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超級牛散的感悟:用最賺錢的方式去賺錢,三年實現財富自由

白手起家的投資鬼才——伯納德·巴魯克

巴魯克(1870~1965),美國金融家,政治家和政治顧問,股市的投機者。他既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範,又是善於把握先機的股票交易商,既是手段靈活的投資商,也是通曉經濟發展的政治家。人們對他冠以投機大師,獨狼,總統顧問,公園長椅政治家等名號。然而人們更願意稱他為“在股市大崩潰前跑出的人”。

A股超級牛散的感悟:用最賺錢的方式去賺錢,三年實現財富自由

創造第一個奇蹟

1897年,巴魯克創造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奇蹟。那年春天的華爾街,美國煉糖公司的股票開始暴跌,陷入悲觀情緒的人們開始瘋狂地拋售。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參議院正在討論一項降低國外糖進口稅的提案,同時眾議院也正在進行類似的立法程序。參議院的一舉一動時刻牽動著股市的漲跌。

但巴魯克堅信參議院不會通過這項提案,他認為西方的甜菜種植主們和華爾街一樣希望通過關稅保護來獲得更大的利潤。於是,他用300美元為定金,購入了3000美元股票。後來,果然如巴魯克所料,參議院否決了這項提案,美國煉糖公司的股票連續暴漲,僅僅300美元,就讓他賺了60000美元。

30歲成為百萬富翁

1898年,巴魯克的投資才華再次讓華爾街感到了震驚。1898年7月3日,正在新澤西州朗布蘭奇陪妻子和家人共度週末的巴魯克從老闆豪斯曼處得知西班牙艦隊在聖地亞哥已經被美國海軍殲滅,美國已經取得了美西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巴魯克立刻意識到,這一勝利意味著,戰爭即將結束,美國的金融市場將隨之快速反彈,甚至有可能出現強勁勢頭。第二天是7月4號國慶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按照慣例將停業一天,但是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應該和往常一樣正常營業,此時如果在倫敦低價購進股票,然後在紐約高價拋出,中間的差額利潤將是可觀的。

可難題是,巴魯克如何在第二天倫敦證券交易所敲鐘開盤之前,趕到位於紐約的辦公室。由於時差,倫敦證券交易所開盤時,紐約才剛凌晨5點鐘。由於國慶日前一天已經沒有到紐約的火車,巴魯克急中生智租了一列專車連夜向紐約狂奔,最終在天亮時趕回辦公室,向倫敦發出了大量吃進股票的電傳。第二天,因為相信和平將帶來好運,證券交易所的股票開始紛紛上漲,巴魯克讓老闆和自己都穩穩地賺了一大筆。

當時,在華爾街比拼的投資者,幾乎每個人都是某一領域的高手,或者經紀專家,或者風險投資家,或是場內交易人,投資銀行家,而巴魯克卻能在短短的時間裡將所有這些角色集於一身,成為投資的“多面手“。從1897~1900年大約三年的時間裡,巴魯克的個人資產上升到了100萬美元,從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變成了令人羨慕的百萬富翁。而在1916年,巴魯克的淨收入已經達到200萬美元。

伯納德·巴魯克的十句經典投資心得:

1.我能躲過災難,是因為我每次都拋得過早。

2.當人們都為股市歡呼時,你就得果斷賣出,別管它還會不會繼續漲;當便宜到沒人想要的時候,你應該敢於買進,不要管它是否還會再下跌。

3.新高孕育新高,新低孕育新低。

4.誰要是說自己總能夠抄底逃頂,那準是在撒謊。

5.別希望自己每次都正確,如果犯了錯,越快止損越好。

6.誰活得最久,才活得最逍遙,才賺得最自在。

7.他們不是被市場打敗的,是被自己打敗的。

8.作為投資者,肯定有些股票會讓人賠得刻骨銘心。

9.一個人必須理解理性和情感在交替影響市場時的相互作用。

10.對任何給你內幕消息的人士,無論是理髮師、美容師還是餐館跑堂的,都要小心


什麼是海龜交易法則?

