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組織部:實力演繹宜賓黨建的「速度與激情」

為不斷把“轉作風、抓落實、樹形象、作表率”活動引向深入,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市直機關工委決定在市直機關開展“十佳主題黨日活動”“十佳實幹爭先團隊”“十佳惠民實事”推選工作。自推選工作開展以來,市直部門踴躍參與,參選項目反映了我市開展“轉作風、抓落實、樹形象、作表率”活動的亮點和成效。宜賓新聞網對其中部分參選項目進行展播,今天請看《市委組織部:實力演繹宜賓黨建的“速度與激情”》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處於工作第一線的基層組織,是整個黨組織的“神經末梢”,是黨與人民群眾聯繫的紐帶和橋樑。在市委組織部,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默默無聞的在基層黨建的“戰場”留下足跡,創造輝煌;有這樣一批人,他們甘於吃苦,樂於奉獻。他們是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們是踏出校門初入單位的新兵。他們堅信,只要通過團隊不懈地努力,就能把每塊基石夯牢固、每條根系都變發達,宜賓基層黨建更能在新時代煥發出絢爛光彩。

不忘初心 為黨建事業而執著奉獻

不忘紅色初心,永葆對黨忠誠的本色。人們都說組織部是黨性最堅強、思想最純潔的部門,選擇了基層黨建工作,就選擇了組織工作的政治擔當和政治追求,就要無怨無悔為黨建事業而執著奉獻。每位同志到基層黨建團隊的第一天,都會上一堂“旗幟鮮明講政治”的思想課,都會在思想上扣好第一顆釦子。無論處在哪個層級、哪個科室,團隊每名成員都是講政治的踐行者,都能做到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堅決服從市委統一領導,堅決服從部務會統一安排。在工作中,該大刀闊斧的不等待觀望,該嚴守紀律的不違規操作,真正做到平常時候信得過、關鍵時刻靠得住、危急關頭頂得上。

發揚紅色精神,堅守使命責任的擔當。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組工幹部作為管理幹部的幹部、管理黨員的黨員、管理人才的人才,這就要求團隊每一位成員敢於擔責、敢於拼搏,擰成一股繩、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步一個腳印走。在團隊裡經常會聽到這些話:“沒事,我能行”“領導,如果有急事,我就不回去了吧”“老婆,這個週末你先帶孩子去玩吧,我得去辦公室一趟”……為了堅守心中的信念,大家都已習慣於把晚上10點作為常規的下班時間,習慣於集中攻堅階段的節假無休,習慣於緊急工作任務時的通宵達旦。正是這一點一滴的責任擔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匯聚出這支團隊強大的凝聚力與戰鬥力,而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也用行動多次詮釋,“硬骨頭”再硬,也硬不過組工幹部的鐵肩膀,硬不過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凝聚紅色力量,書寫時代華彩的樂章。面對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帶來的深刻變化,團隊始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闖新路,聚焦難點熱點問題破瓶頸,圍繞服務發展大局抓創新,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別是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踐中,團隊探索出“四好六多”工作法、黨員合作社等舉措有效推動了農村產業發展;在引領脫貧攻堅道路上,團隊探索的先進帶後進“五聯”模式、“借牛還牛”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受到時任省委書記王東明批示肯定;在發揮機關率帶作用上,創新實施機關黨建133工作法在全省交流,有效破解機關黨建“燈下黑”難題;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探索中,提出了“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

2015年以來,在團隊的繼續努力下,全市基層黨的建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令人欣喜的成果,培育推樹了全國“兩學一做”榜樣史進洪、全國政法英模吳詩華等一批先進典型,幹部走基層等6項工作受到省委領導批示肯定,機關黨建133工作法、“基薪+績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8種模式、農民夜校“五三”模式等15項工作在全省做經驗交流,探索設置村法治委員、貧困戶“歇幫”機制等20餘項創新經驗被《人民日報》《中國組織人事報》《四川日報》等媒體刊載。

強化黨員黨性教育 增強支部凝聚力和戰鬥力

市委組織部第三黨支部堅持“一月一活動、一活動一主題”,規範黨內組織生活,強化黨員黨性教育,增強支部凝聚力和戰鬥力。

3月30日,“聚焦鄉村振興 強化組織保障”主題黨日活動採取“專題輔導+實地調研+專題黨課”方式分段開展。3月30日上午,第三黨支部黨員參加第58期宜賓大講壇,聆聽中國人民大學溫鐵軍教授主講《西南地區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下午,組織黨員到四川茶葉集團進行實地調研,瞭解茶產品、茶工藝、茶文化,參觀院士專家工作站,並進行互動交流。

座談會上,四川茶葉集團負責人就宜賓茶產業發展態勢作情況介紹。市人才辦副主任覃勇作專題黨課報告,介紹當前相關先進地區人才工作政策概況。第三黨支部黨員圍繞建設現代特色茶業強市目標、狠抓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助農增收致富奔康、實施科技示範和人才引領助推產業轉型發展、打造“宜賓茶”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等話題,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這樣的主題黨日活動堅持做到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貼近實際、務求實效。通過主題黨日活動,組織第三黨支部黨員聽取知名專家專題輔導、赴鄉村振興龍頭企業實地調研、與企業負責人等互動交流,支部黨員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會,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要求有了更加準確的把握,進一步激發了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熱情和動力,找準了強化鄉村振興組織保證的方向和路徑。

黨員們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結合所在科室業務工作,加大鄉村振興幹部培養培訓,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扶持計劃和竹產業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推動鄉村振興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實施“扶貧先鋒行動” 助力脫貧攻堅

市委組織部按照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系列部署要求,抓好抓實聯繫貧困村的結對幫扶工作,近3年來先後聯繫興文縣僰王山鎮永壽村、太安村和教場村。2017年,市委組織部機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五個一’駐村幫扶先進集體”。

抓黨建聚合力。選派部機關2名優秀年輕幹部擔任永壽村第一書記、太安村黨支部副書記,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部機關幹部職工全覆蓋聯繫幫扶貧困戶;指導舉辦5期農民夜校暨精準脫貧專題培訓班,開展黨員先鋒示範行動和“不忘初心 感恩祖國”主題黨日活動等10餘次,持續建強帶領群眾脫貧奔康的堅強戰鬥堡壘。

抓產業強造血。按照長中短期相結合的方式,幫助永壽村、太安村、教場村編制產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科學確定鄉村旅遊、烏骨雞、翠冠梨、竹雞等主導產業,探索“黨建引領、旅遊扶貧”等模式;指導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發揮作用,構建村集體、市場主體和群眾利益互利互惠的利益聯結新機制,2016年永壽村實現107戶貧困戶脫貧和整村摘帽,實現集體經濟收入4.1萬元;2017年太安村貧困發生率從24.3%降至0.5%、整村退出貧困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7.3萬元。

抓建設強基礎。指導編制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臺賬,建立幫扶單位、職能部門和鎮黨委會商會審項目機制,累計幫助協調爭取重點項目30餘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永壽村、太安村全面達到“一低五有”,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貧困戶全面實現“一超六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