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總是強調戰略重於戰術?看看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就徹底理解了

太平天國起義是清朝末年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從廣西起家,所向披靡。一直打到南京,最終建都南京和清王朝形成對峙的局面。當時太平天國聲勢浩大,一時天下震動。但是定都之後,就面臨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了。是西征還是北伐,還是固守南京,奪取江南半壁江山。可以說這是戰略問題,對成敗起到了關鍵作用。

為何總是強調戰略重於戰術?看看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就徹底理解了

當時石達開,羅大綱等人的意見是,集中主力精銳揮師北伐,進取中原要地,速戰速決,一旦直搗北京,就能一戰定乾坤了。這個戰略無疑是正確的。為什麼呢?

首先,擒賊先擒王。要想擊潰滿清政府,必須攻取北京城。只有攻下北京,滿清才會全面崩潰。其次,北伐中原,也符合將戰爭引向敵人心臟地區的戰略,能夠大量的消耗敵人,破壞敵軍的大後方。解放戰爭時期,千里躍進大別山就是如此。將戰火引向國民黨的心臟統治區。

為何總是強調戰略重於戰術?看看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就徹底理解了

最關鍵的是,當時清王朝軍隊腐敗,戰鬥力低下,這從太平天國一路節節勝利就可以看出來。兩萬太平軍偏師北伐,竟然也打到北京附近,差點就成功了。如果集中全力北伐,成功可能性非常大。

可惜的是,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楊秀清完全沒有意識到這點。當時的戰局是,速戰有利於太平軍,而慢慢打消耗戰利於滿清政府。因為滿清統治中國將近兩百年,根基穩固。北方完全可以作為大後方,出兵出糧,源源不斷的增援江南。而太平天國時間短,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在大戰中難以集中全力建設自己後方。

為何總是強調戰略重於戰術?看看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就徹底理解了

而太平天國當時的戰略就是和清軍爭奪江南地區,反覆易手。沒有再北伐,從此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因為不管太平軍如何英勇作戰,戰術上多麼勤奮,都是錯誤的。打的就是消耗戰了,總有資源消耗完的一天。

為何總是強調戰略重於戰術?看看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就徹底理解了

因為太平天國的資源不論從什麼角度來講都沒法和滿清相比。所以,太平軍苦戰14年,終於油盡燈枯,消耗殆盡。這其中,太平軍將士也曾英勇作戰,李秀成,陳玉成等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指揮戰術和謀略,可惜都是戰術上的勤奮。戰略不對,戰術再勤奮也沒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