海龜交易法則是將數學手段運用於投機市場的一種投資方式,海龜交易法則主要有六大核心點,分別是:

1.市場—買賣什麼

選市場:海龜交易法則採用了一種市場過濾法,叫做趨勢市場過濾器,只有某個市場50天內的平均波幅超過了300天的平均值時,即波動出現趨勢,才能考慮在這個市場做長期交易;而對於50天內的平均波幅低於300天均值的市場,只有小波動,就只能考慮短期交易。海龜採用的“趨勢跟蹤法”屬於長期交易,所以我們只選前者——有波動趨勢的市場。

2.頭寸規模—買賣多少

買賣多少既影響多樣化,又影響資金管理。多樣化就是努力在諸多投資工具上分散風險,並且通過增加抓住成功交易的機會而增加贏利的機會。正確的多樣化要求在多種不同的投資工具上進行類似的(如果不是同樣的話)下注。(概率問題:順勢組合比單一品種容易分散風險提高成功率。)大多數交易新手在單項交易中冒太大的風險,即使他們擁有其他方面有效的交易風格,這也大大增加了他們破產的機會。

3.入市—何時買賣

海龜用兩個相關的系統入市,這兩個系統都以唐奇安的通道突破系統為基礎。突破,定義為價格超過特定天數內的最高價或最低價。系統一—-以20日突破為基礎的偏短線系統(價格超過前20天的最高價或最低價)系統二—-以50日突破為基礎的較簡單的長線系統(價格超過前50天的最高價或最低價)

4.止損—何時退出虧損的頭寸

長期來看,不會止住虧損的交易員不會取得成功。關於止損,最重要的是在你建立頭寸之前,你已經預先確定退出的點位。如果市場的波動觸及你的價位,你就必須每一次都毫無例外地退出。在這一立場上搖擺不定最終會導致災難。海龜以頭寸風險為基礎設置止損。任何一筆交易都不能出現2%以上的風險。

5.離市—何時退出贏利的頭寸

海龜的離市:

系統一離市對於多頭頭寸為10日最低價,對於空頭頭寸為10日最高價。如果價格波動與頭寸背離至10日突破,頭寸中的所有單位都會退出。

系統二離市對於多頭頭寸為20日最低價,對於空頭頭寸為20日最高價。如果價格波動與頭寸背離至20日突破,頭寸中的所有單位都會退出。

海龜在入市時一般不會設置離市止損指令,但會在日間盯著價格,一旦交易價格穿過離市突破價,就開始打電話下離市指令。何時退出贏利頭寸的問題對於系統的收益性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不說明贏利頭寸的離市的交易系統都不是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

有一個古老的說法:“落袋為安,你永遠不會破產。”海龜不會同意這種說法。過早地退出贏利頭寸,即過早地“落袋為安”,是採用趨勢跟隨系統交易時最為常見的錯誤之一。價格從來不會直來直去;因此,如果你想趕上一段趨勢,就有必要讓價格背離你運動。在趨勢的早期,這通常可能意味著眼看著10%到30%可觀的利潤逐漸成為小幅虧損。在趨勢的中期,這可能意味著眼看著80%到100%的利潤下降30%到40%。減輕倉位“鎖定利潤”的誘惑可能會非常巨大。

對於大多數的交易員,海龜系統離市或許是海龜系統法則中唯一最難的部分。等待10日或20日新低出現通常可能意味著眼睜睜地瞅著20%、40%甚至100%的可觀利潤化為泡影。

人們具有一種想要早點離市的強烈傾向。你需要極強的紀律性才能為了繼續持有頭寸,直到真正的大幅波動到來而眼看著你的利潤化為泡影。在大幅贏利的交易中,遵守紀律和堅持原則的能力是成功老道的交易員的特徵。

6.策略—如何買賣

入市指令:

理查德.丹尼斯和威廉姆斯.埃克哈特建議海龜在下指令時不要使用止損。他們建議我們觀察市場,並且在價格觸及止損價位時下指令。(盤中止損而非收盤價定止損)我們還被告知,一般比較好的做法是設置限價指令而不是市價指令。

買強賣弱:

如果信號突然出現,我們總是在最強的市場買入,在最弱的市場成批地賣空。同時,我們也會只在一個市場上建立一個單位的頭寸。例如,我們會挑選最強的具有足夠的成交量和流動性的合約月份,而不是同時買入二月份、三月份和四月份的原油。

股市永遠不變的真理

1、順應長期趨勢做多。這是穩健的老手操作手法,不看小趨勢,不看分時指標,而是隻看周、月K線變化,這些長期指標修造好了,從容買進股票,反之,所有的紅盤反彈都不參與。

