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道德怎麼了?犯法了麼……

前兩天,貴陽的一位初入職場的小姐姐不慎將自己的手機IPHONE X掉在了出租車上,為了找回手機,小姐姐次日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出租車師傅的的電話,通過一來一往的短信溝通,不但事情沒有解決,反而曝光率一條不為人知的“黑暗產業鏈”,而引起一網友熱議。

存在既有理由,精英菌沒有時間和閒工夫去評論這個不可思議的產業鏈。但從往來短信的字裡行間,我們看到了小姐姐很明顯流露出對這位撿到手機卻沒有“拾金不昧”精神的司機大哥的憤恨,與些許不尊重,還有些許小威脅。卻看不到小姐姐對自己馬大哈行為的歉意。

沒有道德怎麼了?犯法了麼……

“拾金不昧”與“路不拾遺”就像雷鋒精神一樣,是一種值得弘揚的道德品質,做不到的人也並沒有到十惡不赦的地步。

拾金不昧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之一,作為一種道德體現,我們無法簡單明確規定一個人的道德底線。就像沒有人會認為火車上大聲嚷嚷的人犯了罪,也不會

我國《物權法》和《刑法》都有對“侵佔罪”做了簡單的解釋,這類問題屬於“告訴才處理”的罪名,只有遺失人自己舉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來追究拾得人的刑事責任,公安機關無權強制處理。雖然部分城市規定拾得物價值5000以上可以立案,但物品的價值評估,以及拾得者的認定也是很難確認的情況下,大多時候大家遺失物品更多的是自認倒黴。誰叫你不小心?誰叫你馬大哈?

凡事多反省自身,多點寬容,學會控制情緒,才能在問題出現後及時有效的解決。

假設,小姐姐的手機在某商場丟失,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等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丟失,是否在找尋過程中的情緒又會不一樣?

如果沒有這麼篤定手機被誰撿走了,或者沒有辦法聯繫上這位師傅,是否會更多反省下自己?如果小姐姐對自己的冒失行為多一些深思,是否在和出租車司機的溝通過程中是否會少一些情緒,是否能更加有效?是否師傅心一軟就會將手機還給小姐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