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毒地辦學」疑雲 紀委再次介入調查

內蒙“毒地辦學”疑雲 紀委再次介入調查

在央廣新聞、中國經營報等媒體連續報道之後,內蒙紀委再次介入調查。

一場司法拍賣,卻接連出現問題:建築物內發現劇毒物品,政府環保檢測發現砷超標……更為嚴重的是,此處曾被用於辦學,且涉及師生眾多。這也導致企業在競得土地和建築物後,整整3年都未能成為真正“主人”,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正逐步擴大。

值得關注的是,競拍到該地的企業曾9次向內蒙古紀委舉報此事,近日,因擔憂“本級調查”能否客觀深入,企業四次向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舉報,希望能夠獲得“提級調查”。

此前,法院方面稱此事為“瑕疵”,並曾數次試圖向企業“強制移交”。牽涉其中的還有玉泉區法院副院長蘇和,資料顯示,蘇和原為分管執行副院長,他被指將競拍物交予其同學黃某辦學。

無法實現的“移交”

內蒙古赫邦金融商廈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赫邦公司”)在2015年7月參加了一場司法拍賣,競得內蒙長弘工藝品廠廠區地塊及建築物。標的物是一塊麵積近7000平方米的土地,地上則是原生產廠房、宿舍等建築物。

工藝品廠曾經很出名,其在上世紀70年代即已建立,過去屬於全民所有制企業,門口的一條巷子至今名為工藝品廠巷。現在,這片廠區位於市中心,被居民樓包圍,南北端30米內,分別是兩個小學。

競得工藝品廠後,赫邦公司一度想過要在那裡開一家幼兒園,但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起初,是內蒙郵政公司在租賃廠區內建築物,赫邦公司一次次去法院催促,希望能夠儘快辦理手續,騰空廠區。

進入2016年,相關證件逐漸辦了下來,但廠區仍然沒法移交。更復雜的問題在於,廠區內一個鍋爐房,是周邊居民供暖所用,相關方面稱不能移交,附近小區的一件門房則像“房中房”一樣在廠區內佔用著。

在幾乎每週去一次的交涉下,2016年7月2日,赫邦公司接到法院通知,讓他們去廠區內配合被執行公司搬家。似乎,這是一個巨大的進展,新的“房東”即將能夠真正入駐。

但就在當天,在一間需要經過三道門才能進入的室內半地下室裡,人們發現了令人震驚的危化物——氰化鉀。據央廣新聞報道,當時發現的危化物中,有13公斤氰化鉀,此外還有大量其他危化物及包裝等。

看似晴天霹靂,但事實上,這只是工藝品廠過去30多年生產的遺留物之一。接下來,赫邦公司還在主樓東側發現近兩噸的鍍化生產殘液,而且溢流管通往何處,很難觀察出來。

在赫邦公司後來發現的工藝品廠“材料賬”中,僅1973年之後的13年裡,就有255公斤氰化鉀,140公斤氰化鈉被使用,另外,還有3152公斤硫酸、2530公斤磷酸、1610公斤硝酸被用於生產。“材料賬”上列出的化學品近50種。

如果說發現危化物已經令人震驚,那麼讓人感到惶恐的,則是此後一家民辦職業學校,在廠區內辦學近一年,直到央廣新聞曝光後才離開。玉泉區教育局局長陳長青在近日接受本報採訪時稱,黃麗珍在變更辦學地址後,始終未能向該局提交申報材料,師生離開後,也未進行專門體檢。

赫邦公司舉報稱,雖然工藝品廠遲遲未移交,且發現大量問題,但法院已經將拍賣款交給申請執行人云權威。而“毒地”問題,在法院給企業的回覆中,則被稱為“瑕疵”,似乎並不打算為此承擔什麼責任。

“毒地辦學”疑雲

赫邦公司在寫給內蒙紀委、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的舉報信中,指明在發現氰化物一個月後的2016年8月18日,他們公司兩個員工、玉泉區副院長蘇和、法官馮政曾在玉泉區法院商討此事,蘇和當著大家的面,將廠區鑰匙交給了他的女同學黃麗珍。

沒有人否認蘇和與黃麗珍的同學關係,但馮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沒有這件事。不過,黃麗珍的呼市悅鑫電子工程職業技術學校(下稱“悅鑫學校”)就在秋天進入了廠區,由赫邦公司請公證處攝製的錄像顯示,在2016年8月26日,廠區內便有大量學生活動。

內蒙“毒地辦學”疑雲 紀委再次介入調查

公證錄像顯示,2016年8月26,悅鑫學校已經進入廠區辦學。黃麗珍(中)在現場指引公證人員錄像

發現的氰化鉀及其他危化物和包裝等物品,被陸續清理,玉泉區法院稱,其花費80萬元委託專業公司對這些東西進行了恰當的處理。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室內發現的殘液等物,則是在赫邦公司向環保部舉報後,才在當年11月被清理掉。