2、買的時候遲一點,讓其他資金幫你把底踩結實些;賣的時候,比人家先一步,這樣可能少賺一點錢,但是,迴避了被套的風險。

3、下跌趨勢裡的紅盤反彈都是貪婪者的墳墓。

4、高位連續拉高,目的就是為了派發或自救。這個認識一定要根深蒂固。對長莊介入的個股而言,通常很少會急拉暴漲。

5、就行情整體發展趨勢而言,中級以上的反彈行情,總有風水輪流轉的時候。

6、雪崩過後的底,需要一定時間的震盪才能夠完全新的上升浪。

7、洗盤所造成的底部是越來越高。而出貨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一個時期內的低點越來越底,前者為了不被市場發覺,因此,經常以大陰線方式嚇唬看盤者,後者呢,則以極具誘惑性的大陽線吸引人們的目光。

8、短線操作的判斷可以參考10日線,中線操作則以30日線為主,長線則是60、120、250日線。30、60日均線是判斷大勢的關鍵。既然多頭有信心解放30日線以下的套牢盤,就足以說明主力已經胸有成竹地發動了一輪時間長度不小於3個月的大的反彈行情。同樣的道理,行情要宣告徹底結束,一個重要的識別標誌就是跌穿30日線,並且超過兩週不收復,乃至隨後的60日線也失守。

9、判斷主力資金是否出走或者是否有出走意圖的幾個判斷依據,其一是換手率超過10%警戒位,其二是成交量比最近交易日持續放大幾倍,其三是技術破位,其四是無量陰跌替代放量暴跌,典型的破綻就是每次的反彈都走不過前期高點。

10、無數事實說明,越在意短線波動,越會做不好長期投資。過分強調短期指標的作用,其實是庸醫誤人!

11、一隻個股短期連續上漲50%再出現15%以上換手率都是需要高度重視的特徵,這個階段已離股價見頂不遠。

12、三十日線是個股重要的支撐線,任何股票跌破此位置,兩週左右的時間不能夠主動收復,都要警惕股票趨勢變壞。

13、市場的風險就是漲出來的,而機會則都是跌出來的。對大盤來說是這樣,對個股也是如此。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對任何高位滯漲的對象必須高度小心。要特別警惕高位巨量換手不漲的情況。低位換手的活躍意味著大行情的隨時出現,高位的換手積極,我們應該警惕主力的逃亡。


他的成功就像一部小說或一場電影,充滿了美國式的傳奇。

中國的投資者多半都知道沃倫·巴菲特,但未必都知道威廉·歐奈爾。如果把巴菲特稱之為"股王",那麼這位白手起家、而立之年便在紐約證交所給自己買下一個席位的歐奈爾,顯然更像是一位諄諄教導並且身體力行的老師,從選股、選擇買賣點以及散戶通過購買基金賺大錢,到如何在茫茫股海中抓黑馬等投資策略,他都考慮到了。

A股超級牛散的感悟:用最賺錢的方式去賺錢,三年實現財富自由

從500美元到20萬美元

歐奈爾出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正值美國經濟瀕臨崩潰的大蕭條時期。在德克薩斯州,他度過了少年和青年時期。

21歲那年,剛剛告別校園的歐奈爾以500美元作為資本,開始了生平第一次投資----買了5股寶潔公司的股票。1958年,他在海頓一家股票經紀公司擔任股票經紀人,開始了他的金融事業生涯。也就是從那時起,他開始了對股票的研究工作,這就為他後來形成一整套獨特的選股方法奠定了基礎。

1962年-1963年,他通過克萊斯勒、Syntex等兩三隻股票的交易,把投入的原始本金----500美元,增加到了20萬美元。60年代初,正當而立之年的歐奈爾用在股市中的收益為自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購買了一個席位,併成立了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專門從事機構投資的股票經紀公司----歐奈爾公司。該公司在市場上率先推出了跟蹤股市走勢的計算機數據庫,後來才有其他公司仿效。1973年,歐奈爾創建了"歐奈爾數據系統公司",建立了龐大的數據圖表中心,為普通投資者服務。此外,他們還出版"每日圖線",每週向投資者提供日K線圖。目前,該公司不僅為600多家大機構投資者服務,而且向30000多位個人用戶提供每日股市分析圖表及大量的基本面和技術面的分析指標。

挑戰《華爾街日報》

1984年,歐奈爾向權威的百年老報----《華爾街日報》發起挑戰,創辦了《投資者商報》,這是美國報界中全新的模式。該報為每日刊,力爭給投資者提供最可靠也最急需的信息。

