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這堂黨課的主題常講常新

最新一期由中辦秘書局主管的《秘書工作》雜誌,刊登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在中辦機關“七一”黨課上的報告。

據丁薛祥介紹,“七一”前夕,給中辦全廳副處級以上黨員幹部講一次黨課,是中辦連續幾年的一個好做法。此次黨課的主題是:大力弘揚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

圍繞“奉獻精神”,丁薛祥講了三個問題: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特質;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是新時代的強烈呼喚,是完成黨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爭做甘於奉獻、默默奉獻的中辦人。

在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時,丁薛祥點名並點評了孫政才、盧恩光、魏鵬遠、白恩培、劉鐵男、王珉和王敏7人。他說,這些不講奉獻、不真奉獻、不常奉獻的情形,都是與共產黨員的稱號不相配的。“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我們黨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教育引導全黨同志講毫無私心雜念的奉獻,而不是打著個人“小算盤”的奉獻;講實打實的奉獻,而不是假把式的奉獻;講一輩子的奉獻,而不是一時一事的奉獻。

以下為丁薛祥在中辦機關“七一”黨課上的報告全文:

大力弘揚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

——在中辦機關“七一”黨課上的報告

(2018年6月28日)

丁薛祥

「党建」这堂党课的主题常讲常新

“七ー”前夕,給全廳副處級以上黨員幹部講一次黨課,是中辦連續幾年的一個好做法,今天我們仍然用這種方式紀念黨的生日。這次黨課的主題是:大力弘揚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

奉獻是共產黨人常講常新的話題。我們黨一誕生,就把奉獻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黨的全部奮鬥史、發展史也就是一部奉獻史。黨的十九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明瞭方向、繪就了藍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新時代強烈呼喚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這裡,我們結合中辦人的責任和使命,圍繞奉獻這一主題來上這堂黨課,很有意義,也很有必要。

剛才,我們表彰了全廳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先進事蹟,集中體現了新時代中辦人的奉獻精神,大家要好好學習。

下面,我講3個問題。

一、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特質

「党建」这堂党课的主题常讲常新

奉獻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原義是指恭敬地交付、呈獻。在我們黨的語境中,特指那些為黨和人民事業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真誠無私的付出。奉獻精神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奉獻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守望相助、勇於付出,留下了許多關於奉獻的經典傳說故事。我國古代神話傳說很多與奉獻有關。女媧補天,講的是女媧面對人類災難,挺身而出、補天救世的傳說;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舍小家為大家,用數年時間在華夏大地馴服洪水的經歷;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決心子子孫孫挖山開路、最後感天動地的故事。這些傳說故事,都飽含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幾千年來人人皆知,深深紮根在中國人的心底。歷史上的英雄故事很多與奉獻有關。楊家將滿門忠烈,前赴後繼、喋血沙場;林則徐抵禦外侮,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感人故事不勝枚舉,塑造了一個個英雄人物,撐起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樑。文學中的經典名句很多與奉獻有關。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些經典名句,從不同側面表達了人們對奉獻的讚美。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徳,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泰戈爾有一句名言:“我們必須奉獻於生命,才能獲得生命。”在全世界,許多人用奉獻來衡量生命的價值。法拉第希望自己“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一生,1896年逝世前決定設立諾貝爾獎,“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居里夫人受世人崇敬,不僅因為她的科學發現,而且因為她的奉獻精神,她長期工作在強輻射的環境中,最終患白血病而逝世。正是這些偉大奉獻,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世界上最講奉獻精神、最有奉獻精神的先進政黨。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我們黨從一誕生,就明確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和遠大目標。這些質的規定性,決定奉獻是我們黨的精神底色。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必須“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入黨誓詞明確提出:“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這說明,共產黨員講奉獻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必須履行的義務。

我們黨近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赤誠奉獻的歷史。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從來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長期的奮鬥實踐中,我們黨創立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偉大精神,無一不包含著奉獻。我們黨的隊伍中所湧現的劉胡蘭、江竹筠、董存瑞、邱少雲、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甘祖昌、谷文昌、楊善洲、沈浩、郭明義、鄒碧華、南仁東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也無一不體現著奉獻。

