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孩子沒了!以爲孩子只是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游泳,是一項深受孩子們喜愛的運動,特別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不少家長帶孩子娛樂的不二選擇。

同時,游泳也是一項危險係數較高的運動,每年因游泳而溺水身亡的事故頻頻發生。

但很多家長仍抱著這樣的僥倖心理:

  • 孩子只要不跑去深水區就沒事

  • 淺水區的水不至於淹死人

  • 孩子如果遇到危險,肯定會大聲呼救

溺水不是電影所演般,溺水者大呼小叫,掙扎撲騰……

現實中的溺水,沒有特定的水域深淺,也沒有誇張的掙扎呼救,生死攸關只在短短數秒,當發現時,能救回來的機率少之又少。

最近廣州發生的一起幼童溺亡事件就是警醒。

2018年6月10日下午,李女士帶著兩個女兒來到廣州花都區保利城花園內的游泳館游泳。

大女兒小雯剛學會游泳,和同伴在淺水區玩耍期間沒有出現異樣,但就在李女士走開的幾分鐘,小雯沉溺在水中沒了聲響。

經救護人員奮力搶救也已無力迴天。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游泳期間,小雯一直都處在淺水區域,且沒有發出大聲呼救,就這樣安靜溺亡在水池中。

李女士老公趕到後,無法控制住悲痛的情緒,怒砸手機,撕心裂肺地哭著,並脫掉鞋子,對著妻子李女士臉部怒扇。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儘管如此,也於事無補,深愛的孩子已然永遠離開他們。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古人云,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正是因為大多數家長對游泳這項運動缺乏敬畏心,加上自身的不重視,才導致慘劇接二連三的發生。

  • 母親低頭看手機,四歲兒子溺水身亡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2017年1月3日,在咸陽溫泉灣溫泉世界兒童戲水池內,肖女士四歲兒子不見了蹤影。

在視頻監控中可以看到,事發時,孩子從淺水區的一邊往中間走,大約三、四米遠的位置就是肖女士本人。

當時肖女士背對著孩子低頭看手機,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沉入水中,被發現時,孩子早已沒了呼吸。

近在咫尺,怎料天涯?

  • 5歲男童泳池險喪命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2017年6月9日,芬蘭一名5歲男孩在泳池淺水區溺水,雖然當時有多人在場,但一直沒有人察覺。

一開始男孩還尚有意識,一直在水中掙扎。男孩試圖遊向泳池邊緣位置,但一直未能抓住岸邊。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在水中掙扎期間,多人從其身邊經過都未見異常,直到事後一名女子發現他失去意識浮在水面,才救回男孩一命。

儘管小男孩有掙扎跡象,但旁人無從察覺,他們只能精疲力竭到喪失意識。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容易被大家忽視的:

  • 並不是所有溺水都有大聲的呼救,戲水時,最應留意的就是突然安靜的人。


  • 溺水無關乎水域深淺,孩子在淺水區戲水同樣需要得到家長的重視。

  • 淺水區同樣能讓人溺水身亡。

特別是淺水區的危害一直沒有得到家長足夠的重視。

有一個專業名詞叫“淺水暈厥”(Shallow Water Blackout),是指在水位低於5米水域,潛水者大腦缺氧導致喪失意識,目前淺水暈厥是青少年游泳者的頭號溺水原因。

孩子淺水暈厥,如果沒有及時被家長髮現或救援,那麼淺水暈厥將成為溺亡的必然結果。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倘若我們能夠從以上事件中總結、積累、分享一些有利於我們自救及保護孩子的安全常識,這樣的傷害就能儘可能地避免。

很多人認為溺水本應該是有大幅度掙扎呼救的表現,但實際卻是如下圖中所示的那樣: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1、 頭和嘴均淹沒在水平面下;

2、 頭部向後傾斜並張著嘴;

3、 目光呆滯;

4、 眼睛無神或緊閉;

5、 頭髮凌亂遮住前額或眼睛;

6、 直立在水中,無力蹬腿;

7、 過度換氣或喘氣;

8、 試圖向一個方向游泳,但遊不動;

9、 試圖翻身背朝下;

10、似乎攀登一個無形的階梯。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特別是孩子,家長懂得識別錯誤的救助方法,在關鍵時刻顯得尤為重要。

不然你以為在救人,其實是在害人。

5月27日,廣東開平,某水上樂園一8歲男童不慎溺水。一工作人員立即對溺水小孩實施“倒掛”急救,而後,醫護緊急到場,實施心肺復甦術後送醫,但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每到夏季,這個倒背溺水兒童的圖片,就瘋狂刷屏,並稱溺水一小時內都有效。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但事實是,此法無效且會害死人!

