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这段历史说来有点话长了……二战时期,经过战斗实践,美军的步兵班编制和战术逐渐成熟稳定下来了。到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陆军的步兵班人数确定为9人,班长x1、副班长x1、“自动步枪手”x1,步枪手x6,其中“自动步枪手”就是班用机枪射手(“自动步枪手”是美军特有的称呼,因为美军的BAR一开始是作为单兵自动步枪设计的,后来发现太重,只能当班用轻机枪用,但在美军军语中一直被称为“自动步枪”,相应地,使用BAR的士兵也被称为“自动步枪手”而不是机枪手),装备勃朗宁BAR “自动步枪”,其余人包括正副班长都装备M1加兰德步枪(美军步兵班里不装备冲锋枪)。到了1956年,陆军步兵班又变成了11人制,此时出现了战斗组的概念,11人制步兵班除了班长1人(装备M1)外,其余10人分成两个5人制战斗组,每个组都是组长1人(M1)、自动步枪手1人(BAR)、步枪手3人(M1)。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勃朗宁BAR自动步枪作为美军步兵班的班用支援武器一直用到50年代后期

随后,步兵班编制一直在9人到11人之间变化,但是一个步兵班分成两个对称的战斗组的做法被保留下来,陆军步兵班的“自动步枪”也就是班用支援武器一直是2支,每个组1支,从最早的BAR到M14时代的M14A1,到了M16A1时代由于M16A1本身就能连发,所以“自动步枪手”的武器和步枪手其实没有区别,但这个岗位名称仍叫“自动步枪手”。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M14步枪装备部队后,班用支援武器变成了M14A1,就是能连发、有小握把和两脚架的M14步枪。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执行的是13人制步兵班,班长x1,下面分三个4人制战斗组,每个组组长x1,“自动步枪手”x1,步枪手x2,武器和同时期的陆军一样。从1946年到1980年代我们可以发现,美军的步兵班里并没有装备弹链供弹、开膛待击、可更换枪管的机枪,美军的M60通用机枪是作为排属武器加强给步兵班的,并不是班里的武器。

然而美军有个很奇葩的特点,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并不慢,但是因为一些奇怪的要求,或者是纯粹的官僚主义作风,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很拧巴,事情就要从美军步兵机械化开始说起。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1960年代起广泛装备美军的M113装甲输送车,它的作战方式是在冲击出发线外停车,打开跳板尾门放出步兵,让步兵徒步进攻。

1960年代起美军广泛装备M113装甲输送车作为机械化步兵战斗载具,M113作为装甲输送车,本身不直接参加冲击,通常的做法是成纵队行军到进攻出发线外敌人火力威胁不到的地方停车,让步兵下车,展开战术队形在坦克支援下开始冲击。因为M113是在停车情况下从容放出步兵的,加上美军还需要M113作为技术装备、货物装载车用,所以它使用了一个很大的跳板门,用液压装置放下门板着地变成跳板,供人员上下,也便于搬运大型货物,但是这个跳板门有个缺点,只能在停车的时候使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为保证安全有机械联锁装置锁定,是不能打开的。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美国对步兵战车的认知并不晚,但是整个项目的管理搞得一塌糊涂,最后的M2布雷德利是种种奇葩思路的组合。

到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看到苏联BMP步兵战车的战术价值,美军也开始研制步兵战车,这个项目就是后来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雏形。和装甲输送车不同,步兵战车要求在行进中展开冲击队形直接参加战斗,步兵下车的过程中冲击也不能停顿,在行驶中放下步兵,并用车载自动炮、并列机枪火力支援步兵战斗。美军见识了苏军BMP系列步兵战车的用法,意识到了步兵战车在现代化陆战中的作用,也研发自己的步兵战车M2布雷德利,说明在思想观念上是跟得上趟的,但是在M2步兵战车具体的项目研发管理中,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整个项目被各种官僚主义掣肘,方案一改再改,最后的成品是各种奇葩思路的组合,其中有两个影响深远:

1、M2步兵战车载员是7人,而美陆军步兵班人数是9人,一车载不下完整的一个步兵班!所以美军的机械化步兵排只能非常拧巴地搞成了3个班拆分成4辆车装载。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装备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后,美陆军步兵排3个班拆分成4车装载的方案

2、不知道为什么,M2步兵战车继承了M113装甲输送车的那个跳板尾门。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跳板门看似先进,给步兵分队战术带来了很大麻烦。

不知道大家对苏军BMP步兵战车载员下车的镜头有没有印象?苏军的BMP载员舱内是两排步兵背靠背坐,车尾门也有两扇,这两扇侧开门看似简陋,其实在行进中下车时很有用,只要两扇门打开,不用停车只需要低速行驶,两排步兵就可以一个个从尾门里跳出来在车后展开成战斗队形跟随战车冲击;战斗结束收拢步兵时也很简单,只要打开门,战车低速行驶,大家一个个鱼贯跳上车坐好,关门,就行了。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80年代东德人民军一个军教片片段,展示了摩托化步兵如何行进间从BMP-1步兵战车上下车展开战斗队形。

而美军的M2布雷德利就大条了,它是跳板门,必须停车才能开门放下跳板,无法在行驶过程中让步兵快速下车,而且别看M2又高又大,载员舱设计极其逼仄扭曲,步兵不是背靠背两排坐好,而是前一个后一个左一个右一个,座位是面向各个方向的,即便在行驶过程中开尾门,也无法一个个快速跳下车。如果一个步兵排4辆布雷德利一同在冲击出发线外停车放下步兵,那么冲击过程就中断了,就谈不上“步兵战车行进中展开冲击”,变得和M113装甲输送车没有区别,还谈得上什么步兵战车?结果美军硬生生搞出来一个两两半排下车的战术:机械化步兵排进攻时4辆布雷德利分A、B两组,每组2车,排长带A组、排军士带B组,需要下车时两两交替,先A组2车下车、B组2车继续冲击并用火力掩护下车的A组,打一阵,再替换成B组2车下车,之前下车的A组收拢步兵乘车冲击,用火力掩护下车的B组,A、B两组交替前进……怎么样?拧不拧巴?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搭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半个排,两辆车,这张图中可以看到M2的载员舱非常逼仄,搭载步兵面朝各个方向互相掣肘,很难在行进中快速下车。

因为一个排在战斗中只能让半个排的人下车,人少枪少,步兵武器火力就不够了,所以对班用轻机枪的火力要求特别迫切,急切地希望下车战斗的班用轻机枪火力强!强!强!当时美军制订的下一代班用支援武器弹容量要求就是200发,枪族化的重枪管M16直接就game over了,200发的弹容量,弹匣、弹鼓都行不通了,只能弹链,选来选去没得选,最后只有比利时的FN Minimi符合这个要求,所以被美军选中成了M249班用轻机枪。


美军为啥要用M249?拧巴的机械化步兵战术是根源!1980年代美军换装的早期型M249,此时它的外观和原版的比利时FN Minimi基本一致

美军装备M249的故事说完了,那么为啥英国牛牛、高卢公鸡也装备FN Minimi作为班用轻机枪呢?这个事儿我们下一期讲。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