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莫非正式會晤:中印關係的里程碑

文/ 陸洋

習莫非正式會晤:中印關係的里程碑

▲2018年4月22日,北京,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印度外長斯瓦拉吉舉行會談。

當前,印度和中國之間合作中的主要挑戰除了互信不足,還有認知偏差。在談到中國的國際社會責任時,中國強調自己是和平的國際社會參與者,是負責任的合作伙伴,並希望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中國的自我認知是基於這些角色的,以和平發展為導向的。

然而,面對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快速發展,再加上懸而未決的領土爭端,印度對中國的認知天平一直以來更多地向地緣競爭者和安全威脅一方傾斜。因此,印度對中國行為的闡釋往往和中國的自我認知不相符,常常從安全角度嚴格審視和防範中國在地區的行為。由此帶來的危險在於,如果印度持續把中國定義為對手和威脅,那麼就可能會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互動中的認知是彼此構建的,中國在對印的政策制定中也會考慮印度對中國的認知,中國也會傾向於認為印度是對手和威脅。

幸運的是,中印兩國領導人知道對抗不是選項,中印兩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沒有中印兩國的發展就沒有亞洲的整體發展。雖然中印關係中也存在很多棘手問題,但是共同利益多於分歧,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彼此尊重,進行多層次的溝通和對話才能縮小認知偏差,解決兩國之間的分歧。我們真正希望的是在雙邊關係中逐步落實這些想法,擴大各個層面的合作範圍,管控危機,增進了解。

習莫非正式會晤:中印關係的里程碑

▲3月23日至27日,中國商務部組織中國貿易促進團赴印度開展經貿交流活動。中國駐印度使館公使李碧建在活動現場發表講話。

從歷史的縱深來看,中印關係已經建立起20多個機制性對話,高層互訪日益頻繁,雖然過程中不時有挑戰出現,總體而言中印關係是在正確的軌道上積極向前發展。洞朗危機的和平解決充分展現了兩國領導人的智慧,非正式會晤也給兩國領導人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在較為私密的場合交換對雙邊關切問題的看法,增信釋疑。

中國尊重和理解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一個動盪不安的南亞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從長遠來看,如果南亞的互聯互通、穩定和發展能夠成為印度和中國的主導性共識和合作基礎,這將會為該地區的和平和繁榮提供更多的機會。

在國際事務層面,中印也擁有許多共同的立場和目標,當前國際政治中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中印更應該攜手,擔負起責任,進行戰略溝通,在國際舞臺上為爭取更加公平和公正的世界秩序發揮更大的作用。

分歧只是硬幣的一面,中印歷史上曾有過的和當前的積極交流和互動是硬幣的另一面。著眼於未來,相信領導人這種形式的會晤和交流會打開更多的機會之窗,化解難解之結,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超越雙邊關係的氣度,為兩國以及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本文作者陸洋為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博士後研究


以中印為方法 以世界為目的

From China and India

to the world as a whole

中印對話網站:www.chinaindiadialog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