黨員是黨的細胞,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我們黨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赤誠奉獻,體現在推動歷史變革的偉大成就上,通過一個個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來展現。

有的奉獻熱血和生命。生命的付出是最高的奉獻。我們常說,共和國的旗幟是烈士鮮血染紅的,這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新中國成立時我們黨有448萬名黨員,而此前為革命犧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黨員就達370多萬名。為了中國革命,毛主席有6位親人犧牲。南京雨花臺,當年是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的刑場,在這裡英勇就義的烈土有近10萬人,其中留下姓名的僅1519人。全國共有29萬多座無名烈土墓,安葬了78萬多名無名烈士。近段時間,中央媒體開設《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欄目,集中報道了一批拋頭顱、酒熱血的英烈事蹟。烈土們的遺言,就是關於奉獻的最好教材。鄧中夏說“請告訴同志們,就是把我的骨頭燒成灰,我鄧中夏還是中國共產黨員。”謝子長說“我不想死,我為人民做得太少了。”惲代英寫道:“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前不久,我讀到一篇回憶文章,寫的是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由抗聯戰士組成的第88國際旅的黨員幹部主動請戰,最後黨組織選拔160多名同志作為先遣隊,每三四個人一組空投到多個日軍要塞附近。他們到達指定地點後,紛紛向後方呼叫“向我開炮”,蘇聯紅軍在他們的幫助下準確轟炸了幾乎所有的軍事目標,日本關東軍經營十幾年的東北防線頃刻瓦解,而這100多名“王成”,幾乎全部在執行任務中犧牲。戰爭年代要付出生命代價,和平年代有時也要付出生命代價。我們歷次的重大抗災、搶險鬥爭,每次都有共產黨員獻出寶貴生命。我們的脫貧攻堅戰場,也有黨員幹部獻出寶貴生命。

有的奉獻青春和才智。革命戰爭年代,大多數革命者的青春歲月是在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度過的。一份材料介紹,長征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紅軍主要部隊88名高級幹部,平均年齡28.8歲,超過40歲的4人,最小的第15師政委肖華只有18歲。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的屯墾戍邊、三線建設、國防科工,又集結了多少青年同志,有的幹就是一輩子,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19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後來為了國家核彈事業,離妻別子,隱姓埋名20多年,成為“兩彈”元勳,最終因輻射致癌而逝世,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1955年4月,數千名上海交通大學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告別繁華的上海,紮根落後的西部,為國家建設、西部的文教事業奉獻青春。去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15位西安交大老同志來信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讚揚他們“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去年11月17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給兩位白髮蒼蒼的道德模範讓座,感動了在場所有人,也感動了全國人民。其中一位就是“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他30年隱姓埋名生活和工作,父親去世沒有回去奔喪,母親也見不到“人間蒸發”了的兒子。正是以這樣的奉獻,他攻堅克難,研製出核潛艇核心技術,使我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有的奉獻辛勞和汗水。有一句話說得好,今天擁有的一切,都是奉獻者用汗水堆積出來的,人們一來到世上就是受益者。的確,我們的一座座現代化城市、現代化工廠,一條條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一項項重大的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都凝結著巨大的辛勞和汗水。離開辛勞和汗水,奉獻就失去基礎,容易成為空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在60多年裡,46次深入西藏無人區,36次進駐內蒙古荒原,48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5900多萬公里,46名同志先後獻出生命。2015年,這支隊伍的一些老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總書記高興地給他們回信,充分肯定他們的先進事蹟,強調“忠於黨、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

