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通:復興皇城 再現古都

張寶通:復興皇城 再現古都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古都的標識應當是古城,而不是兵馬俑。在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唐王朝建都長安1400年之季,建議啟動“復興皇城,再現古都”工程,落實皇城復興計劃,使西安真正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首先要為古城“正名”。西安古城應當是唐皇城,多年來我們把她定位為明城牆,實際上把自己降格為一個“諸侯”之城了。西安城牆原來是隋唐的皇城,唐以後不做國都了,唐皇城被後來的朝代用做府城,明朝又將其修葺擴建,在外面包了一層磚。西安古城並不是在異地新建的,而是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原址改建的,其西、南城牆的“芯”是唐的皇城,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就是證據。如果把西安古城定位為明城牆,那麼大雁塔就是明塔了。因為當年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是五級浮屠,後經歷代修葺改造,明朝維修加固時在外面又包了一層磚,形成了現在的七級浮屠。如果說大雁塔是明塔,玄奘翻譯佛經的歷史故事就沒有了,國家級曲江文化產業示範區的設立就沒有依據了。大雁塔是唐塔已被公認,西安古城是唐皇城也不應當有爭議。就像冬天冷了,我們又加了一件羽絨服,人並沒有變。西安古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唐王朝的皇城。唐的都城已不復存在,現在僅僅是遺址,周豐京鎬京、秦咸陽、漢長安城留下的也都是遺址,只有有形的唐皇城可作為世界著名古都的標識,古都西安的市徽就是由唐皇城和大雁塔組成的。我們應當爭取將唐皇城,至少將唐含光門遺址、大唐西市遺址納入擴大的絲綢之路世界遺產,而不應當與南京城牆捆綁列入明城牆世界遺產,將世界著名古都矮化為“諸侯”之城。

其次要恢復古都風貌。西安作為世界著名古都,但看不到多少古都風貌,到處都是“火柴盒”式建築,和其他城市沒有多大區別,顯不出自己的城市特色。中國古建築和歐洲古建築不同。歐洲古建築是石頭的、水泥的,可以保存幾千年,象雅典的衛城、羅馬的鬥獸場,儘管破壞了但外形還在,看起來很震撼,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保存得更為完整。中國古建築是土木建築,很難保存一千年。周、秦、漢、唐那麼偉大,但是看不見了,留下來的是周豐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專家覺得價值很大,但是老百姓看不明白。唐大明宮遺址如果不在旁邊建一個丹鳳門,普通遊客是不會去看的。因此,對中國來說,要在保護遺址原真性的前提下,在旁邊適當地再現一些古建築,以便使普通遊客能夠理解,讓遺址的歷史文化能發揮作用。建築是文化的載體,我們要走中國自己的路,通過適當再現,逐步恢復古都風貌,讓傳統文化展現出來。

西安的古都風貌應當主要體現在唐皇城上。唐皇城裡面除了鐘樓、鼓樓、碑林、都城隍廟、清真大寺等少數明清建築外,有價值的古建築不多,唐的建築幾乎沒有保存下來的。這就為再現唐風為主的古都風貌創造了條件。蓮湖區西大街改造最初設定為明清風格,中途改為唐風,儘管不盡如人意,但外國遊客說,這是世界上真正的唐人街。因為世界上的唐人街都不在我們的國土上,建築風格也不是唐風。碑林區東大街改造設定為明清風格,與唐皇城的風格不相符合,和皇城復興計劃相左。新城區解放路改造沒有統一風格,現代化改造破壞了古都風貌。再現古都風貌不是大拆大建,關鍵是做好規劃,分步實施。除過新建少數標誌性的仿唐建築,可從主幹道舊建築的“穿裙戴帽”做起,逐步改造,再現古都風貌。順城巷改造,南面改成唐風,北面改成漢風,東面改成秦風,西面改成周風,繞城一圈周、秦、漢、唐可盡收眼底。環唐皇城周圍和大唐西市、曲江池、興慶公園等主要景點周邊的建築,要逐步加上仿古符號,和景區協調起來。還應當通過立法,凡是新建建築的設計都要帶上仿古符號,以凸顯西安古都特色。