1984年,報紙每日的發行量還不到3萬份,而《華爾街日報》卻已經超過200萬份。相比之下,年輕的《投資者商報》顯得勢單力薄。但到了1988年中期,《投資者商報》的訂戶已經超過了11萬,而且發行量還在不斷加速增加。從1990年到1995年,該報紙的發行量就上升了93%。歐奈爾始終認為,《投資者商報》的發行量最終能夠達到80萬份。他毫不動搖的信心源於《投資者商報》的"拳頭產品"----該報所提供的金融統計數據是獨此一家,如有關每種股票的市盈率、相對強度指標、成交量變化百分比等等。目前,該報在全美各地均有且售,也是美國報業中成長最快的報紙之一。

1988年,歐奈爾將他的投資理念寫了一本書----《如何在股市中賺錢》。該書第一版銷售量就超過了40萬冊,後來還進行了幾次再版。該書被著名的網上書店----亞馬遜書店評為"五星級"。

此外,歐奈爾還創辦了新美洲基金,該基金的資產目前已經超過20億美元。

儘管歐奈爾又開公司又辦報,但這些絲毫不影響他作為投資大師的出色表現。追隨他的投資者每年的平均收益均超過40%。他最出名的兩次是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整版廣告,預告大牛市即將來臨。這兩次廣告預告時間非常準確:一次是1978年3月,另一次是1982年2月。

威廉·歐奈爾投資名言

1、止損是投資的第一要義,是最重要的原則。

2、我們投身這個市場,不是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而是在自己判斷正確的時候賺錢;在失誤的時候,及時糾正這個錯誤。

3、只要努力工作,每個人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倘若你遭遇挫折,不要洩氣,應該回頭看看,總結一下經驗得失,並加倍努力。

4、股市贏家的法則是,不買落後股,不買平庸股,全心全意鎖定領導股。

5、逢高買入,更高賣出。


如何進行投資思維

一、走進黑暗

成功的投資背後也都隱藏著一個成功的思維故事。

投資是一種思維,首先我們想到的就是思維束縛的釋放,不侷限於眼前和現在。

走進黑暗

在慣有的思維充斥了我們所處的環境之後,無論是在何時何地,其總是在教導我們走出黑暗,邁向光明。事實上,光明僅僅是大眾所認為的光明,在市場的磨練中,光明常常並不能讓處於市場中的投資者獲得實惠。此刻,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一個人在晚上把鑰匙弄丟了,周圍除了一盞的路燈之外一片漆黑。當別人經過這裡時,看到他在路燈下尋找鑰匙,於是問他“你的鑰匙是丟在這裡了嗎”,他的回答是我只能在這裡尋找,因為即使丟在黑暗處我也找不到。

究其原因是對光明的依賴而造成了行為上的軌道偏離。於是,我們帶著這個思路走入市場。在市場中,投資者耳邊經常聽到各種理論,而各種理論之間的互相貶低和爭鬥在市場中也屢見不鮮。如果帶著走入黑暗的思路來看待這個市場,我們會很驚訝的發現所謂的經驗理論只不過是路燈照亮的一小塊區域,而更大的更富有誘惑性的經典思維往往就隱藏在黑暗中。在市場中對各種理論的依賴成為一種慣性,殊不知這些理論在其未成為經典之前就是生長在黑暗當中的。對現有理論的膜拜正如對考試及格線的崇拜一樣,可是及格線就一定是60分呢?未想到在潛移默化中其已成為一條條框框。當初於黑暗中時,誰又能想到心理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績!而在市場中,如何走入黑暗的問題實際就是如何創新的問題。目前,創新的含義有很多種,融合現有的理論,綜合應用;全面創新,獨成體系,將其他學科交叉運用到市場中,形成邊緣理論,混沌理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門戶派別之爭基本上是毫無意義的,關鍵是將理論與個人性格、能力等全面地結合起來,唯有如此,才可將其威力發揮出來並取得成績。由此,思維的觸角到達了計算機時代交易系統的應用領域,當越來越多的系統軟件在金融工程方法的支持下應用到市場中時,也同時為市場帶來更多的失望,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設計者和操作者的性格、經歷、心理素質等是如此不同,設計和應用的脫節已經成了交易系統應用的一處弱穴,再加上應用本身是一種藝術,交易系統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考驗。於是,創新之後的如何結合這一問題所當然地也成了市場人士不得不去面對的使命。

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曾經轉述過一個關於蜜蜂和蒼蠅的絕妙實驗。在實驗中,實驗人員把六隻蜜蜂和六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會發生什麼情況?

