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诛心”:道德的火炉会烤死瑞幸咖啡吗?

小蓝杯向星巴克开火了。

5月15日,瑞幸咖啡公开宣布:

星巴克涉嫌垄断,影响了瑞幸咖啡的正常经营活动,阻碍了中国咖啡业的正常发展,拟向有关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同时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请求司法和执法机关责令星巴克立即停止垄断行为。

星巴克“诛心”:道德的火炉会烤死瑞幸咖啡吗?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中圣称:

2018年上半年,瑞幸咖啡在全国部分中心城市接洽一些高端商业写字楼的业主,希望租赁他们闲置的商业区域开办连锁咖啡馆,但被拒绝,对方表示与星巴克签订在先的“店铺租约”里含有排他性条款,空闲区域不能租给同业竞争者;

以及,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责令其“二选一”。

李中圣援引《反垄断法》,称:

法律规定,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与交易相对人订立排他性的“独家购买”协议;没有正当理由,也不得先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自己进行交易。

他引用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称星巴克于2016年、2017年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里,分别为78.8%和80.7%,按照反垄断法,星巴克具有市场支配地位,鉴于瑞幸咖啡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李中圣认为:

星巴克涉嫌“订立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达到了“排除竞争”的程度。

李中圣最后表示:

起诉和投诉本身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以此为手段,遏制垄断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竞争秩序,促进中国咖啡行业健康发展。

“一个新生品牌居然敢挑战业界老大,这不是碰瓷是什么?”

其后,星巴克也做出了回应:

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发展迅速。

深耕中国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培育和壮大,与众多业界伙伴共同发展建立了长期合作,与45000名员工伙伴并肩努力建立了彼此信任。我们始终共同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的优质星巴克体验。

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 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标准的外企公关辞令:对瑞幸咖啡指星巴克与业主签署的协议中有排他条款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

从探长的角度看,星巴克的内容回复是典型的“诛心论”——以想象中的“动机”论证结果的不正义性。这种诡辩的邪恶之处在于,试图把质疑者摆在道德的火炉上烧烤,而所谓的“不道德”的论据完全基于想象,无法证伪,也无法验真。

喜欢“诛心论”的人往往根据需要变换自己的嘴脸,就像前阵子北大校长在道歉信里提到“质疑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引发了舆论的口诛笔伐,认为这句话是在动摇人类社会前进的基本精神,但当“瑞幸”这个挑战者向星巴克提出“质疑”时,其中的部分人又试图用道德的大棒把质疑扼杀在摇篮里,以维护他们深爱的星巴克。

没人可以否认,一个成熟的市场永远需要“鲶鱼”来搅动。领先的企业往往被禁锢于既有的业务和商业模式,而不愿意真正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或者,他们知道却不敢告知消费者什么是“更好的”,他们更倾向于告诉消费者:“我为你提供的就是最好的。”

回头看,星巴克在华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的咖啡市场带来了什么?

星巴克“诛心”:道德的火炉会烤死瑞幸咖啡吗?

星巴克好喝吗?

探长有位开咖啡馆的朋友,他这么评价:“你让真正的咖啡爱好者来评价,恐怕他们大都不会说咖啡好喝。”

星巴克最知名的模式不是“喝咖啡”,而是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社交场景。但从探长过往的体验看,至少北京不少星巴克店,对消费者来说,已经非常鸡肋了:

座位密度太大,谈事的人太多,嘈杂度直逼菜市场,咖啡是喝不舒服的,想聊事,近乎扯着嗓子喊的状态也不舒服。

星巴克有没有选择?当然有。

要么如老美一样,撤掉大量座椅,让多数顾客站着喝,同时要么咖啡降价,要么用节约的成本(比如提高翻台率)提升咖啡的品质,让咖啡回归咖啡;

要么,对店面翻新,提升社交体验,当然,这也可能意味着价格的提升。

中国消费者已经不是过去那些愿意牺牲某种体验,获得多种中庸体验的“聊胜于无”式消费者了,他们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细分场景,根据需求享受不同的咖啡方案。

