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95后驻村队员:从农民的角度去谋事干事

90后,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随性洒脱的代名词,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历练,开始思考自己可以给社会做点什么。和当年身在梁家河的习近平总书记一样,这些年轻人正在沉下身子踏实做事。

5位90后党员,有梁家河驻村工作队队员,有县城支教一年的大学生,有延安海关努力学习工作的公务员,有从广州初到西安的航空服务人员,也有西安公共自行车领域的技术骨干。他们有的反复品读《梁家河》,有的去梁家河参观学习——深入基层、沉下身子、努力学习、不忘初心,是他们总结的当代青年最应该向总书记学习的精神力量。延川95后驻村队员:从农民的角度去谋事干事

驻村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从农民的角度去谋事干事

张翛(xiāo)雷,1995年出生,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张翛雷毕业于西北大学,学的是文学专业。去年考取陕西省定向选调生,同年8月赴延川县经济发展局工作,一个月后被选派到梁家河村驻村工作队。

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8点之前到村子里,忙完各项工作后中午也很少休息,因为经常会有村民在这个时间来办一些事情。由于手头工作繁杂,往往不能按时下班,日均工作10个小时以上。

张翛雷高中毕业时来过一次梁家河,这次来梁家河工作,她感受到了村里巨大的变化,村里山更绿了、路更整洁了,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忙点累点,张翛雷却感到很充实很快乐。“有同学调侃我黑了,也不像以前那么文气了。”张翛雷说,晚上下班后她还会时常和村民聊天,这让她感到自己脚踏在土地上,内心特别踏实。

启示

真正融入这片土地

才会和村民打成一片

因为身在梁家河,所以对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故事感触也更多。张翛雷说,村民们聊起当年总书记插队的故事,首先提起的并不是物质艰难,相反都是一起劳动的美好回忆,以及对习总书记爱读书的赞赏,似乎生活的重担越是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反而越乐观。

《梁家河》这本书张翛雷读了多遍,伴随着工作实践的增多,她对“泪别梁家河”特别有感触:总书记赵家河村社教结束,赵家河村民不想让他走;离开梁家河去上大学,村民自发挤了一院子去送他——“这说明村民完全认可你了,觉得"听近平的,准没错",这是把农村工作做到极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