有的奉獻財富、犧牲名譽。革命時期,彭湃被譽為“農民運動大王”,他的家庭是海陸豐地區的大地主,1922年他在鄉里社戲的舞臺上,當眾燒掉家裡所有的田契,從自己身上“搞土改”,發動勞苦大眾鬧革命。改革年代,清華大學趙家和教授身家千萬,一件1美元的化纖毛衣卻穿了十幾年;他有一兒一女,卻把1409萬元積蓄全部拿出來,設立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用以資助那些素不相識的貧困學生。他的事蹟直到去世4年後,才為人所知。犧牲名譽是一種特殊的奉獻。想必很多人看過電視劇《潛伏》、《風箏》,劇中主角扮演的角色,就是長期犧牲名譽、為黨獲取情報的地下共產黨員。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我們黨97年的奮鬥歷程中,歷代黨的領導人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嘔心瀝血、宵衣旰食,為全黨樹立了永遠奮鬥、一生奉獻的光輝榜樣。今年是周恩來同志誕辰120週年,曾經有一篇題目叫《大無大有周恩來》的紀念文章,概括了周總理的“六無六有”,“無”講的是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個人私利,“有”講的是他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讀後令人十分感動。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每段人生經歷都是奉獻的精彩篇章。周總理從1974年6月1日重病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在生命最後的587天,他除批閱大量文件、決策大量工作外,約人談話227次,最長一次談話時間達4小時20分;開會32次,最長一次會議時間達3小時45分;會見外賓56次,每次會見都在1個小時左右。習近平總書記評價:“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周恩來同志一生心底無私、天下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中國共產黨人優秀品德的集中寫照,永遠為後世景仰。”在很多人心中,周恩來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奉獻精神的人格化身。

習近平總書記以持之以恆的模範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人講奉獻的光輝榜樣。習近平總書記從15歲到梁家河當知青算起,已經為黨和人民奮鬥、奉獻了50年。我通過學習總書記的著作,聆聽總書記的教誨,感悟總書記的情懷,對總書記長期奉獻、持續奉獻、無私奉獻的領袖風範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這裡我想用3個關鍵詞來概括。第一個關鍵詞是甘入苦海。總書記曾給正定原縣委辦幹事李亞平講過自己選擇到正定工作的心路歷程。他從梁家河回到北京後,在清華大學上學,之後又到國辦、軍辦工作。那時候,他父親已經“解放”,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沒有什麼令人煩惱的事情了。但他說自己在這種安逸的生活裡,始終沒有什麼喜悅和快樂。他總覺得,“文革”那種荒謬和殘酷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國家百廢待興,需要變革,需要有能力、有擔當的人負起責任來。所以,他要求下到縣裡,雖然辛苦,也心甘情願。李亞平在日記中記載了總書記當年對他說的一段話:“只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海’的。”總書記還多次講過他當年“三下下黨”的故事。下黨鄉位於福建寧德壽寧縣,藏在大山深處。由於過於偏僻,路又很難走,上面的幹部很少去,總書記是地委書記中第一個去的。他第一次去是在1989年7月酷暑的時候,早上6點多出發,9點多車子開到了離鄉政府所在地最近的一個地方,然後下車步行,鄉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砍,每個人拿根竹竿,沿著河邊走,又走了2個多小時才到,總書記的腳上磨出了泡,他回憶說,那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到了那兒,稍微洗了洗、休息一下,就開始現場辦公、訪貧問苦。總書記當時講:“馮夢龍50多歲被任命為壽寧的知縣,為了上任走了好幾個月。我們現在共產黨人為官,如果都想當舒服官,還不如封建時代的士大夫呢。”第二個關鍵詞是夙夜在公。這些年,總書記的辛勞我們中辦的同志都歷歷在目。2016年G20杭州峰會之後,中央電視臺製作了一個微視頻《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天》,記錄了總書記9月4日那天的日程。從早上7:45離開住地,晚上11點返回,在近16個小時的時間裡,總書記出席了20場活動,一刻也沒有休息過。類似高密度、高強度的活動安排,在總書記的日程中司空見慣。第三個關鍵詞是以身許黨。黨的十八大前黨內存在的問題不少,很多同志對此憂心忡忡。對此,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不能沒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如果共產黨出了問題,最終就會重蹈一些國家的覆轍,國家四分五裂,社會一盤散沙,人民受苦受難。2015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總書記對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講:“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敗分子,就必然會辜負黨、得罪人民。”在關係黨和人民利益的重要關頭,總書記從來都是旗幟鮮明、不畏艱辛,從不退縮、從不考慮個人得失,從來都是堅韌不拔。所以全黨形成一個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以上事例足以說明,奉獻是我們黨的鮮明底色,是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特質。離開了奉獻,我們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業成就和輝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擁護。離開了奉獻,我們黨的精神譜系就會缺少內涵、失去神韻。

