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芯云布局”成绩渐出,围观群众感叹:未来就靠你们了!

紫光“芯云布局”成绩渐出,围观群众感叹:未来就靠你们了!

IT创事记 祁萌

在福州“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峰会”上,倍感激动的不止是观众。当他们排着长队要在显微镜前一睹芯片芳容时,紫光人的情绪也被点燃了。

因为芯片这一“国之重器”在消费者心中地位日渐强化,紫光集团展台在开展后一度遭强势围观而水泄不通。

“中国芯片的未来就靠你们了。”有观众在展台前说,工作人员随即将这句话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里——如果不在拥挤的现场,你很难体会到这种使命感。

作为市场的后来者,紫光集团近年从芯到云的快速业务布局,让紫光成为了支撑数字中国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英涛称之为“主力军”——一支高度市场化的“国家队”。

于英涛是新华三集团首席执行官,也是紫光股份董事长。

强势围观,国之重器

基于手机芯片出货超6亿颗的成绩,紫光展锐目前出货量排名全球前三;紫光旗下其他类型芯片如物联网芯片等,已排名中国第一。

抛开承载业务的公司载体不看,紫光集团最大的一个业务板块是“科技实业版块”,该版块又一分为二,即芯片事业群和云网事业群。

紫光“芯云布局”成绩渐出,围观群众感叹:未来就靠你们了!

除紫光展锐,前者旗下还有近期被热烈关注的长江存储,以及存储芯片制造领域十年千亿美元的产业布局;后者则包括了旗舰级业务新华三、紫光云等业务。

在芯片板块,紫光集团目前已经集合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测、销售全产业链,是全球前十、中国出货量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

如果从数据流动维度看,目前芯片大致分为四类,即产生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芯片等。

其中,3D NAND存储芯片由于发展历史短,产品标准,在经历相对较短的集中研发投入后,就可以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从整体芯片产业布局看,这也是一个可能实现行业赶超的切入点。

对于这样的战略选点,紫光集团战术清晰。此次紫光集团在“数字中国峰会”上遭遇观众强势围观的芯片,就是其将在国内推出的第一颗自主知识产权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

该款芯片由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研发,其基础是武汉新芯现有12英寸先进集成电路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能力。

最新消息称,长江存储首批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将于年内量产。该款芯片是我国目前在制造工艺上最接近国际高端水平的主流芯片,将有望推动中国芯片品牌进入全球存储芯片第一梯队。

同时,尽管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长放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见顶。不过,相关产业的空间并未因此而缩小,这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物联网——它甚至还没有进入发展的高速路。

根据IDC的统计,201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总投入为7369亿美元,而到2020年该数字将达到1289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02%.

2016年,全球物联网安装设备148.66亿台,到2020年全球设备数量将超过300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达20.2%. 其间,相关芯片业务空间可以想见。

这部分潜力业务空间被紫光集团置于5G相关业务目标中。紫光展锐首席运营官,5G产品线总经理王靖明说,两个战略方向已被紫光展锐锁定:一是5G,二是物联网。

在5G相关战略规划中,展锐目前明确了“三步走”进程:第一步是夯实低端,这也是展锐目前重要的业务来源;第二步则是稳步进入中端;第三步则是借5G改变格局,直至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梯队。

紫光“芯云布局”成绩渐出,围观群众感叹:未来就靠你们了!

紫光展锐首席运营官,5G产品线总经理 王靖明(左),与紫光股份董事长兼新华三集团首席执行官 于英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紫光集团的5G研发已经迈入全球第一梯队。在此次展览会上紫光集团展出了紫光展锐的5G原型机Pivlot-V2平台,它为5G试验及验证提供终端样机的解决方案,同时支撑展锐5G芯片的研发和验证。

需要提及的是,展锐的5G所指不止于手机相关,还包括了面向物联网技术在内的各类差异化应用及终端形式。

也正因为此,在生态环节,展锐目前的合作伙伴包括了众多国内外电气设备供应商,如华为、中兴和爱立信等;以及运营商,如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等;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国际领军企业,如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等。。

