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觀點

本文是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

傅佩榮先生對其易經著作《樂天知命》的心得體會,希望給《易經》初學者指明道路。

學習《易經》有三個特點:第一,不字,一定不會;第二,學了,不一定會;第三,學會,終身受用。學習《易經》的第一步,就是先把握文本,將原典一字不漏看一遍。我的解讀是自己到目前為止最完整的理解,毫無保留地呈現於本書。不過,我還在繼續深入研究當中,所以未來仍有進步的可能。

學習《易經》時,要從象數和義理兩方面加以掌握。在義理方面,如果要一次瞭解六十四卦的內容,會覺得每一段都很重要,所以,比較具體的建議是從象數著手。各位可以先自行提出一個問題,然後進行占卦。佔得結果之後,先不要急著找人解卦,而是自己研究幾遍卦辭和爻辭。以這樣的方式,平均每個月佔一個卦。依此類推,一年下來就可以研究十個卦以上,加上之卦,就可能多了一倍。

在研究象數時,要將個人親身的處境,對應到所提出的問題與所佔得的卦、爻辭,以及占驗結果之吉凶悔吝,然後思考這些卦、爻辭的意義,最後再依據此結果來理解義理,會比較具體。例如,有一位朋友佔問他兒子當兵的情況,結果問到與作戰有關的既濟卦九三爻辭:“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看到這個爻辭,你可能會懷疑,這個爻所提的討伐者是何人呢?其中所提到的“小人勿用”,必須要特別留意。因為當兵時期有點類似處於患難之中,很容易結交到朋友,但也容易識人不清。這個爻辭中所提點的,就是交朋友的問題。由這個實例我們可以瞭解到,藉由占卦結果去了解義理,是比較具體的方式。

《易經》這部經典是研究不完的,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慢慢研讀。當我們的年紀越大,生活經驗越豐富,理解得會更加圓滿,在對他人講解時,也能夠說得更加透徹。

沒有一個人能把《易經》的每個字都說得清楚透徹,也許是因為文本不完整,所以必須多參考前輩們的研究。每個人在進修時,首先要把六十四卦都背熟,熟到一聽到卦名,就知道是由哪兩個單卦組成,接著要注意每一個爻的相對關係。身為學者的我,所扮演的只是橋樑的角色,從不認為我的解釋就是定論;我的任務只是把哲學經典解釋清楚,供人得以入門理解。每個人在理解之後,再各自去深造,這就要看個人的造化。

學海無涯,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實踐。在這方面沒有完美的止境,但只要你願意繼續做,就代表你一直在提升自己。以價值為中心的人生觀,就是指在知識方面力求真實,在感受方面提升審美價值。最重要的還是行善,德行修養要越臻完善,才能讓求知與審美有一個堅實的基礎。

學《易》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