两头都放不下的星巴克,已经承担不了这个任务了。

我们可以看到,瑞幸咖啡至少提供了一种思路:

让咖啡回归咖啡,先产品,后场景。

比如,关于咖啡,好原料(阿拉比卡咖啡豆)、好调校(WBC 团队调配)、低价格(每杯比星巴克便宜十元左右)是官方提炼出的三个核心价值点,在咖啡领域要么是专业人士炫技私藏,要么是咖啡馆的场景创新中,还原咖啡三要素,让消费者感受到“简单明确好记忆”。

当消费者习惯了领先者关于“大众咖啡卖的不是咖啡”的说辞后,有一条鲶鱼告诉消费者:“大众咖啡也需要口味”,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幸运的。

一位朋友告诉探长,她身边有不少朋友在小蓝杯持续促销的时候,每天在“APP”上薅羊毛,乐此不疲,“其中不乏富婆”。

他们只是因为“便宜”吗?未必。探长甚至认为他们未必就是觉得小蓝杯一定好喝,他们真正期待的,可能是一个简单通俗的咖啡新物种。他们只是想要一杯便宜好喝的咖啡,而不是咖啡玄学。

而这是领先者最怕的:

一个基于消费者细分需求精耕细作的挑战者出现,不怕;

但如果多几个这样的挑战者,喜欢用脚投票的消费者,会慢慢被分流,最后消失殆尽。

所以,你们理解“同业禁止”的真相了吗?

领先者根本不怕抄袭者,他们希望通过非商业竞争的手段,阻止“破坏式创新”(管理大师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提出的理论,指挑战者通过在领先者不关注的市场耕耘,最终颠覆领先者的过程)。

但往往,那些非商业竞争的手段,并不能真正地阻碍创新的萌芽。

一位餐饮业人士告诉探长:

尽管瑞幸声称拿到了确凿的证据,但在法院的判决之前,我们不能断定星巴克一定存在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但即便存在,可能对瑞幸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从商铺角度看,位置应该交由市场调节,而现在的开发商其实往往不吃所谓的“同业禁止”那一套,所以大品牌在一线城市拿铺的优势在持续衰弱。

至于供应链,短期内应该会造成一些影响,但长期看,由于订单的不平等会在供应体系里造成分化,也会有主动靠向新品牌的制造商。所以品牌方有很大的缓冲余地。

那么,问题来了,瑞幸告星巴克 ,图什么?

探长在这里也“诛心”一次:所谓的“碰瓷”,应该是不存在的。瑞幸的人不太可能不清楚,星巴克多年在中国培育出了大量粉丝,得罪不起。

探长在这里说个例子:

有位消费者吐槽说瑞幸咖啡发酸,就是不如星巴克的咖啡好喝。

而一位专业人士告诉探长:“味道偏酸,说明果酸成分多,不是二次加工咖啡。”

他又补充:事实上大部分咖啡的味道差距真的没有那么大,你非说哪个特好喝,哪个特难喝,我感觉是玄学。

瑞幸的目的肯定是要分流星巴克的消费者,其实真的没必要得罪他们。

所以,在探长看来,瑞幸状告星巴克,其实也是对应了一个鲶鱼的角色——不但在产品层面,给消费者新的体验,在咖啡业的生态层面,也要搅动既有的潜规则,和不合理的秩序,继而建造一个新的、更有活力的共赢生态。

如果只有自己闷声发财,对潜规则不闻不问的格局,是做不成伟大的企业的,也无法赋予那杯咖啡有趣的灵魂,和文化。

星巴克“诛心”:道德的火炉会烤死瑞幸咖啡吗?

当然,这些也只是探长的猜测。

您要问瑞幸咖啡告星巴克图什么?探长最认真的回答其实是:不重要。

我们不以动机争长短。而挑战者对领先者的正当质疑和挑战,在商业社会里,永远都应该是被鼓励的,所以,过程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结果,相信法院会给整个“事件”,一个公正的定性。到那时候,我们才可以做出更客观的结论。

所以,我们拭目以待吧,一条鲶鱼起诉领先者,能不能打赢?

星巴克“诛心”:道德的火炉会烤死瑞幸咖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