二、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是新時代的強烈呼喚,是完成黨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党建」这堂党课的主题常讲常新

奉獻沒有休止符,任何時候都需要奉獻。我們的時代,是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催人奮進的時代;我們的事業,是前無古人、披荊斬棘、前途光明的事業;我們的社會,是思想多元、利益多元、價值多元的社會。我們黨要引領時代、續寫輝煌,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我們常講,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這新氣象新作為須臾離不開奉獻。

第一,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當前,我們黨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全國人民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他還反覆強調:“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

一方面,我們這個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都將是偉大的奇蹟。這個藍圖不是憑空描繪的,更不是說說而已的,而是必須朝著既定目標不斷奮勇前進,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實現的。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由於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我們民族復興的進程越是接近目標越是艱難,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還要繼續跨越許多“雪山”、“草地”,還要繼續征服許多“婁山關”、“臘子口”。在這個過程中,流汗是經常的,流血也是難免的,到了關鍵時刻還可能要獻身。艱苦奮鬥流汗也好,衝鋒陷陣流血也好,捨生忘死獻身也好,說到底就是要奉獻,首先是共產黨人要帶頭奉獻、無私奉獻。

第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政黨,是甘願為人民奉獻一切的先進分子的集合體。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全黨在奮鬥中堅持、在實踐中發展。其途徑和措施很多,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因為奉獻精神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內涵,也是檢驗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奉獻精神缺失,黨的先進性就必然缺失。

當前,黨的隊伍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黨員幹部有理想、有情懷、能奉獻。同時也確實有一些黨員幹部不具有或失去了先進性。從奉獻的角度分析,集中表現為不講奉獻講索取,不比奉獻比享受。比如:

有的入黨動機不純,入黨不是為了奉獻,而是為了升官發財。孫政才入黨,並不是因為信仰馬克思主義,想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了政治慾望、政治野心,為了攫取錢財、個人享樂。司法部原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盧恩光在懺悔時承認,自己就是個“官迷”,入黨就是想搞個官銜。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受賄2億多,他懺悔說,自己入黨就是想有地位、多掙點錢,因為錢能給自己安全感,能讓子孫不再過自己小時候那種苦日子。像孫政才、盧恩光、魏鵬遠這種從一開始就滿腦子想當大官、發大財的人,一開始就想著利用手中權力撈取利益的人,怎麼可能為黨和人民真誠奉獻呢?

有的開始有奉獻精神,但隨著地位的變化,奉獻精神就消失了。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先後在陝西、內蒙古、青海乾過,有黃土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工作經歷。但他自從當了高級幹部,特別是當了省委書記後,就變了,變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玉吃玉,什麼都敢要、什麼都想貪了。雖然他是革命後代,在艱苦地區工作過,但法不阿貴、法不容情,組織上嚴肅查辦他是必然的。

有的願意多幹事,但一干事就要求“回報”,甚至跟組織討價還價。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在懺悔時說,他有兩面人生,一面是“玩命幹工作”,不少時候是“每天除了睡覺就在辦公室”,一面是“利令智昏”,個人利益至上。兩種價值觀一且碰撞,後者輕易就戰勝了前者。遼寧省委原書記王珉,在個人政治期望沒有得到滿足後,便消極墮落,耍性子、撂挑子,對中央決策部署敷衍了事甚至唱反調,最終走上不歸路。

有的看上去很敬業,但他的“奉獻”主要是作秀,是在沽名釣譽。

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表面上很勤政,總是忙於公務,背後卻大搞權錢交易。據說,王敏喜歡看紅色影片,經常一個人坐在那裡一遍遍看,看到英雄人物奮不顧身、革命烈土壯烈犧牲,還激動得淚流滿面,連他妻子都納悶,看了十幾遍怎麼還這麼感動。王敏後來交代說,當時的感動是真的,但第二天自己想做啥還是照樣做啥。像他們這樣的人,所謂的敬業、奉獻,都是偽裝給別人看的,都是想以此作“資本”為自己、為小團體撈取更大的好處。