這個過程中,悅鑫學校已經開學,近300名師生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廠區裡究竟有什麼——有一個細節是,參與處理危化物的人員透露,在一次清理過程中,學生被要求不得走出教室或宿舍,也因此,他們並沒有看到相關人員在搬運東西。

在玉泉區教育局那裡,則變成了另一種說法。陳長青局長稱,由於悅鑫學校更換了辦學地址,按照相關規定應向教育局進行備案,但校長黃麗珍始終沒有提交備案材料。這些材料應該包括場地租賃協議、場地達標文件等。

但黃麗珍遲遲未能提供材料,陳局長說他們曾多次派人前往學校檢查並催促,但他否認知道廠區內發現氰化物這一情況。直到2017年4月末,陳局長都沒有收到黃麗珍的材料,此時,玉泉區政府委託的環境監測報告出爐:學生們正在使用的教室,被檢測出砷超標。

央廣新聞隨即曝光了此事,悅鑫學校被迅速搬走。但赫邦公司則開始面臨另一種更為艱難的境況:政府的檢測報告稱多項物質超標,但法院似乎並不打算承擔任何責任。玉泉區法院的說法是,在拍賣前,已經與競拍企業簽訂了免責協議等,發現有問題,也是應該由企業承擔責任。

學校搬走後,工藝品廠內的鍋爐房還曾被人闖入砸鎖。當地派出所出具的“情況說明”稱,此舉系“政府行為”。玉泉公安分局紀檢組書記接受本報採訪時稱,由於當時周邊群眾投訴供暖問題,區政府開會決定啟用廠區內鍋爐房。“熱電、供暖工人去現場,派出所去維護秩序”。

但企業舉報稱,他們從多方瞭解到,當天是派出所民警砸開五道鎖,帶人進入了鍋爐房。

多方否認“氰化鉀”

在央廣新聞曝光後,玉泉區法院、區環保局分別委託檢測企業進行了檢測,並出具了相關報告,但這兩份報告的最終結論似乎與政府的檢測報告相差甚遠:一份說“無害“,一份則說“無毒”。而在此期間,赫邦公司則委託了國內一家知名檢測企業,進行了長達半年、多點位、多頻次的檢測,其最終報告以“劇毒”形容和結論。

四份檢測報告似乎在“打架”,但環保局認為,這只是因為各家檢測公司所選取的檢測點等因素不通所致,此外,由於我國尚無統一的全國工業用地環境指標,所以各檢測報告所參照的標準,實際各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玉泉區法院出具的文件稱,其所委託的檢測公司,是由內蒙環保廳所推薦。而玉泉區環保局委託的檢測公司,則被證實並無室內工作場所的部分項目檢測資質,但該公司的報告中卻出現了室內空氣項目。

最終,區環保局出具文件稱,工藝品廠屬於“疑似汙染地塊”,“在未作出是否汙染結論前不得進行開發利用”。但是,法院卻依據相關檢測報告,再次向赫邦公司移交工藝品廠。因為移交時各單位到場,陣容龐大,企業稱為“強制移交”,但企業明確表示了拒絕。

移交未能完成,赫邦公司除了向內蒙紀委舉報涉及此事的個人問題外,更質疑玉泉區法院將“疑似汙染地塊”拍賣的合法合規性。同時,針對四份報告的問題,赫邦公司也向國家環保部、內蒙環保廳多次反映,希望能夠有個明確的答案:這塊地究竟是否汙染?

內蒙“毒地辦學”疑雲 紀委再次介入調查

看上去,答案似乎很明顯,但實際上,目前各方仍在僵持。赫邦公司反映稱,在過去三年中,除委託檢測公司檢測等投入外,其投資資金成本在持續增加,這讓企業負重頗多。

近期,當地多個部門接受媒體採訪時稱,2016年7月發現的危化物中並沒有氰化鉀成品,只是其包裝。當地環保局則提供了一份“劇毒物品登記記錄”顯示,在2016年8月24日,至少有19.25公斤和6.75公斤被標為“氰化鉀(劇毒)”的物品被轉移。不過,環保局未提供當時錄像等更直接證據。

玉泉區環保局還提供了處置公司在6月5日出具的一份情況說明,稱“交接清單中所謂的‘氰化物’均是氰化物包裝瓶、木筐、紙箱等包裝物,並沒有未使用完的氰化物殘留物”。

這讓赫邦公司難以接受,也因此,該公司在最近連續四次向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進行實名舉報,並指出央廣新聞在2017年4月採訪當地安監局時,該局曾明確表示處理了13公斤氰化鉀。

據報道,6月6日,中央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內蒙古自治區開展“回頭看”工作動員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督察組組長吳新雄、副組長翟青就做好督察“回頭看”工作分別作了講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恆主持會議並作動員講話。

三年過去了,一場司法拍賣引發的糾紛,仍在持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