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这是今年第一批野乌桕树花的蜜,是最好的蜜,看样子产量非常高,质量也非常好。”烈日下,景宁县家地乡党委书记吴文伟穿着厚重的防蜂服拿起一蜂脾兴奋得不得了。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蜂农收割蜂蜜,金黄色的蜂蜜流出来。今年,看来又是个丰收年。

家地乡是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小乡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创业了,留守的都是一些老人。怎样才能让乡亲们在家就能致富,是乡干部们一直摸索思考的问题。“你们家地阔叶林资源这么丰富,也许养蜂是条路子”,四年前,丽水市畜牧局领导一句话点醒了时任乡长的吴文伟。家地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88.4%以上,常年有1000多种野花,特有的野乌桕、五倍子,可谓天然“蜂场”。“行动派”的他便带着乡干部从养殖5箱中华土蜂开始,自己动手,除虫除害,割蜜摇蜜,酿出来的蜂蜜不但产量高、质量好,收益还不错。“土蜂养殖,适合轻体力劳动的留守老人,又能很好依托青山绿水,让百姓在短时间内实现增收致富。”吴文伟说。经过一步步的推广,参与养蜂的蜂农越来越多,吴文伟的直觉没错,从最早的5箱蜂养殖发展到现在的2500箱,单养蜂一项就能为在家的百姓增收250多万元。现任家地乡党委书记的吴文伟,也被百姓习惯地称为“蜂书记”。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蜂书记”和蜂农们一起割蜜摇蜜,看着金黄色的蜂蜜出炉,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两年前,家地乡石碧村民吴明杨果断放弃广东的小超市回乡养蜂,并注册了土蜂蜜商标,成了乡中的养蜂大户。“之前手一直脱皮看不好,后来喝了蜂蜜,不知不觉就好了,切身感受到蜂蜜对人体是有帮助的,加上政府对回乡创业养蜂有扶持政策,养蜂又不受年龄限制,在外终究是漂泊,此心安处才是家,所以就回来了。”吴明杨说。去年一年,吴明杨夫妇养了400箱蜂产出2000多公斤蜜。这些天,他和妻子正忙着割夏蜜,刚割下来就在互联网上被“抢”购一空。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野乌桕,是家地乡特有的蜜源植物。

如今的家地乡,各家各户都在养蜂,乡民们的房前屋后、田间村口都摆放着一排排蜂箱,辛勤的小蜜蜂忙碌着穿梭其中。“只要我们乡村干部心中装着百姓,带着大家一起脚沾泥土,踏踏实实发展产业,一定能将山上的叶子变成票子,一定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吴文伟对家地乡的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乡村经济信心满满。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金黄色的蜂蜜新鲜出炉,引来蜜蜂也来尝个鲜。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回乡创业的石碧村村民吴明杨夫妇在土蜂养蜂基地查看土蜂养殖情况。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中华土蜂养殖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图中黑色最大的这只蜜蜂就是蜂王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地处偏远山区的家地乡依山傍水,阔叶林资源很丰富,适合中华土蜂养殖。

“蜂书记”带头 浙江景宁家地开拓乡村致富路

蜂农展示中华土蜂养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