這些不講奉獻、不真奉獻、不常奉獻的情形,都是與共產黨員的稱號不相配的。“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我們黨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教育引導全黨同志講毫無私心雜念的奉獻,而不是打著個人“小算盤”的奉獻;講實打實的奉獻,而不是假把式的奉獻;講一輩子的奉獻,而不是一時一事的奉獻。

第三,形成正氣充盈、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這些年,社會正能量是主流,但負能量的東西也不少。在對奉獻的認識和態度上,就流傳著一些錯誤的觀點。有人認為,無私奉獻是英雄模範人物的事情,自己只是普通人,能做到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就很不錯了,在全社會倡導奉獻精神調門太高。有人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鼓勵競爭,應當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講奉獻已經過時了。有人認為,奉獻是良心活,自己奉獻沒有人能看到,奉獻也是白奉獻;別人不奉獻,自己奉獻,豈不是傻子。

這些觀點,之所以在社會上有一定市場,是因為確實有一些人在炮製它、兜售它。也確實有一些人在信奉它、追捧它。但是,稍加分析,這些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確實,英雄模範人物的奉獻總是要多一些,但普通人就該坐享其成、不需要奉獻嗎?如果是這樣,僅僅靠少數英雄模範人物,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怎麼能夠發展進步?確實,市場經濟鼓勵競爭、反對平庸,但追求個人價值就排斥奉獻精神嗎?如果是這樣,人們成天生活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物慾橫流的社會,人生還有什麼意義?確實,奉獻意味著吃苦,甚至吃虧,但吃苦吃虧就等於傻嗎?如果是這樣,古今中外那麼多以奉獻成就人生輝煌的人,那麼多因為奉獻而流芳百世的人,豈不是都成了傻子?顯然,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有害的,其根本錯誤就在於扭曲了人生價值,其最大危害就在於汙染了社會風氣。

我們的發展,不僅要物質的發展,還要精神的發展;我們的淨化,不僅要淨化黨內風氣,還要浄化全社會風氣。在黨風明顯好轉的同時推動社會風氣的明顯好轉,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任務。形成正氣充盈、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

總之,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是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完成歷史使命、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必然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獻,每代人的奉獻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徵。作為共產黨員,我們要善於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把時代要求與自己的奮鬥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老一輩共產黨人甘於奉獻的優良傳統的同時,以創新精神理解奉獻、實踐奉獻、詮釋奉獻,用實際行動賦予奉獻以新的時代內涵、新的精神境界。

三、銘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爭做甘於奉獻、默默奉獻的中辦人

「党建」这堂党课的主题常讲常新

中辦在黨中央身邊,是“四最一中樞”的政治機關,位置特殊,任務繁重,影響很大,這些都決定我們必須始終講奉獻。沒有甘於奉獻、默默奉獻,就幹不好中辦的各項工作,就站不好中辦的各個崗哨,就做不了合格的中辦人。

在中辦歷史上,甘於奉獻、默默奉獻的典型很多。“紅色管家”熊瑾玎,機要人員陳為人、韓慧英夫婦,警衛戰士張思德、胡昌寶、盧堂寶,機要交通員李俊嶺,秘書工作者田真,密碼專家蔡吉人,管工任廣振,廚師韓建民等同志,他們的感人故事,都展現了共產黨人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也彰顯了中辦人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這裡,我再給大家講講最近給我感觸比較深的一位老同志的故事。機要局離休幹部韓群同志今年95歲了,她參加譯電工作的時候,正是解放戰爭的關鍵時期,往來的電文特別多,有些電文還是毛主席親自起草的。機要人員幾乎白天黑夜連軸轉,沒有休息時間,甚至想“如果能睡一天覺,寧可三天不吃飯”。譯電更是“一碼之差,人頭滾滾”,不能有絲毫差錯,每一名同志都精神高度緊張,工作壓力非常大。就是這樣的工作,她一干就是幾十年。上世紀80年代,黨中央實行退休制,組織上要她辦理離休手續,她心裡接受不了,多次找組織要求工作,說哪怕掃地都行。當時她覺得自己身體還行,還要繼續幹革命工作,從沒想過退休的事。後來,經過組織解釋說明,她服從了安排,在中南海懷仁堂光榮地從習仲勳同志手裡接過了離休幹部證。韓群同志的丈夫徐業夫,是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從陝北起就跟隨毛主席。由於工作繁忙,一般一個月オ回一次家,有時剛到家,電話就來了,又匆匆趕回中南海。他們的三閨女生下來4個月了,徐業夫連一眼都沒見過。後來想辦法照了一張照片,通過組織送到中南海,他才看到了。這對經歷過戰火洗禮的革命伉儷,為了黨的事業,就是這樣一直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人生。正是中辦講奉獻的光榮傳統,教育滋養了幾代中辦人,為中辦“三服務”事業注入了強大動力。

