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不过,就在2018年4月5日,华南农业大学教师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竟然同时发表2篇论文,引起学界轰动。一篇题为“Fatal Swine Acute Diarrhea Syndrome caused by an HKU2-related Coronavirus of Bat Origin”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蓝天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马静云教授为最重要通讯作者(大通讯)。另一篇题为“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陈骁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刘丽教授为作者之一。

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以顶天立地为目标,瞄准关键技术瓶颈,打造南方农业科研制高点。三年来学校共发表SCI、EI、SSCI收录论文数4344篇。其中以“第1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ESI高被引论文24篇。

马静云团队:追踪2万余仔猪致死“元凶”

疫病防控问题严重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并危及人民健康,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是科技创新。马静云教授团队与温氏集团密切协作,长期开展健康养殖的产业共性关键问题的追踪和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发表在《自然》上,

这是华农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登上《自然》杂志,也标志着华农在动物健康养殖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马静云教授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确定了2016-2017年造成广东仔猪场发生仔猪急性致死性腹泻的病原为一种蝙蝠来源的新型冠状病毒。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2016年10月底,广东一猪场暴发仔猪致死性疾病,发病仔猪表现为严重急性腹泻、呕吐、体重迅速下降,5日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高达90%。其他三个猪场随后也出现了疫情。截至2017年5月,共造成24693头仔猪死亡。

根据临床症状,马静云教授研究团队对病猪样本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已知猪腹泻相关病毒的检测。然而在疾病暴发高峰期,所有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疾病是一种新发疾病。

随后,马静云老师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童贻刚教授团队对肠道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基因序列与2007年香港大学首次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HKU2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随后研究团队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动物感染回归实验、回顾性检测等工作,最终证实该疾病的病原是一种冠状病毒,将其命名为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简称SADS冠状病毒(swine acute diarrhea syndromecoronavirus, SADS-CoV)。回顾性检测结果发现早在2016年8月SADS病毒就已经存在于猪场中。

SADS冠状病毒的发现与溯源研究证实蝙蝠携带的某些冠状病毒可跨种传播至家畜并造成严重疾病。

积极监控蝙蝠及其他野生动物中的病毒性感染,发现、鉴定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蝙蝠冠状病毒,对于防控新发传染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兽医卫生、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具有巨大的价值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团队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个病毒不会感染人,而且经过多方努力和快速反应,猪场疫病很快得到完全控制,发病猪场也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但是该病毒的跨种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免疫机制都还未阐明,这也是我们目前及下一步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新加坡DUKE-NUS新发传染病研究所和美国生态联盟(Ecoheath Alliance)共同完成,华南农业大学蓝天副教授、武汉病毒研究所周鹏青年研究员、军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范航助理研究员为文章并列第一作者,华南农业大学马静云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童贻刚教授、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新加坡DUKE-NUS新发传染病研究所王林发院士和美国生态联盟(EcoheathAlliance)Peter Daszak为共同通讯作者。参加单位还包括泰山医学院、广东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实验动物监测所和华北科技大学。

论文作者还包括华南农大动物科学学院谢青梅教授、孙媛老师等。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先导B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项目资助。

他们是世界上发现全新病毒最多的研究团队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2018年4月5日,华南农业大学教师参与研究的另一篇论文“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

也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该成果在脊椎动物RNA病毒的发现、遗传与进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陈骁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刘丽教授为作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出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张永振带领的研究团队(包括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复旦大学公卫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科研人员),而张永振研究员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华农人”,他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1992级的硕士生

人们对脊椎动物RNA病毒多样性及其进化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还局限在哺乳类和鸟类这两种宿主,并且偏向于能导致疾病的那一小部分。

研究团队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建立了能筛查各类病毒的病原体筛查体系,利用这一国际顶尖水平“病毒探测器”,截至2017年底已发现了1600余种全新的病毒,包括新种、新属、新科,甚至新的病毒目,目也是当前病毒分类的最高单位,从而成为世界上发现全新病毒最多的研究团队

。他们新发现的病毒极大填补了病毒学知识的空白,颠覆了现有的病毒分类规则体系,揭示了RNA病毒的遗传进化规律,由此重新定义了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亦为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马静云

马静云,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9-1998.6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获学士学位;1998.7-2003.6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预防兽医学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2012.10-2013.10 以访问学者身份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进行一年的访问交流;2003.7至今,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为动物健康养殖与疫病综合防控。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蓝天

蓝天,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9-1997.6,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读本科,提前一年毕业并保送动物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6月硕士毕业后到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工作。2011年进入温氏集团工作,从基层兽医开始,历经技术员、技术部负责人、技术总监、二级公司总经理以及集团养猪事业部副总裁等职务,在重大疫病防控、生产技术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获温氏集团管理创新特等奖、一等奖、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

2016年7月作为应用型人才被华南农业大学引进,目前在动物科学学院从事动物健康养殖与家畜生态、环境卫生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及产学研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云浮市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项。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马静云所在的研究团队

该研究团队长期在导师毕英佐教授的培养指导下长期从事动物健康养殖与安全生产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成果,目前有教授、副教授等7人;分别是谢青梅教授(珠江学者)、马静云教授、陈峰推广研究员、蓝天副教授、张祥斌高级畜牧师、蔺文成副教授和孙媛老师。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陈骁

陈骁,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博士后。从事海洋鱼类研究,研究方向为软骨鱼系统发育和种群遗传、珊瑚礁鱼类生态。主持国家基金2项。参与编写鱼类专著2卷。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刘丽

刘丽,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海洋学院院长助理、水产养殖系主任。研究方向:1)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2)水产动物疾病学。

在科研方面,已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课题近10项,目前主持农业部行业专项子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之子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获发明专利1项。

在教学方面,长期执教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微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化学》类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研究生及本科生教改课题3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是2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副主编(《动物生物化学》及《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获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轰动!在Nature上一天连发2篇论文,华南农大就是牛!

张永振

张永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所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校友(动物科学学院1992级硕士)。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为Trends Microbiology、PLoS Genetics, EID、JID、JVI等20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专家;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疾病监测杂志编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