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实力演绎宜宾党建的“速度与激情”

为不断把“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市直机关工委决定在市直机关开展“十佳主题党日活动”“十佳实干争先团队”“十佳惠民实事”推选工作。自推选工作开展以来,市直部门踊跃参与,参选项目反映了我市开展“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作表率”活动的亮点和成效。宜宾新闻网对其中部分参选项目进行展播,今天请看《市委组织部:实力演绎宜宾党建的“速度与激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处于工作第一线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市委组织部,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默默无闻的在基层党建的“战场”留下足迹,创造辉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他们是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是踏出校门初入单位的新兵。他们坚信,只要通过团队不懈地努力,就能把每块基石夯牢固、每条根系都变发达,宜宾基层党建更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绚烂光彩。

不忘初心 为党建事业而执着奉献

不忘红色初心,永葆对党忠诚的本色。人们都说组织部是党性最坚强、思想最纯洁的部门,选择了基层党建工作,就选择了组织工作的政治担当和政治追求,就要无怨无悔为党建事业而执着奉献。每位同志到基层党建团队的第一天,都会上一堂“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思想课,都会在思想上扣好第一颗扣子。无论处在哪个层级、哪个科室,团队每名成员都是讲政治的践行者,都能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服从市委统一领导,坚决服从部务会统一安排。在工作中,该大刀阔斧的不等待观望,该严守纪律的不违规操作,真正做到平常时候信得过、关键时刻靠得住、危急关头顶得上。

发扬红色精神,坚守使命责任的担当。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组工干部作为管理干部的干部、管理党员的党员、管理人才的人才,这就要求团队每一位成员敢于担责、敢于拼搏,拧成一股绳、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团队里经常会听到这些话:“没事,我能行”“领导,如果有急事,我就不回去了吧”“老婆,这个周末你先带孩子去玩吧,我得去办公室一趟”……为了坚守心中的信念,大家都已习惯于把晚上10点作为常规的下班时间,习惯于集中攻坚阶段的节假无休,习惯于紧急工作任务时的通宵达旦。正是这一点一滴的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汇聚出这支团队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而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也用行动多次诠释,“硬骨头”再硬,也硬不过组工干部的铁肩膀,硬不过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凝聚红色力量,书写时代华彩的乐章。面对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带来的深刻变化,团队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闯新路,聚焦难点热点问题破瓶颈,围绕服务发展大局抓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践中,团队探索出“四好六多”工作法、党员合作社等举措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在引领脱贫攻坚道路上,团队探索的先进带后进“五联”模式、“借牛还牛”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受到时任省委书记王东明批示肯定;在发挥机关率带作用上,创新实施机关党建133工作法在全省交流,有效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难题;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探索中,提出了“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2015年以来,在团队的继续努力下,全市基层党的建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成果,培育推树了全国“两学一做”榜样史进洪、全国政法英模吴诗华等一批先进典型,干部走基层等6项工作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机关党建133工作法、“基薪+绩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8种模式、农民夜校“五三”模式等15项工作在全省做经验交流,探索设置村法治委员、贫困户“歇帮”机制等20余项创新经验被《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四川日报》等媒体刊载。

强化党员党性教育 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市委组织部第三党支部坚持“一月一活动、一活动一主题”,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强化党员党性教育,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3月30日,“聚焦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保障”主题党日活动采取“专题辅导+实地调研+专题党课”方式分段开展。3月30日上午,第三党支部党员参加第58期宜宾大讲坛,聆听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主讲《西南地区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下午,组织党员到四川茶叶集团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茶产品、茶工艺、茶文化,参观院士专家工作站,并进行互动交流。

座谈会上,四川茶叶集团负责人就宜宾茶产业发展态势作情况介绍。市人才办副主任覃勇作专题党课报告,介绍当前相关先进地区人才工作政策概况。第三党支部党员围绕建设现代特色茶业强市目标、狠抓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助农增收致富奔康、实施科技示范和人才引领助推产业转型发展、打造“宜宾茶”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等话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务求实效。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第三党支部党员听取知名专家专题辅导、赴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负责人等互动交流,支部党员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进一步激发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和动力,找准了强化乡村振兴组织保证的方向和路径。

党员们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结合所在科室业务工作,加大乡村振兴干部培养培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扶持计划和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推动乡村振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实施“扶贫先锋行动” 助力脱贫攻坚

市委组织部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系列部署要求,抓好抓实联系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工作,近3年来先后联系兴文县僰王山镇永寿村、太安村和教场村。2017年,市委组织部机关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

抓党建聚合力。选派部机关2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永寿村第一书记、太安村党支部副书记,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部机关干部职工全覆盖联系帮扶贫困户;指导举办5期农民夜校暨精准脱贫专题培训班,开展党员先锋示范行动和“不忘初心 感恩祖国”主题党日活动等10余次,持续建强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抓产业强造血。按照长中短期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永寿村、太安村、教场村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乡村旅游、乌骨鸡、翠冠梨、竹鸡等主导产业,探索“党建引领、旅游扶贫”等模式;指导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发挥作用,构建村集体、市场主体和群众利益互利互惠的利益联结新机制,2016年永寿村实现107户贫困户脱贫和整村摘帽,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1万元;2017年太安村贫困发生率从24.3%降至0.5%、整村退出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7.3万元。

抓建设强基础。指导编制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台账,建立帮扶单位、职能部门和镇党委会商会审项目机制,累计帮助协调争取重点项目30余个,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永寿村、太安村全面达到“一低五有”,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贫困户全面实现“一超六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