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桑不上梁,槐不下堂”,什么意思?

俗语又称谚语,俚语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农村,俗语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能体现一代代辛苦耕耘的农民的一种生活的写照!就俗语而讲,大多用词淳朴却又能以最短的词句表达出想要阐述的内容,可以说句句在理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总结!而这些道理往往是在课本中寻不到的,今天我们就谈一下这些脍炙人口的俗语吧。

农村俗语,“桑不上梁,槐不下堂”,什么意思?

说到俗语,让人讨论最深的莫过于一些农村“禁忌”的问题!而我们要谈的就是农俗禁忌的那些事。在农村,过去房屋的建筑与今日不同,在我们传统建筑文化中,木材的使用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源于人们对文化传承的解读。就目前我国木结构的建筑,上千年的寥寥无几,古时候都城也都灰飞烟灭,这都是因为我们文化的认知,也就是“传承”!这与西方的思想截然不同,在西方,人们信仰永恒之美,很多古建筑都多以石料为基础进行建筑,这也是为何在西方,有众多的历史古迹依旧存留的原因,比如说,金字塔以及一些神庙的建筑!

农村俗语,“桑不上梁,槐不下堂”,什么意思?

言归正传,说道过去农村木结构的建筑,对于一些达官显贵来说,木材的选择性就多,比如用上好的松木,红木来建造房屋,而在农村对于一些贫困的农民来说,就没那么讲究了,一般适用就好!但是,在选择木料时也有例外,比如说“桑不上梁,槐不下堂”的说法,这其实和“头不顶桑,脚不踩槐”意思大体相同。

在农村,人们都有“趋吉避凶”的思想,也有一些的忌讳!比如说在明代,“猪”就是个忌讳,而在农民建造房屋时,桑木是不能上梁的,因为桑同“丧”,头顶桑木预示不吉利,因而不妥!而在过去农村房屋都有很高的门槛,而门槛所用的木料不能为槐木,因为人每天进进出出,槐通“坏”,容易让人联想到,出门遇到坏事,是不好的兆头!

农村俗语,“桑不上梁,槐不下堂”,什么意思?

在农村,木匠的工艺也是有要求和禁忌的,我们都听过,“床不离半,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床不离半,有些地方也称为“床不离七”,其实都对,七同“妻”也就是伴侣的意思,因此在做床铺时,要有所体现!而棺材在农村又称“喜材”,人活了一辈子不就是希望后代发财吗,而“八”同“发”恰恰符合人们的心意!而桌不离酒,很简单了,“无酒不成席”是历来待客的规矩!

农村俗语,“桑不上梁,槐不下堂”,什么意思?

其实,这些农村的俗语的禁忌,本身并无实质的含义,只是人们对其富含了一定的心愿!也就是图个心安,为了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景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