尿布和丈夫。

原来2年前,上学晚、学习进度也跟不上的马百娟被哥哥带着办了退学,“我在学校什么朋友都没有,我变得越来越不爱讲话”,她在作文里写道。马百娟也失去了像唱歌一样朗诵的能力,她举着稿纸挡住脸,含糊不清地念着:“我想外出打工挣钱,去帮助家里,为哥哥减轻负担。”

马百娟在街头游走,寻找务工信息。一间“工资1000多块”的酒店差点让她以为儿时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可几番对话下来,经理不客气地告诉这个几乎什么农活都会干的女孩:“前台需要会使用电脑,其他工作也需要技术”,“你目前的状况,可能洗碗都没人会要你”。

回到家后,马百娟坐在附近干涸的河坝上,揪着枯黄的草叶,愣神,摇头。

两年后,16岁的马百娟终于找到了出路——嫁给亲戚家的哥哥。

“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对她的命运,其实父亲早已盖棺定论,“再没有别的出路”。

一晃来到了2015年。

北京女孩袁晗寒留德归来,去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同年,她注册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内容是帮买主找到想要的艺术品。

原来,6年前开的南锣鼓巷咖啡馆没多久就倒闭了,她开始了自己的欧洲各国周游史,最后成功进入德国杜塞尔多夫攻读艺术方向的硕士。

全世界顶级学者艺术家都去那里讲学、开讲座,可袁晗寒并不当回事——德国让她感觉像一个发展到头的养老国家,虽然生活顺遂,但她还想回国再折腾一下,“看看国内这个环境需要什么”。

对袁晗寒来说,试错成本是低的,因为后面,永远会有一个家庭为她兜底。她可以选择学业,选择职业,也可以选择随时换个目标。

又过了3年,2018悄然而至。

湖北青年徐佳大学、工作、结婚,在武汉有了房子车子,还给母亲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虽然他目前奋斗的终点,远没有到达袁晗寒的起点,但徐佳扎扎实实是三个人中,唯一一个确实被高考改变命运的人。

第三次高考过后,徐佳进入了湖北工业大学。从踏入校门的那天起,徐佳就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在500元和1200元的学校宿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了500元的。

大学的每个假期,徐佳都是在打工中度过的;在校期间,他唯一参加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科值班,因为每个月会有120元的收入。徐佳笑说,自己是“掉到钱眼里了”。

大学毕业后,徐佳进入到一家电力公司工作,工资不高,却工作至今。这个农民工的孩子,从奋斗伊始就知道,自己只能比别人走得更稳。

出 路

马百娟,袁晗寒,徐佳,像是三个阶层的缩影。

第一个出生在大山里的姑娘,三年级时就被退学了,一直没有走出大山,余生的路几乎可以一眼望到头;

第二个生活在国际都市的少女,即便退了学也有强大的家庭经济条件为支撑,她可以自由地做任何想做的事,无所畏惧,“如果代价能处理好,傻帽儿一下又不会怎样”;

而对第三位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徐佳来说,命运似乎不能提供太多选择,高考,进大学和找工作就是他生活或者生命的全部,他几乎从来不想“我为什么而活”的问题,他只想为自己狭隘的生活找一条出路。就像我们的大多数:强烈希望改变自身状况,有一个更好的物质生活。

阶层就这样被清晰地划分了出来,远在高考之前,生命开端,许多人会为此焦虑、愤怒、心有不甘,可徐佳告诉你,“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在一个只论输赢的社会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可能,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要离开哪里,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这个文化有觉察和反省,并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人生就像一场不公平的赛事,人人渴望第一,而高考确实可以让你在这场赛事中不至于落后太多。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高考走出大山,也不是所有人都只能通过高考找到出路,“你有你生活的精彩,我羡慕你,但我也有我生活的快乐”。

无论出身怎样,结局如何,每个人在寻求自己的出路时都有希望和困境,都有欢喜与悲愁,只是博库君更希望,你们在赛场中奋力拼搏之外,还能在旁边空地上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END-


博库图书馆


LADDodgers

说说留学生圈子吧,室友五个,一个军三代,一个家里是国内某著名建筑师儿子,一个爸爸是某上市集团老总,还有一个母亲是某银行行长,还有一个家境一般,留学生圈子确实乱,非富即贵。毕竟一个月生活费起码就得1500刀,但是大部分人家里管的都很严,剩下一部分才浪的,毕竟美国现在对留学生要求很高,绩点低的直接遣送回国。


qzuser17244032

2005年大学毕业,寝室老三追随女朋友的脚步,去了深圳。一年后,两人结婚,在深圳省吃俭用供了一套房,当时那里的房价已经接近每平米一万元了。几乎同一时期,我在沈阳也按揭了一套房子,一环里,一平米3460。我俩的房子面积差不多大,他每个月的房贷却是我的三倍还多。

当时每次打电话,老三都会向我倒苦水,说太累,他两口子每个月工资交完房贷也只够吃饭,一点钱攒不下。当时我还窃喜,没到压力那么大的城市去发展,留在沈阳多好!

去年,老三两口子终于忍受不了深圳的高压力。他和我说,该给孩子选择好学校了,但深圳一套学区房比天价还天价!政策上倒是可以租学区房上学,但光租金一个月就要两万元。

最后,老三决定举家回东北发展。然后,深圳房子卖了1200万+,据他说,这还是着急回来给孩子办学区,便宜卖的。

现在,老三两口子在沈阳置办了房产,给孩子也选好了学区房,银行里还躺着1000万的存款,虽然现在嗷嗷降息,但一年的定期利息也不会低于15万,这就已经高过我的工资了。。。

同样的工薪族,毕业10年后,因为房子所在城市不同,我和老三已经是两个阶级的人了。


瑤不可及1

大二在校学生,班里有的同学手机一个接着一个的换。但是自己却不能这么任性的换手机。

自己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买了一部700多的手机,用了半年多卡的不行不行的了,但是不好意思给父母开口换手机,大一快要结束的时候想着拿了奖学金再换吧,但是奖学金拿到手了才发现自己还是不舍的换,就一直用到了大二上学期,最后卡的实在不行了,上个QQ空间都得等半天,有时候还会自动结束程序。大二下学期换了一个1000左右的手机,用的很流畅,很满意。

虽然平时手机没有其他同学用的好,平时花钱也不会像他们那样大手大脚,但是感觉自己比他们过得都充实。现在家庭条件虽然差点但是也能负担得起大学的开销。父母都不容易,在校好好学习,等以后有了好工作努力赚钱。希望以后父母在为自己买东西的时候不会不舍的买,希望以后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自己能满足孩子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