對於中辦講奉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過特別的強調。2014年5月8日,總書記在視察中辦時強調,中辦要“堅持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他深刻指出:“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鬥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痛並快樂著’,再怎麼艱苦也是美的、再怎麼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患得患失。這才是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獻。有了具有這種精神的黨中央以及為黨中央服務的中辦這樣一些中樞機關,我們的事業才能取得成功。中辦講奉獻,就要講這樣的大奉獻。沒有這種精神境界,是難以完成黨和人民交付的任務的,即便表面上做到了,心中也可能是不舒暢的,總覺得吃虧了、不划算了。長此以往,思想就會發生異變,行動就會產生差池。”總書記在中辦警衛局、機要局、機要交通局、電信局視察講話和題詞中,都提出了講奉獻的要求。總書記的這些特別強調和要求,體現了對中辦“三服務”工作規律和特點的科學把握,體現對中辦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和殷切希望。對總書記的諄諄教海,中辦黨員幹部必須時刻銘記、忠實踐行。這裡,我談幾點思考同大家共勉。

一是用理想支撐奉獻。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沒有理想,人生就會偏離方向,奉獻就沒有動力,也不能持久。只有樹立起遠大理想,才能心甘情願地付出,才能在執著的奉獻中感到充實和快樂。我們在中辦工作,近距離為黨中央服務。直接參與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我們不應把自己的工作僅僅看作份普通的職業,而應視為一份很光榮、很崇高的事業,自覺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立志不懈追求,甘於終身奉獻。有了這份信念,我們無論取得多大成績和進步,都不會忘乎所以、感到飄飄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不會退縮萎靡、感到惶惶然;無論面對哪些腐蝕和誘惑,都不會丟掉戒尺、感到昏昏然。我們的世界並不總是太平,我們的社會並不全都美好,越是這樣,越需要理想信念,越需要家國情懷,越需要執著奉獻。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就深入思考人生間題,最後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已的信念。他在離開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時心裡想的是,今後如果有機會從政,就要一輩子為老百姓辦好事。革命導師和人民領袖樹立理想的風範,我們要時時感知、深刻體會,轉化為堅定理想信念的實際行動。

二是用忠誠詮釋奉獻。忠誠是奉獻的應有之義,講奉獻必須講忠誠。這種忠誠,就是對黨的忠誠,對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忠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忠誠。從古至今,忠誠都是好品德,我們今天講忠誠,不僅是個人修養問題,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確要求。中辦的不少崗位,瞭解信息多,接觸領導多,被人“圍獵”的風險大,如果不忠誠或不夠忠誠,立場就會偏,政治上就容易搖擺,就可能在利益面前失態、在關鍵時刻變節,就難以經受住種種複雜嚴峻的考驗。因此,我們的忠誠要加上“絕對”二字,做到百分之百純潔,沒有絲毫雜質。革命戰爭年代,許多共產黨員為了忠誠,頭可斷,血可流,不管受什麼折磨都不會背叛黨、背叛同志、背叛信仰。黨的十九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面對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久久凝視,一一列數13名代表的姓名,感嘆英雄輩出,也感嘆大浪淘沙。這淘沙,淘的就是忠誠不忠誠。今天,我們看一名黨員幹部是不是忠誠可靠,檢驗起來儘管不像戰爭年代那麼直接,但在日常言行中還是能看出幾分,在關鍵時刻還是能看得比較清楚。我們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這些都不是抽象空洞的,都要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來落實、來檢驗。

