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观点

本文是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

傅佩荣先生对其易经著作《乐天知命》的心得体会,希望给《易经》初学者指明道路。

学习《易经》有三个特点:第一,不字,一定不会;第二,学了,不一定会;第三,学会,终身受用。学习《易经》的第一步,就是先把握文本,将原典一字不漏看一遍。我的解读是自己到目前为止最完整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呈现于本书。不过,我还在继续深入研究当中,所以未来仍有进步的可能。

学习《易经》时,要从象数和义理两方面加以掌握。在义理方面,如果要一次了解六十四卦的内容,会觉得每一段都很重要,所以,比较具体的建议是从象数着手。各位可以先自行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进行占卦。占得结果之后,先不要急着找人解卦,而是自己研究几遍卦辞和爻辞。以这样的方式,平均每个月占一个卦。依此类推,一年下来就可以研究十个卦以上,加上之卦,就可能多了一倍。

在研究象数时,要将个人亲身的处境,对应到所提出的问题与所占得的卦、爻辞,以及占验结果之吉凶悔吝,然后思考这些卦、爻辞的意义,最后再依据此结果来理解义理,会比较具体。例如,有一位朋友占问他儿子当兵的情况,结果问到与作战有关的既济卦九三爻辞:“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看到这个爻辞,你可能会怀疑,这个爻所提的讨伐者是何人呢?其中所提到的“小人勿用”,必须要特别留意。因为当兵时期有点类似处于患难之中,很容易结交到朋友,但也容易识人不清。这个爻辞中所提点的,就是交朋友的问题。由这个实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借由占卦结果去了解义理,是比较具体的方式。

《易经》这部经典是研究不完的,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研读。当我们的年纪越大,生活经验越丰富,理解得会更加圆满,在对他人讲解时,也能够说得更加透彻。

没有一个人能把《易经》的每个字都说得清楚透彻,也许是因为文本不完整,所以必须多参考前辈们的研究。每个人在进修时,首先要把六十四卦都背熟,熟到一听到卦名,就知道是由哪两个单卦组成,接着要注意每一个爻的相对关系。身为学者的我,所扮演的只是桥梁的角色,从不认为我的解释就是定论;我的任务只是把哲学经典解释清楚,供人得以入门理解。每个人在理解之后,再各自去深造,这就要看个人的造化。

学海无涯,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在这方面没有完美的止境,但只要你愿意继续做,就代表你一直在提升自己。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就是指在知识方面力求真实,在感受方面提升审美价值。最重要的还是行善,德行修养要越臻完善,才能让求知与审美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易》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