“一个短期目标是在2019年巴塞罗那推出5G手机,同期参与中移动集采,以及在2020年积极投入商用。”王靖明说,在集团策略中,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双轮驱动”策略已经得以部署和执行——与英特尔在5G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开发基于安卓生态及主流架构的高端5G智能手机平台。

双轮驱动将让紫光展锐得以在不同层级市场需求间推出针对性的产品,以应对不同的业务形态需求。例如国内外运营商定制需求,以及手机品牌的中低端需求等。

“做技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技术带给每个人。既追求技术本身的商业价值,也为每一个消费者带来便利。”王靖明说。

在物联网领域,展锐与包括阿里巴巴和华为等厂商也已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在这一视角中,产业链各环节会从不同业务出发点布局物联网,建立健康的竞合关系。

企业级公有云,前二有望

一个显见的背景在于随着公有云的成熟和私有云的勃兴,用户需求和业务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作为云网板块业务的重要承接者,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在私有云领域,新华三固有的业务优势为拓展公有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这一点上,新华三和传统ICT厂家别无二致,差异只在优势的多寡。

紫光“芯云布局”成绩渐出,围观群众感叹:未来就靠你们了!

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业务竞争态势的变化。从新华三服务传统企业级用户的角度出发,无论是BATJ等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ICT厂商,其围绕云业务的拓展都已经“威胁”到了新华三业务本身,新华三必须为此作出“回应”。

在4月22日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峰会前的媒体沟通中,于英涛以个人观点的非官方形式作出了回应。“在企业级公有云的细分市场里,紫光云进入前二应该问题不大”。

此前的3月30日,紫光集团在成都的Navigate 2018领航者峰会上正式宣布投资120亿元进入公有云业务,并计划于6月30日正式开通华北和华南两个地区骨干节点。

据悉,到2018年底,紫光云将基本完成全国布局及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并推出完整的服务产品。

“120亿元投资是(投资公有云的)一个基本线。”于英涛说,紫光云未来会通过追加投入或引入融资的方式持续投入。

多云服务将是紫光集团云网业务板块的一个基本策略。尽管拥有即将上线的公有云业务,但从用户需求出发,新华三的私有云平台仍会开放纳管其他各品牌的公有云——新华三是紫光集团的旗舰业务,相关业务事实上也需要利用其既有优势进行拓展。

基于这一点,于英涛表示,紫光公有云业务会以to B的形式向企业级用户提供服务。“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他说,满足需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是所有相关业务推进“永远的法则”。

在中国私有云版图中,新华三手握6000个私有云案例,也包括 19个省级政务云和13个部委政务云……这些用户基础,构成了紫光云业务一个可想象的巨大空间。“给既有存量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这是我们最大的诉求。”于英涛说。

“先有新华三,后有紫光云。”于英涛说,前者技术体系和销售力量将成为紫光云成功的核心保障。

目前新华三拥有上万研发与销售人员,分布在全国省会和诸多地市,基于有偿的技术协同外,代销紫光云将是销售层面最直接的协作模式——从公有云市场竞争看,这对于降低用户成本带来可能。

同样从用户端利益考量,以上协同内容一旦顺畅运转,服务商所提供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所拥有的统一技术架构、统一管理平台,甚至统一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也会让新华三“搭配”紫光云这一业务模式具备相当的吸引力。

目前,在多个省份的政务云项目中,新华三私有云就是与腾讯、阿里云等公有云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

在福州“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峰会”期间,围绕“云”板块,紫光集团展示了多项前瞻性的产品技术和方案,包括旗下新华三新近推出的物联网平台“绿洲平台2.0”、全面云化的超融合系统“UIS6.0”,以及网络、安全领域的多款旗舰产品。

新华三“绿洲平台2.0”新增加了AIP(应用智能平台),通过提供业务识别精准化、运营成本合理化、应用管控智能化三个特性,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新华三“UIS6.0”则定位于全新一代的超融合系统,在企业上云、边缘计算以及中小型数据中心等场景中,提供与公有云、私有云完全一致的体验并实现资源相互备份,资源分钟级部署,业务小时级上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