醫生和游泳教練均表示這種倒掛控水法不可取!不僅會拖延救治,還會增加死亡幾率!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這是因為:

對於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是呼吸脈搏尚存者,其溺水時間比較短,肺內根本未吸入水或者僅吸入很少水,完全沒必要控水,控水過程導致胃內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誤吸風險,有害無益。

所以溺水之後不管是清醒的、昏迷的、還是心臟驟停,在任何一個狀態下,倒掛控水都是在害人。

為了防患於未然,孩子外出游泳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 孩子在水邊或水中時,家長要時刻注意看管,包括水池、溫水池、澡盆、水桶附近。不要離開孩子,當大人去接電話,或與人聊天,或低頭玩手機時,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 不要讓孩子獨自去水池或泳池游泳,如果孩子堅持去,一定要有家長的陪同,並帶好救生工具。

  • 千萬不要把5歲或者5歲以下的孩子單獨留在浴缸中,或淺水區域。

  • 教育孩子一定要在有防護和可游泳的區域玩耍,一定要遠離泳池排水口。

  • 孩子會游泳或接受過專業訓練也會有溺水的可能。

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在游泳遇到突發狀況時及時自救呢?

關鍵時刻可以採取“水母漂式”自救法,如下圖: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 吸氣後全身放鬆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靜靜漂浮。


  • 待需要吸氣時,雙手向下向外壓划水,順勢抬頭吐吸氣,隨即低頭閉氣恢復漂浮姿勢。


  • 而四肢亂動,拼命掙扎,大喊大叫,只會浪費體力導致溺亡。

戲水時,突發遇到抽筋、疲倦等情況時有發生,這時,我們只有教會孩子保持沉著冷靜,才能在危機時刻臨危不亂,張弛有度。

如果孩子不熟悉水性,可以採取以下解救辦法:

  • 相信自己是可以在水中漂浮的,即使不會游泳,落水後,身體也會隨著水的浮力起伏。

  • 保持體力,不胡亂掙扎撲騰,順著水的流向,腳向下蹬,手向下劃,當頭露出水面時保持呼吸通暢。

  • 如果附近有人,可以大聲呼救。

  • 當救援人員展開營救時,一定要冷靜,按照救援人員說的去做,保持冷靜,千萬不能一把抱住救援人員,這樣容易造成兩人同時陷入困境。

  • 四周無人時,只能展開自救了,首先看好方向,長吸一口氣,手與腳同時划動,當氣盡時,不要慌張,等到頭露出水面繼續深吸一口氣保持之前的動作直至划到岸邊。

游泳時時有發生抽筋,切忌驚慌失措,一定要教孩子保持頭腦清醒,停止划動。

孩子水中抽筋,可以採取以下解救辦法:

  • 先屏住一口氣,仰面浮在水面上,根據抽筋的不同部位採取不同的救助措施。

  • 如果是因為水溫過低而產生的小腿抽筋,那麼可以採用仰臥的姿勢,用手使勁向上拉腳趾,使抽筋得到緩解,其中一腿用於踩水,另一手划水,幫助身體上浮。

  • 兩手抽筋,應該迅速緊握拳頭,再用力伸直,反覆多次,直到恢復。

  • 單手抽筋可以嘗試按壓合谷穴、內關穴、外關穴。

  • 上腹部肌肉抽筋,可以按壓中脘穴(臍上四寸)配合按壓足三里穴,雙腿向腹部彎曲,再伸直,重複幾次即可。

誰都無法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麼,危險時刻會發生,只有懂得更多的救助措施,才能在陷入突發其來的危險時,保持鎮定自若、從容篤定的狀態,化險為夷。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孩子是每個家庭不可複製的唯一,如春似晨般的生命,不該因游泳不當就輕易消逝。

讓我們為幸福再加一道保險槓,讓更多的家長與孩子瞭解到這些安全常識,將意外發生的概率降至最低。

大家聯動起來,多一人知道,多一份平安!防範溺水,不傳謠,不造謠,不信謠。

珍愛生命,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又一个孩子没了!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