三是用奮鬥書寫奉獻。奉獻與奮鬥是孿生兄弟,奉獻靠奮鬥書寫,奮鬥體現著奉獻,要想奉獻越多就必須奮鬥越多,奮鬥越多就必然奉獻越多。我們在中辦工作,要敬業、要吃苦,熱愛崗位,以幹為樂,求真務實,追求一流;要勤學、要善思,向書本學也向社會學,向現實學也向歷史學,向老同志學也向年輕同志學,向成功學也向挫折學,不懂就問,不恥下問,多思多悟,力求知識上又博又專、愈博愈專,經驗上多多益善、既能解決老問題又能解決新問題,不要有文憑缺知識、有經歷缺經驗;要擔當、要作為,不怕困難,不怕矛盾,勇於創新開拓,勇於革除積弊,勇於同一切不良現象作鬥爭,做到一切硬仗都能打,一切急難險重任務都能擔。習近平總書記講:“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註定屬於奮鬥者的時代。我們中辦的同志,無論在哪個崗位,只要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不懈奮鬥,就一定能書寫人生華章。

四是用淡泊彰顯奉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辦人講奉獻,尤其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個人得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動。要追求簡單樸素的生活。簡樸最能涵養人的品德,因此古人就提倡儉以養德、安貧樂道。孔子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也不改其樂。抗戰期間,國民黨愛國將領續範亭見到朱德,沒想到大名鼎鼎的八路軍總司令竟穿粗布衣衫,像個莊稼漢,發出“時人未識將軍面,樸素渾如田舍翁”的感嘆。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仍然要提倡艱苦樸素,中辦更要提倡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輕一些。一個人光環多不等於價值大,默默無聞不等於價值小。正如毛主席當年評價張思德說的那樣,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關鍵看他是不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一滴水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我們中辦人就應該做這樣的“一滴水”。我在今年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大力發揚綠葉精神、螺絲釘精神、春蠶精神、小草精神,正是這個考慮。有了這份淡泊,我們才能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自己,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有功勞的時候不伸手,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要保持清正廉潔。清正廉潔最關乎名節,也最關乎前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想走得遠、走得好,就必須慎獨慎微,堅決守住廉潔底線。這方面的要求多高都不過分,這方面的監督多嚴都不過分。

五是用機制激勵奉獻。一個人的奉獻,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也與社會環境特別是身邊環境有關。通過有效的工作機制、管理機制、獎懲機制,來倡導奉獻、支持奉獻、保障奉獻,是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中辦要帶頭把這項工作做好。要結合將要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講奉獻特別是中辦講奉獻重要論述的學習貫徹,從中體會總書記的諄諄教海和對中辦的特殊關愛、特殊要求,從中體會總書記許黨許國、夙興夜寐、一切為了人民幸福的崇高境界和領袖風範,從而增強樂於奉獻、默默奉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廳內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講奉獻,在義與利、公與私、苦與樂、得與失進與退等關係的對待和處理上以身作則,在全廳形成有困難有危險“跟我上”、有名譽有利益“我先讓”的濃厚氛圍。要及時總結和宣傳全廳講奉獻的先進團隊、先進人物、先進事蹟,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奉獻精神天天見、奉獻人物聚身邊”的良好局面。要更好發揮幹部考核選拔“指揮棒”作用,樹立鮮明正確的用人導向,使奉獻與收穫成正比。要利用中辦職能職責和工作手段,關注社會風氣的變化特點和趨勢,加強對優良黨風向社會風氣傳導、以黨風帶政風促民風等問題的調查研究,推動形成講奉獻光榮、不講奉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奉獻是中辦優良傳統作風最耀眼的光芒,是新時代中辦人高舉的精神旗幟。希望中辦廣大黨員幹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大力弘揚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立足崗位,拼搏進取,無怨無悔,無私無畏,用忘我奮鬥書寫無愧於新時代的“三服務”事業新篇章!

暢享雲電視都在用,你用了嗎?

「党建」这堂党课的主题常讲常新「党建」这堂党课的主题常讲常新
「党建」这堂党课的主题常讲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