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调研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政研室安排,我就我县体育资源配置现状,以及我县落实计划、发展体育事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建议向在座的各位作个汇报:

一、我县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㈠数量及分布:我县现有16种类型、个体育场地,其中:略。全县体育场地用地共平方米,人均体育占地面积平方米。我局直接管理的体育场馆设施有田径场1个、露天篮球场2个,体育综合训练房1个、健身路径1条、露天游泳池1个。

㈡结构与比重:设施的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场地项目单一,田径占全县体育场地17%,篮球场占14%,乒乓球台占43%。二是大多数体育场地集中在教育系统。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全县体育场地的70%以上,其中田径场地占全县体育场地99%,篮球场占75%,乒乓球台占45%。三是单一体育项目占用体育用地比例大,如:乡的高尔夫占全县体育用地面积的4%。四是居民住宅区体育用地比例小,如园占地面积为平方米,而体育用地只占总面积的1‰。

二、建设健康城市对运动场馆、健身场所的实际需求

按照《设施条例》和《规划》的要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要达到1.2—1.5平方米,每千人配有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5%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60%左右乡(镇)基本建成体育强镇,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体育产业有所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突出、体育设施先进、体育产业发达、体育市场繁荣、运行机制顺畅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全面实现体育强县目标。具体讲:

一是县城要规划建设能承办市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可承接全市乃至全省单项重大赛事的标志性体育中心(包括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网球场等)。根据群众健身就近方便的原则,满足群众多层次健身的需求,设置相应的场馆及其它健身设施。

二是乡镇要设置适合城乡居民健身需求的体育健身中心,即1个950㎡混凝土标准篮球场、1套1000㎡健身路径、2张室外或室内的乒乓球台、1个40㎡以上的室内棋牌室、1个80㎡以上的室内健身房、成立2支以上的体育代表队,坚持常年训练、表演,全年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2次以上的竞赛活动。各乡镇配备一名兼职的体育专干。

三是村(社区)要设置1个950㎡混凝土标准篮球场、若干条健身路径、2张室外或室内的乒乓球台、1个30㎡以上的室内棋牌室、1个60㎡以上的室内健身房、成立2支以上的体育代表队,坚持常年训练、表演,全年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2次以上的竞赛活动。各村(社区)配备一名兼职的体育专干。

三、整合体育资源,建设健康城市主要做法及成效

四、发展体育事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

我县体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对照《设施条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归纳起来,我们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根据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城镇人口20-25万人口需建1.5-2万座体育场1个,2-4千座体育馆1个,游泳池2个。目前我县现有的标准体育场,观众席1万座以上的体育场没有;体育馆1个(望城一中);游泳池6个。建成的体育设施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大型体育比赛和群众健身的需要。

2、现有公共体育设施档次有待提高。现有上档次、上规模的公共体育设施,大多为企事业单位修建。政府投资和公益金建设或者改造的体育设施,大多只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谈不上档次和规模,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比赛的需要。

3、公共体育设施数量有待增加。在全县现有的标准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管理的场地1个;教育系统管理的场地7个,占全县的61%以上。属于体育部门和社会力量建设的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总共只有1个,因而我县现有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严重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