接下來,實驗人員觀察到一個現象,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

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以及它們的智力,蜜蜂才滅亡了。

站在蜜蜂的角度,瓶子的出口必然應該是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於是,它們一直重複的這種自以為符合邏輯的行為。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根本沒有被光亮所吸引,四下尋找,無論是黑暗還是光明的地方,結果順利逃生。

走入黑暗並不意味著盲目創新,而是不要去盲目地崇拜。上帝存在與否的意義並不大,關鍵是看上帝的存在對實際的影響。市場是一個平臺,其歡迎任何假設,接受所有真憑實據。如果在實務中要需要事實就去看事實,需要宗教去信宗教,需要實驗就去做實驗。如果一種信念能夠幫我們一步步地前進,那它就是真理,就具有現金價值。誠然在黑暗的摸索中不可否認要面對諸多挫折和磨練,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已經開始考慮市場的真諦這一問題?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後,也許走入黑暗後我們便會發現市場的另一種光明。真正可怕的不是黑暗,而是在多變市場中的無知。看到的是有限的,而看不到的卻是無限的。

二、生於憂患

土著美洲人去打獵時,大部分人會去已探明的獵場,也有一部分人會分成不同方向去尋找新的獵場,挪威的漁夫也是如此。作為投資者,在市場中也應該考慮在利用現有優勢的同時去開拓新的領域。由此,我們已經出了風險管理的思想,風險管理的意義不僅是保贏和止損,還包含著投資者能夠在利用現有方法賺錢的同時保持危機感。市場的噪聲問題在任何層次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消除,咋承認並接受噪聲是不可避免的這一前提下,理所當然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完善噪聲控制策略,即風險控制策略,培養憂患思維。

在市場的實際操作中,單向的做多機制使很多投資者的思維具有單一性的特徵。在只有做多才可以獲利的市場中,對風險管理的忽視也並不鮮見。風險管理並沒有扼殺在市場中贏利的機會,反而在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會創造出更多的機會和另一種保障機制。

在實踐中,投資者更多地用到了風險管理最後的賣出環節,即保贏和止損環節。其實在把止損作為一種投資成本來看待時,風險管理似乎變得過於簡單。風險管理的層次淪落到這個地步無疑是對它的一種誤解。僅從市場操作這個層次來看,從開始考慮買入直到最後賣出的全部過程,每一環節都蘊藏著這種思想,如果帶著這種思想就會看到與操作本身並列的一個過程,那就是資金管理,在市場中市場為了利益而考慮太過微觀,投資者是不是忽視資金管理了呢?資金量的大小決定的僅僅是資金管理在整個戰略中的百分比,其並不能決定是否需要資金管理。當然,風險管理是有背景的,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滑雪、賽車比賽以及很多高難度的特技表演中專業性的風險控制一樣,投資的風險管理是專業的,是在自我有控制意識及能力領域對風險的把握。同樣地,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我們從事那些難度不一的比賽或表演,無疑是毫無風險控制能力的。

記得在一次講座中,主講人是華爾街的風險管理專家,他講了很多關於風險管理的定量技術,最後卻著重強調了風險管理是一種藝術。風險管理並不能用定量技術去完全地測量和控制風險,但它卻為我們提供了避險的思維,讓我們在面對風險的時候,把這種結果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風險管理的關鍵在於掌握了技術之後所運用的藝術,在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之間保持平衡是風險管理的本質。風險的內涵和外延一直處於變動之中,某天的可接受成了另一天的賭博。過分依賴聰明的模型和“黑箱”是不是屈從於一種現代版的信仰。於是在風險管理這一充滿迷霧的大海中,我們就如一葉小舟,在迷霧中航行,航行中的路途艱辛不必多言,迷霧中的不確定性卻賦予了我們前進的誘惑。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都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的問:“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什麼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為了現在,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所以平時我就要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很多人會思考,怎麼樣才能在股市成為贏家呢?