再次要轉型皇城產業。西安古城曾經是西安的商業服務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和解放路曾繁華無比。但改革開放以後,西安經濟發展了,人口增多了,城市骨架拉大了,古城外東西南北各自形成了新的商業服務中心。特別是南郊小寨商業服務中心,由於地處科技教育文化核心區,收入較高,消費時尚,交通便捷,已經取代鐘樓成為西安的第一大商圈,古城內的商業服務業似有衰落之勢。西安正在打造“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新的商業服務中心還會有大的發展,古城內原有的商業服務業會受到進一步擠壓。在這種形勢下,古城內的產業需要調整轉型,發揮皇城優勢,突出皇城特色,向旅遊文化方向發展,把皇城打造成西安的旅遊文化中心,為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做出貢獻,才能再創昔日輝煌。大上海雖有南京路、淮海路現代商業中心,但城隍廟傳統商業中心依舊繁榮,就是因為突出了特色,這個經驗值得借鑑。

西安南門的仿古入城式已經成為古都西安的一張名片,其實四個城門都可以舉辦類似的活動。南門讓唐太宗出來,唐的都城在南邊;北門讓漢武帝出來,漢徵匈奴在北邊;東門讓秦始皇出來,秦統一六國在東邊;西門讓周武王出來,周的發源地在西邊。四個甕城可分別打造成周、秦、漢、唐的表演場所,四個城門樓可分別辦成周、秦、漢、唐的博物館,四個順城巷可分別改造成周、秦、漢、唐的民俗民宿文化商業街。皇城內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六大基本要素可全部作仿唐包裝。在仿唐酒店、仿唐茶館吃仿唐菜、喝仿唐茶;住仿唐賓館、仿唐客棧、仿唐民宿、體驗仿唐服務;乘仿唐馬車、坐仿唐轎子、步行仿唐街區;遊唐皇城、看名勝古蹟、參觀博物館;在仿唐商店、仿唐市場購仿唐產品和陝西特產;看仿唐樂舞、觀賞打馬球、參與仿唐娛樂。讓遊客白天看了兵馬俑,上了華山,晚上都願意回到皇城、住在皇城。外國友人講,不到西安就等於沒有到中國。我們要做到,到了西安,進了皇城,就像到了唐代中國,就能置身於中國歷史文化的氛圍之中,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要把唐皇城打造成搶救、保存、研究、再現、展示、弘掦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座博物城,打造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承載地,打造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核心區。

最後要設立皇城區。西安古城原來由蓮湖區、碑林區、新城區三家管理,蓮湖區搞唐風,碑林區搞明清風格,新城區搞現代化,各自為政,導致古城不古,唐皇城不唐。建議將城三區合併為皇城區,統一管理、保護、規劃、利用唐皇城,落實皇城復興計劃,實施復興皇城、再現古都工程。一要編制皇城復興規劃。要明確唐皇城的歷史定位,是西安世界著名古都的標識,要把唐皇城打造成搶救、保存、研究、再現、展示、弘揚中國歷史文化的博物城,打造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承載地,打造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核心區,打造成西安歷史文化旅遊的中心。二要把不適合在皇城的單位轉移出去。特別是省政府,與傳統的唐皇城不相協調,並導致皇城交通擁堵。建議省政府遷到西鹹新區,一方面有利於保護唐皇城,有利於皇城復興計劃的落實;另一方面有利於消除西鹹行政一體化的阻力,促進西鹹行政一體化,組建大西安。三、把適合在皇城的事業單位和企業集中到皇城。西安要建成博物館城,但現在的小博物館佈局分散,效益不佳。建議將其集中在皇城,既方便遊客參觀,又讓遊客“讀”了一部中國通史,增強了皇城的歷史文化氛圍。四、完善進出皇城的交通基礎設施。由於城牆的封閉,進出皇城很不方便。近代現以來,雖然增加了很多城門,但還是不能滿足需要。尤其是西北方向進出很不方便,皇城西部缺少南北通道,導致西皇城不夠繁華。建議規劃修建長安大學城經含光門、尚武門至咸陽主城區的地鐵和輕軌,並修建灑金橋、北廣濟街地下行車通道和停車場,打通含光路—明光路、朱雀路—文景路,讓西皇城也能繁榮起來。為了讓遊客和市民更好地觀賞皇城,體驗順城巷周、秦、漢、唐民俗文化,可沿護城外沿和順城巷城牆修建專用的城市慢行道。

(作者系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