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那些事兒—太極拳宗師楊少侯的太極功夫爲什麼能打

武林那些事兒—太極拳宗師楊少侯的太極功夫為什麼能打

左一為楊露蟬左二為楊少侯

對於太極拳,我想很多人肯定會和我有一樣的疑問,都知道楊露禪號稱“楊無敵”打遍京城無敵手,但現今的太極拳都以養生為主,什麼樣的太極拳能打,我們現在很少見了。其實楊家除了楊露蟬之外,還有一位比較能打的人物,便是楊少侯,近代很多武術家對其功夫都有描述,讓我們通過別人眼中的楊少侯,來了解下什麼樣的太極拳才能打。

一、楊少侯怎樣練習太極拳?

1917年,楊健侯臨終時,曾對楊澄甫說過這樣的話:“你大哥隨伯父練拳,刻苦異常,早已功成名就。”從楊建侯先生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少侯公練拳是非常苦的,並不是今天我們練習幾遍套路便可以得來太極功夫。楊少侯所練拳架難度甚大,其所練“楊式太極拳第三趟”,據說是楊健侯從父楊露禪所學的,由太極拳裡取出所有的精華,編成的一種叫作“用架”的套路,共有125式,是楊家太極的“看家套路”。此外,楊少侯曾傳給弟子張虎臣的201式“加手”和255式的“小快架”,也是極具實戰性的拳路。這些套路與目前流行於世的楊澄甫的85式大架有很大的差別,沒有相當的基礎很難學會。

二、楊少侯太極拳的特點?

楊少侯七歲學拳,得祖父楊露禪、伯父楊班侯、父親楊健侯三人親傳,尤得班侯為多。拳技精湛,功屬上乘,勁至皮毛,圈至無圈,拳速之快至拳打人不知,勁整至一片神行。楊少侯曾這樣談到:“太極拳發勁制人,其妙在剛柔相濟,陰陽互用……苟徒持純柔借力制人,或持剛勁以力服人,皆非深知拳法者。天地間無純剛柔可以操必勝者,有之,非剛柔相濟不可。”因此,少侯拳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濟,開合有序,快慢相間、鬆緊並存,真正達到了“人身處處是太極”,“妙手一著一太極”的境界。在晚清的北京太極拳界,被稱作“千手觀音”,“太極第一人”。技藝之高,名聲之大,可稱楊家太極拳第三代“楊無敵”。

三、楊少侯的太極拳怎樣打人?

楊澄浦說過,楊少侯的太極拳:“動作快而沉,常使冷勁、斷勁,偶一交手,肌膚輒痛,所指示者,類多應用方式,其工夫確得乃祖真傳”。由此可見,楊少侯的拳法以冷勁、斷勁為主,而且出手即快又沉,並非我們今天看到的緩慢柔軟的招式,也非一些氣功大師所講的用內功、意念打人。

四、楊少侯怎樣教拳?

少侯教學態度又極其嚴厲,特別是推手,常言:“尋師不如訪友,訪友不如摔跟頭”,“棒頭下面出好手”,“不打不知、不痛不知”,因此教學生時不問對象,搭手即打即放,且出手不分輕重,常使學生難堪,無法下臺或跌、創,疼痛不已,故學者多難接受這種近乎殘酷的訓練。而其帶喜怒哀樂的神態,功淺者也難依樣畫瓢,雖喜其技卻不敢問津,很少有人能從學有終。如此授拳謀生,招生不易,一身高功,反而生存很難。迫於生計,少侯甚至一度為人做過保鏢。

編者談:練拳本身就是一個苦差事,想要出功夫更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從少侯公的經歷來看,想要練出其一般的功夫,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痛苦,從而放棄的居多。今天澄浦公所改的拳架,簡單易學,舒展大方,讓很多人體會到了練拳的樂趣,同樣是大功一件,至於為什麼我們的太極拳不能打,那就只有從少侯公的經歷中去找差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