首先在股市要獲得成功,需要做到兩項基本原則:止損和持股耐心。在操作中,你可能不願意小賠出局,總想著等他稍微回來一下再走,結果反而越陷越深,從小賠變成了大賠,當到達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更不願意認賠出局了,只會死扛,想著以時間來換取日後的空間。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我們買的票是對的,但是卻盈利很小。究其原因,股票往往只漲了一點的時候,很多人就心慌了,開始著急要獲利了結。雖然自己知道這個是一隻好票,但是還是拿不住,往往賣出後,錯失了百分之幾十的利潤。

如果你想著金融市場中的操作都是憑運氣的,輸贏都是在賭。不按照上面的兩項規章去操作的話,你不能長期在市場中生存,只會被市場淘汰掉。在金融市場中要有規則,進而約束自己的行為。

上面說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很難的事情。如果在股票的買賣中能嚴格的按照上面的思路來,很大程度還是可以把自己的損失儘量的控制,並且保持較大的利潤的。

A股超級牛散的感悟:用最賺錢的方式去賺錢,三年實現財富自由

買賣中,具體來說,心理上的控制我們還要注意以下的內容:

1.買賣信號出來後,毫不猶豫

股市中有句廣為人知的話: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它形象地說明了掌握賣出信號的重要性。其實,在實戰中不僅有買入、賣出,還有空倉,在空倉期投資者可以觀察市場,等待機會的到來。要知道,休息、觀察、等待是為日後的操作做鋪墊。

2.倉位的控制

實戰中精準的操作步驟來源是思維準確,交易依賴於市場評判,而市場評判則必須要有一套計劃作支撐,計劃是否全面、可執行性等都對投資交易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計劃制定不僅包括前期動作,還包括倉位分配、資金管理。因為資金管理能夠反映出投資者的內心世界,好的資金管理不僅能夠維繫交易者和市場的關係,還有利於投資者充分發揮,高效操作。

很多人,也會看很多的學習文章,但是看了後還是覺得應用到自己的身上可能效果有限。但是金融市場確實是殘酷無情的,每個人可能都會教過“學費”,那我們還是要學會總結經驗,不能要學費白交了。

資金控制、心態控制一樣都不能缺。炒股是門真的技術活,雖然我們說股市有主力在,他們有能力掌控一隻股票短期方向,但是對一個優質上市公司的價值投資,也是我們在這個市場盈利的最終途徑。


在股市中多數人認為的謬誤往往會變成少數人賺錢的真理

真理就應該是絕對正確的道理。但是,任何事物是變化與發展的,所以真理是相對的,凡是在適當的時候正確的而且是改變常理的道理都可以稱之為真理。一個道理只有當它正在改變常理的時候可以用真理來稱謂,而當它被廣泛接受以後又變為常理了。在哥白尼那個時代,人類一直將太陽繞著地球轉當作常理,而哥白尼認為地球繞著太陽轉,這樣就要否定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個常理,又成為真理了。

實際上,一些真理在被人們認可前往往表現出許多缺陷與謬誤,因此,大多數人只能拘泥於常理,滿足於大多數的經驗,而對於那些超出自己認識範圍的東西,或者反常規的道理不理不睬,甚至完全詆譭。那些跳出常理的思維中,有絕大多數都遜於常理,甚至是荒謬的,但這不是要求自己必須拘泥於常理的理由。因為,在探索真理的路上,幼稚和荒謬永遠伴隨著這些人。所以,不僅真理在少數人手裡,而謬誤也在少數人手裡。

“曲高和寡”成語故事裡講,宋玉是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學生。有一天,楚襄王問宋玉:“現在不少人對你有意見,你是不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宋玉轉彎抹角地回答說:“有位歌唱家在我們都城的廣場上演唱,唱《下里》《巴人》這些通俗歌曲時,有幾千聽眾跟著唱起來;唱《陽春》《白雪》這類高深歌曲時,能跟著唱的只有幾十人;到了唱更高級的歌曲時,跟著唱的只有幾個人了。從這裡可以看出,曲調越是高深,能跟著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正是因為超脫於世俗,所以不被世俗認可。

正因為謬誤也在少數人手裡,那麼多數人認為的謬誤反而不一定是謬誤,往往又變成少數人賺錢的真理。例如,在股市中多數人認為股票應下跌時買入,上漲時賣出,如果上漲時買入就是謬誤。其實不然,若突破新高,主力反而繼續做多。再如,虧損的股票不要碰或市盈率高的股票不能買,這是多數人的觀念,但是有時候少數人不認為那樣,反而在市盈率高時買入,因每股收益低,股價也低;在市盈率低時又賣出,因每股收益高,股價相對也高。這樣豈不是能賺大錢。多數人認為正確的東西,往往就是錯誤的,“真理始終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謬誤也是,因為與真理是孿生兄弟,而一旦真理被多數人掌握了,在股市則又變成謬誤了!

所以,你身在股市但賺不到錢,也許就是你沒有站在少數人的隊伍中。當你總感覺自己找不到少數人的隊伍時,一個較簡單的方法是,你可以發現大多數人失敗的思維,包括自己,然後運用逆向思維去指導自己的行為。例如近期一買股票就被套,你是否考慮當你發現一個好股票正要買進時,再等等,直到大跌後買入。經常學會空倉,“不做”也是做。實際上,當事物到極致或臨界的時候,所反映出來的規律往往是違反常理的;也就是當事物表現出有悖常理特徵的時候,則一定是位於臨界狀態,極有可能會揭示出事物現象背後本質的東西。所以,要想成為掌握真理的少數人,在股市博弈中,“謬誤”越多,反而離成功就越近。先要靠近謬誤,但絕不可犯同樣的錯誤。

再如,某支股票基本面較差,如下年度再虧損,上市公司瀕臨摘牌退市風險,多數人當然是嫌棄拋空,一瀉千里,股價也跌的很低。但主力資金早有預謀,已瞭解該公司下年度力爭扭虧的信心非常堅決,而且又有當地政府擬出面進行資產整合的預期,而一旦上述預期變現,主力在低位早已吃足的籌碼會上漲許多,此時正是沽出的良機。但在多數人眼裡,當初瀕臨退市時竟然買進該股票真是不可思議!更為奇怪的是,多數人在看到該上市公司已扭虧為盈,而且發現如果資產重組成功這支股票會大漲,現在如不大量買入,那隻能是傻瓜,結果他們又被高位套牢。

實際上,謬誤和真理只差一點點,因為是兩個極端,兩極反而離得最近,多數人均隨大眾,少數人只能佔兩極。多數人認為的公理,肯定換個角度它是個謬誤。而且多數不可決定單一。

如2009年初,“有色金屬”板塊股票上漲,而某個朋友給你推薦了一個沒漲的有色金屬股票,你一般會認為他應該也會上漲,你就大膽買入,但你沒有看出整個板塊的股票上漲了,而偏偏它不上漲,肯定有它不上漲的原因。不用去研究,果然你買了以後,它並沒有如你所願。在股市中多數反而是弱小的,少數往往是強大的,因為在股市零和遊戲中,始終結果是少數人掙多數人的錢!

假定股市中資金總量是100,22%的資金持有者獲得的利潤是由78%的資金持有人虧損所貢獻的。也許你要問,不對吧,應該是一半虧損的人給了另一半盈利的人,但你沒考慮,盈利的人由於貪婪之慾有50%的資金持有人不會在盈利時去套現,再加上交易費用的損失,以及盈虧的延續,就會出現上述結果。

A股超級牛散的感悟:用最賺錢的方式去賺錢,三年實現財富自由


股市賺錢的方法有千百種,股市的機關我們永遠學不完,但是你如果找到了屬於你的市場,找到了令你安心的方法,接著你就是耐心的等待而已,等待什麼?就是等待最佳的出手時機,集中投機一次搞定。

市 場老手不輕易出手,精明的投機客也會謹慎的選擇把握有利的勝算才出擊,但是一但捕捉到一條賺錢之路之後也不會鬆手,市場老手會分辨出真正的訊號,漲跌不明 顯的時候遊山玩水,等到訊號明確時,不管多空他們敢於下重注,趁勢追擊敢於多頭回檔時(或空頭反彈時),不斷的加碼,狠狠的掌握一大波段,賺盡贏盡,也許 就贏這麼一次,他們就榮華富貴了。

股市有上漲和下跌,但是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盤整,可惜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是在漲勢被明顯認出來之時才分辨出 來,但是這時已經是漲勢的末段了,相同的,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是在跌勢被明顯認出來之時才知道完了,但是這時已經是跌勢的末段了。所以大多數的人都在作強弩 之末的行情,追最高和殺最低。

這兩種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買賣點的認知和心態的修練,老手會沉住氣耐心的等待最好的時機,而一般投資人卻不斷的出手來替老手製造好時機。老練的獵人會等到獵物進入射程後才瞄準,瞄準了才開槍,不輕易的浪費子彈,而一般人則正好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